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段店——四十年前的江北第一大集

過去從濟南老城西行,穿過老商埠,沿經七路原長清古道往西就算西郊了。西郊最有名的村莊當屬段店,段店名氣大,原因是“街上”有著名的段店大集。

段店村與段店大集的由來

段店村地處興濟河西岸,二環西路以東,經六路西延線以南,臘山河以北。四十年前這裡曾經是長江以北第一大集,趕集的賓客遍佈大江南北。有詩云:段店商賈越千年,義集義學官井甜。五統碑上著歷史,三元宮前香火燃。雞市魚市各一事,騾馬經紀袖中談。十八衚衕集集市,孝子金匾代代傳。

濟南段店——四十年前的江北第一大集

段店村因段店大集而名揚四海,每逢農曆一、六是集,最盛時全國二十八個省市前來參與集市交易,這在全國亦屬罕見。商品分為十八大類,遍佈全村十八條衚衕和“前街、西街”及“段店大溝”周圍。每到集日,特別是農閒時節,趕集人數不下十萬人,集市之繁榮用熙熙攘攘、車水馬龍形容再恰當不過,生意好得不僅段店大街小巷客滿,南鄰的劉家莊、尹家堂也聚成了集市,建材市上的木料、窗扇、葦箔、高粱秸、草簾子等就在此擺攤;北邊經十路更是人滿為患,鴿子市、爆仗市常把馬路堵塞得水洩不通。

那麼,如此興旺的集市是如何產生的呢?據槐蔭《村莊概覽》記載:戰國時期,魏國賢者段幹木求學路過此處,遇到大雨,被困投宿。臨行時於“坫”前曰:“此地東依濼邑,西接祝柯、長清,地處齊域咽喉,澇窪難旅,可設棧鋪以利行人。”段幹木者,戰國初期魏國人也,孔子學生子夏的門生。《孟子·滕文公下》:“段幹木賢者,其君禮之,天下莫不知,諸侯莫不聞,舉兵伐之,無乃妨於義乎?於是秦乃偃兵,輟不攻魏。”因段幹木品德賢良,人信其言,便紛紛在此開棧設鋪,初名段坫(音同“店”),後集市愈加繁榮,店鋪林立,為紀念段幹木便借“坫”更名為段店,此事被刻記在段店村鎮武廟東邊前街中間路北的“五統碑”上。

濟南段店——四十年前的江北第一大集

段店地處要塞,店鋪人口眾多,元朝曾在段店西北角設“急遞鋪”驛站,因距濟南老城西門十八里路,故此段店過去也曾別名十八里鋪。明崇禎六年著《歷乘》卷五“建置、村落”中有明確記載:“段店,城西十八里,長清必由之路。”老段店村原址在7313 軍工廠北邊偏東,西邊即段店大集第一大市騾馬市,因此地最早是牛市交易,因此段店也曾名叫牛市灣,段店村劉姓人家多在此聚住,北鄰原是大片沼澤地,每到雨季便不能行人,當初有青石築壩壘堰。原長清古道走段店東西前街,偏西南直通楊莊,過紅廟和大山口,可直達長清。

元代大石槽與段店騾馬市

濟南段店——四十年前的江北第一大集

民謠說,“魯西有三寶:東昌府的鐵塔、老東阿的橋、段店街上的大石槽。”能夠確切見證段店大集悠久歷史的,無疑要數“鎮村之寶”——元代大石槽了。石槽長5.3 米,寬0.8 米,槽深0.38 米,是江北第一大石槽,槽上刻有八個牽馬孔和一個放水槽孔,可同時供八匹馬喂料,因長期飼馬,石槽底部及幫沿已被馬舌舔得亮如明鏡。石槽原在段店老街淺埋,前不久已移至段店村新址“馨苑小區”。槽上有石刻落款:“壬辰至元貳拾玖年”,可知石槽的製作年代是元朝忽必烈至元29 年,即公元1292 年,距今已726年。如此大石槽當然非民間所用,誰用呢?原是當年元朝軍隊“急遞鋪”(傳遞文書的驛站)所用。元軍多騎兵,蒙古人號稱馬上民族,那時,各地客商來這裡進行騾馬交易已很頻繁,這為後來段店大集成為江北第一大集奠定了基礎。

濟南段店——四十年前的江北第一大集

段店騾馬市是當年全國最大的騾馬市,每逢集日,四面八方客商雲集於此,買賣交易十分興旺,經營業戶來自全國各地,北到內蒙古,南至雲貴川,都有來買賣牲口的。段店街上的騾馬經紀也天下聞名,其巧舌如簧,講起騾馬經來像說評書,什麼關雲長的赤兔馬、秦叔寶的黃驃騎、史文恭的照夜玉獅子、甚至唐三藏的白龍馬他都能找到。孩子們以為是真,大人們知道是吹,但也吹得你聽起來津津有味。兩經紀袖子裡面手談生意,你摸我捏,你推我捉,很像在打太極拳。買賣一旦成交,絕不反悔,雙方僱主自然也十分滿意。據1978 年騾馬交易大會(此前1975 年因城市擴建,段店大集已被取締,僅暫時保留騾馬交易,盛況已遠不如從前)統計,仍有七個省的客戶在此交易。

