在家做全職投資者,是投資基金好,還是投資長線股票好?

每日一發小視頻

大家好,我是一名樂觀的保守派股票交易員。炒股賺錢很容易也很難,僅僅需要七個漲停板,資產翻倍成為人生贏家;但同樣的是,跌停板的殺傷力也是流淚又流血。


在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金錢社會,投資理財已經融入到整個社會活動之中。在所有的投資理財職業當中,股民是一種進入門檻低,獲利期望大的自由職業。



相比越努力越賺錢的其它職業,炒股有一個最大的區別,那就是方向對了,越懶越賺錢;方向錯了,越努力越虧錢。甚至可以說,有天賦和遵守原則的股民,炒股更容易賺錢;喜歡耍小聰明和努力拼搏的股民更容易虧錢。


根據最成功的股民巴菲特所說的投資股票第一原則——保住本金,保住本金。在股市上賺錢最多的是那些買入好股票長期不賣的懶人,而並非是企圖抓住所有交易差價、但是最終陷入圈套的聰明人。



在家做一個全職投資者,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做一個長期投資者,而不是短線投機客吧。換句話說準備做一個跟巴菲特一樣的價值投資者,而不是跟風炒作的散戶。那麼首先必須讓自己擁有正確的估值能力,根據估值能力的強弱匹配投資目標。


股票和基金有兩個差別,一是個股的漲跌幅度比基金大,二是個股受內在價值影響,而指數受市場情緒影響更大。根據這兩個差別,估值能力更強的投資者,可以選擇80%倉位買入股票、20%倉位買入基金。而估值能力一般的投資者可以選擇股票和基金各一半倉位。




目前市場上有指數型基金和偏股型基金,指數型基金屬於被動型基金,波動幅度基本和板塊的漲跌同步。偏股型基金屬於主動性基金,業績受基金管理人能力影響,波動幅度較大。兩者相比較,除非牛市,大多數時間被動型基金收益強於主動型基金。所以建議選擇基金的時候以指數型基金為主。



舉個例子,張先生對個股和行業的估值研究水平非常高,在看好某隻醫藥股的時候,可以選擇買入股票8萬元同時買入醫藥類基金2萬元。在爭取投資收益最大化的同時,也用基金預防出現滿倉踏空的風險。


如果張先生對市場情緒把握能力更強,那麼可以選擇以一半倉位買入指數型基金,並同時以另一半倉位買入該指數板塊的重要成分股,以低風險獲取穩健收益。



白馬華菲特

大大的偽命題。都全職在家炒股了,不是做短線的話,需要全職嗎,又不是做大買賣,幾億幾十億投入,如果真有那麼大數額,也成了機構,也算是工作了。

一者,我一點不贊成動不動就全職在家炒股,美其名曰做投資,也在賺錢。絕大多數是先騙家人,後發覺自欺欺人,多沒有好結果,不得已重新找工作上班。

二者,既然都全職在家了,長線投資,意味著一年都不買賣一次,你覺得那還需要在家每天研究嗎,那還不如說是資本市場研究者,寫寫論文,發發文章了,與全職投資的自我稱謂是不符合的。投資基金也一樣,投資基金可以理解為委託專業人士幫助炒股,賺了錢他們呀分走一筆,也就是手續費了。

既然都委託專業人士了,還要頻繁的賣出買入基金嗎,當然也不需要全職去研究,如果真全職研究,變成基金分析員研究員了,也不叫全職投資。

我遇到幾個說要全職炒股的,一般是在市場平穩期,或者上升期。從股票市場賺的錢,初步算起來比去上班強,但他們沒想到的是,股票是波動的,今年賺幾十萬,明年有可能賺上百萬,看著比上班好,但後年、大後年虧回去大多數怎麼算呢?