段店大街上店鋪林立

說起段店東西大街(前街)和南北大街(西街)、十八衚衕及段店大溝的集市真可謂店鋪林立,前街本就是通往長清的騾馬古道,人來人往自不必說,街上門挨門、戶挨戶都是商鋪,前街由西往東有鎮武廟、尹家客棧、震遠客棧、元槐官井、尤家飯館、張家點心鋪、姚家點心鋪,五統碑對面是義學,街中是官井,東邊是張家藥鋪、孫家肉鋪、水果店、醬菜店、馬家麻汁香油店、韓家麻汁香油店、祝家藥店、祝家酒坊、趙家服裝店、鍋貼鋪、穆先生茶綰、官家鹽店、車馬轅具鋪、封家車馬皮貨店、五金雜貨鋪、棺材鋪、馬車店;西街上有趙家飯館、穆家客站、張克功包子鋪、宛家客站、孫家客站、回生堂東西藥店、賈家醬菜作坊、張家油坊、賈家酒坊、趙家客棧、張家包子鋪、張家客棧等。南北大街東邊是一條從玉符山、玉函山流經的洩洪溝,水大時溝中也曾行過船,人們都習慣稱段店大溝,大溝彎彎曲曲流經韓家莊、紅廟、張莊、老屯、閆千戶、匡山村等處,通往小清河,沿途有各村同一天開工建成的“十二連橋”,其中段店村上的五座連橋分別用線市橋、菜市橋、地瓜市橋等命名。東西街和南北街上每到集日分別固定點有估衣市、糧食市、布匹市、眼子市、豬市、狗市、兔子市、藥市、花市、黎明即散的夜貓子市。逢節日趕集唱戲的也很熱鬧,鑼鼓傢伙點齊鳴,有唱山東梆子的、有唱京戲豫劇的、有唱柳子戲的、有打著銅鑼光光嚓唱蓮花落的,那演唱水平一點也不比現在的歌星差。

濟南段店——四十年前的江北第一大集

另外,段店大溝也是非常熱鬧的集市,五米多寬的段店大溝每逢大集,只要不是雨季,溝內便滿是經營做買賣的,到處是白布棚、遮陽傘、手推車,尤以買賣小吃者居多,濟南市區周圍的各種小吃這裡全有,有打燒餅的、壓鍋餅的、做油旋的、烙油餅的、攤煎餅的、賣甜沫的、烤地瓜的、賣豆腐腦的、炸油條饊子的、燉豬頭肉的、煮羊雜碎的,逛半天集餓了,來頓熱騰騰的大饅頭夾香噴噴的豬頭肉,再喝碗胡辣湯,管飽吃得你滿嘴流口水。

段店十八集市中最有名的是騾馬市,但最有特點的是“眼子市”。何謂眼子市?現在的年青人已不知曉了,俗話說“是眼子棒打不退”,眼子市是指買賣古董玉玩、名人字畫、說書唱戲、外帶摔跤雜技、變戲法、推銷大力丸的集市。集市貨無定價,時有坑、蒙、拐、騙、虛、假暗藏其中,也有人直接叫它“打眼市”,吃虧沾光在此一眼,不可反悔。其實,段店大集上的眼子市是一個藏龍臥虎之地,就拿字畫來講,老濟南四大名畫家關友聲、黑伯龍、彌菊田和嶽祥書等都曾在此賣畫求生,山東省著名摔跤名家佟順祿、譚樹森,練鋼叉的劉振山等,都曾先後在此撂攤獻藝。

段店人有做生意的悠久傳統,上世紀八十年代撤銷集市後,段店人更新經營理念,在原地創辦了濟南市第一家最大的菸酒批發市場,這為後來創辦段店汽車配件市場、汽車交易市場、鞋帽批發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濟南段店——四十年前的江北第一大集

段店大集,歷史記憶中的千年古集,因城市發展而消失,但當年它為齊魯大地農牧交易、商品流通及人民生活作出了難以磨滅的貢獻。四十年滄海桑田,段店村當年的老街集市、衚衕門面、溝井菜地早已沒了蹤影,周圍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業已融入大濟南都市圈,但高樓內年過半百的老人們,仍然懷念著過去的時光,懷念那種純樸的鄉風,樂此不疲地議論著段店大集當年的熱鬧和喧囂。段店老村現已拆遷,但段店的歷史不能遺望,新近移入馨苑小區的八馬大石槽和鑲嵌在影壁上的捐資助學“義學碑”,或能給後人們留下些許鄉愁。

部分圖片來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