絕大多數人把炒股賺的錢,當做是自己的本事,而股價下降要虧不少時,就怪各種政策,或者公司披露不到位,高管耍花招等,總之虧錢時都不算自己的錯。

這些人一般眉飛色舞地講自己怎麼怎麼賺錢,但虧得刻骨銘心的時刻從來不分享出來。

我自己也買賣股票,我可懂得這些心態。還有,說是全職炒股,是因為自己心態沒管理好,沒辦法好好上班,隔幾分鐘就看股價,多數是不得已找個好的名稱,回家專門看股價,看K線圖的。

對我們一般人來說,炒股和賭博有啥區別呀,還假裝那麼高大上,那麼專業的樣子。

再說,人可真要明白,不是為了別人活著呢,更不是說為了有一個可以宣稱的好名詞——全職在家做投資人,而欺騙自己。

其實沒多少人關注你是否有成,沒多少人關注你是否風光或者落魄,都是自己折騰自己,弄得一地雞毛。


財經作家邱恆明

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有點悖論。投資基金或者是中長線股票,除了交易手法的原因外,而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時間去盯盤,所以說選擇相對穩定或者交易週期比較長的交易策略去進行投資。如果在家做全職投資,那麼最缺的就不是時間,你可以有大把的時間去分析或者研判市場,如果你有足夠的精力,你可以時刻感受到市場的一舉一動,一呼一吸,始終保持著投資的敏感度。就個人經驗而言,如果你有一定的交易能力,而且你是一個全職的投資者,那麼我希望你既不要投資基金,也不要輕易的去做中長線投資,而應該著重做短線投資。


基金投資主要是由於個人沒有能力或者沒有精力去投資,所以才尋找一個機構去代理投資。基金的主要特點就是穩健獲利,但總體的利潤水平還是相對較低的。中長線投資適用於行情比較確定的大趨勢,如果沒有行情配合,中長線投資的時間成本和精力成本是非常高的,有的時候甚至得不償失。

綜上分析基金投資和中長線投資的特點,如果你有大量的時間去分析市場,建議你還是做短線投資,也就是說讓資金跑起來。因為你有足夠的時間去研究市場,你能夠更加敏銳的把握到市場的變化,能夠更好的選擇市場投資的節點,從而讓你的資產能夠有效的、快速的、循環利用,只有資產真正的跑起來,跑的圈數越多,你的獲利能力越大。

總之,在投資市場很多時候就是時間換空間,如果我們能夠有效的利用時間,那麼我們必然在收益空間上得到極大的拓展。


小散李大鵬

假如你現在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建議還是好好工作吧。不要全職炒股了。

  • 如果非要全職炒股,估計要摸索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定型了。看題主的提問好象打算做中長線為主。如果是買基金的話,根本都沒有必要辭職啊。上班也一樣可以做中長線啊。只有短線才要天天盯盤。但短線有時也要靠天分。如果沒有天分,有可能最後會心態變差。短線經常容易買套,賣飛。那個心裡難受的勁恐怕只有做過的人才能體會。

  • 如果你有一定的資金量,也不打算上班,可以投資房產,用閒錢來投資股票或基金比較好。因為我看你應該是收入不錯,才有這個想法。有了租金來源,股票也不會壓力太大。更有利於長線投資。我個人建議還是投資基金好。

  • 基金有行業基金,如果醫藥基金,成長型基金等。也有指數基金,比如滬深300ETF,創業板ETF等。還有的是全能型的基金。最近好象要推出來的是MSCI基金。裡面基本都是績優股為主。外資要買A股,只能在MSCI裡面選擇。裡面的個股很少有地雷。比起中小創個股地雷太多,這種基金基本波動不會太大。建議這兩年可以積極關注MSCI基金。

  • 就我自己而言,因為身患嚴重鼻炎和強直性脊椎炎,怕吹空調,又不能過分勞累。所以,為了生活,只能做全職投資者。如果能找到工作,我也不會做全職投資者了。就是現在,我也很少看盤。基本不會被盤面所累。我更多的是在做自媒體,以此來分散精力。我身邊的全職炒股者,做短線的,最終走向自閉症的居多。成功的很少。兩個朋友走向財富自由的也全是中長線投資者,不看盤,不追熱點的。

  • 因此,我建議你如果是上班的,就不要辭職炒股了。股海無崖,回頭是岸!如果非要做個全職投資者,就買基金。多多注重生活和家庭,少關注基金和股票的漲跌。一定會有所成的。


股海重生2015

我是展風大俠,浙江地區資深操盤手,追求“仗劍走天涯、人劍合一、天下無劍”的投資境界和“穩重求進、穩中求快、持續盈利”的投資目標。

我曾經有過一段時間自己全職投資的經驗,可以就全職投資做一些自己經驗的分享。

核心只有一句話:如果你不能保證自己永遠是對的,那一定要做好資產配置。

全職投資的壓力是很大,首先第一步:必須保證自己的日常生活開支。就是說假設沒有任何收入,你必須要保證有6個月左右的資金維持自己的生活。

第二,因為你不是一個人,就算你沒有成家,你也有爸媽兄妹,還有很多朋友,關係戶,所以給自己一個保障是必須的。我想主要兩塊,一個是社保類的,你必須找公司代繳或直接個人交,特別是醫保是很重要的。另一個最好是保一下大病險或者意外險,現在互聯網保險很熱門了,也很方便了,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在以上兩項保障後(約10%資金),才開始“投資”。建議把投資資金分成四份。

第一份購買貨幣或債券基金(基於穩定考慮不建議購買股票基金),穩定第一(20%)。

第二份購買ETF,適當的做波段,一般而言,每年10%-15%的空間還是有的(25%)。

第三份用來買賣股票,強收益高風險。一般而言全職投資者的經驗、經歷和技術相對是好一些,可以用短線來提高資金利用效率,有倉位每天可以申購國債逆回購,有市值也可以打新(30%)

第四份如果你有能力,可以投資期貨、比特幣等高風險產品。(5%)

總而言之,全職投資並不是簡單的買賣股票或者基金,更重要的是資產配置、統籌考慮,還有更重要的是具備股市博弈的能力、勤奮、持續學習、健康體魄和良好經驗。

你是否準備好了?


展風大俠hz

我是金童話,這個問題我來答。

我不建議你在家做全職投資者,全職的風險非常大,最容易追漲殺跌,頻繁交易。同時做投資,也不需要全職來做,一年沒有幾次交易機會,在工餘時間就完全可以了。

做投資的話,我的建議還是做投資股票。因為做投資是體現在收益上,股票的收益會比股票型基金在豐厚的多。

如何做股票投資,我的建議是,用心研究京東方A在2016-2017年間的走勢。把這一種股票把握好,就足夠了。

這是京東方A2015年10月之後的日K線走勢。

以上是我從投資股票型基金到投資股票的經歷、感悟,與你分享,或許對你有所啟發。


我熱愛股市,熱愛交易,樂意與朋友們交流、分享股市賺錢法則。

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喲!


金童話

基金與長線股票,兩者可以兼得!其實基金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股票”,因為也有價格,也能夠買入賣出,主要營業服務就是投資,不是顯示的年化利率就是基金淨值。所以是一樣的道理,把基金投資明白了,股票也就投資明白了。

百分之五十的倉位投資基金,百分之五十的倉位投資長線股票。

投資基金注意點:

1、基金也分很多種類。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外匯型基金、貨幣基金等。細化下來的倉位匹配就需要題主自行分倉管理了。

2、最好以定投的方式進行投資。交易類基金的方式與股票一樣,有漲有跌,為了更好的降低風險,定投的方式可以適當的降低風險性,均化購入價格。

3、優化選擇基金。選擇好基金種類後,就需要優化了,一些基金的目標投資是不同的,也分很多種類,就需要投資者傾向於何種類型的基金,如指數型基金、概念型基金等。

投資長線股票注意點:

1、選擇質優股。長線投資股票對於選股要求是很高的,如果選擇質差股就會很虧。所以在選擇股票中要下足功夫。

2、堅持持股。在投資前往往設定的很多規則,買入以後就忘得一乾二淨了。短期漲跌是無法預測的,一旦出現了撥動就會緊張,所以要堅定信心持股。

3、降低長線股票的風險。分倉位、多隻股、定投法等方式都可以,目的就是要降低風險。


炒股哥說

有幾個問題,需要考慮清楚。

首先,基金是什麼?基金是為了某一個特定的目的積累起來的一筆資金。它是委託一個專業的人士進行打理。

所以,投資基金,實際上就是把自己的錢交給一個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去打理。正常而言,這種模式的關鍵點在於長期持有。以承擔風險的方式取換取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的專業能力。

從理論上而言,投資基金根本就不需要全職,因為你付出了管理費讓基金公司替你管理了,你為什麼一定要全職,而且一副自己還要經常參與的樣子呢?

然後,股票交易。既然要長線投資股票,為什麼要在家全職呢?

而且,題主目前連投資資金和投資長線股票都沒有考慮清楚。甚至還在問題描述中詢問基金有哪些類型。可見,題主根本就是一個完完全全的新手。

這種情況下,建議還是別全職了。

各位覺得呢?


天啟量投


在中國無論是基金投資還是股票投資,都不要專職去做。除了國家隊,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社保基金,企業投資基金等機構投資外,個人投資完全是一種人生浪費。

中國股市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已經走過27年頭了,至今還在停留在不斷的理論與實踐的爭論中,動盪中,苦苦的掙扎。投資理論投資倡導投資實踐上,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包括法律法規發行制度交易制度等。

這種國家法律制度建設,往往跟不上投資市場的變化。特別是法律法規缺失,往往缺少法律制度的界定。股票發行,市場交易,上市公司融資,債轉股,增發股票,配股,退市等三公原則很難得到實現。市場就是在這種法律法規制度不完善中,交替進行。但是這種情況讓市場參與各方,在不平等市場環境中,扮演著各自不完善的角色。

中國股市就是在這種制度環境中,動盪中,發展與前行。但是市場規則很多的時候,充滿不正常的波動與徘徊。存在不正常的ipo上市甚至欺詐,欺騙投資者的情況,包括上市公司業績變臉與信息公佈不規範等問題,還有信息不真實性。法律規範的市場交易是沒有前途的。

所以,個人投資者,如果在這種市場環境中,沒有規律性,因此,不建議個人專職搞基金與股票投資。


時剛軍

如果全職做投資者,如果題主沒有財富自由的話,那意味著你的收入來源將主要依賴於你的投資收益,個人建議在投資風格上要以穩為主。而基金相對與股票而言,波動相對較小,尤其貨幣性基金比如像餘額寶之類可以適當配置一些,畢竟它除了收益相對固定以外,還具備隨時支取的靈活性,一旦短期需要錢應急的話,可以隨時支取。這是全職投資者非常有必要的一個配置舉措,具體配資多少依據自己的家庭情況和可能的應急需求而定。

當然如果只是投資基金的話,完全不需要全職來做投資,因為投資基金相當於你把錢交給專業的人打理,盈虧的主動權並不在你手裡,我想全職的意義就不存在了。

所以在家做全職投資,也意味著可支配時間相對較多,每天可以拿出大把的時間來進行行情的研究和個股的精選,這對於大部分股票投資者來說是非常難得的。一旦行情走勢不好,我們可以通過將股市剩餘的錢進行國債逆回購操作賺取利息,整體操作機會理想的話,精選出來的個股可以半倉進行長線持有,而一旦發現有確定性的短線交易機會的話,也可以輕倉短線搏一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