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段店——四十年前的江北第一大集

过去从济南老城西行,穿过老商埠,沿经七路原长清古道往西就算西郊了。西郊最有名的村庄当属段店,段店名气大,原因是“街上”有著名的段店大集。

段店村与段店大集的由来

段店村地处兴济河西岸,二环西路以东,经六路西延线以南,腊山河以北。四十年前这里曾经是长江以北第一大集,赶集的宾客遍布大江南北。有诗云:段店商贾越千年,义集义学官井甜。五统碑上著历史,三元宫前香火燃。鸡市鱼市各一事,骡马经纪袖中谈。十八胡同集集市,孝子金匾代代传。

济南段店——四十年前的江北第一大集

段店村因段店大集而名扬四海,每逢农历一、六是集,最盛时全国二十八个省市前来参与集市交易,这在全国亦属罕见。商品分为十八大类,遍布全村十八条胡同和“前街、西街”及“段店大沟”周围。每到集日,特别是农闲时节,赶集人数不下十万人,集市之繁荣用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形容再恰当不过,生意好得不仅段店大街小巷客满,南邻的刘家庄、尹家堂也聚成了集市,建材市上的木料、窗扇、苇箔、高粱秸、草帘子等就在此摆摊;北边经十路更是人满为患,鸽子市、爆仗市常把马路堵塞得水泄不通。

那么,如此兴旺的集市是如何产生的呢?据槐荫《村庄概览》记载:战国时期,魏国贤者段干木求学路过此处,遇到大雨,被困投宿。临行时于“坫”前曰:“此地东依泺邑,西接祝柯、长清,地处齐域咽喉,涝洼难旅,可设栈铺以利行人。”段干木者,战国初期魏国人也,孔子学生子夏的门生。《孟子·滕文公下》:“段干木贤者,其君礼之,天下莫不知,诸侯莫不闻,举兵伐之,无乃妨于义乎?于是秦乃偃兵,辍不攻魏。”因段干木品德贤良,人信其言,便纷纷在此开栈设铺,初名段坫(音同“店”),后集市愈加繁荣,店铺林立,为纪念段干木便借“坫”更名为段店,此事被刻记在段店村镇武庙东边前街中间路北的“五统碑”上。

济南段店——四十年前的江北第一大集

段店地处要塞,店铺人口众多,元朝曾在段店西北角设“急递铺”驿站,因距济南老城西门十八里路,故此段店过去也曾别名十八里铺。明崇祯六年著《历乘》卷五“建置、村落”中有明确记载:“段店,城西十八里,长清必由之路。”老段店村原址在7313 军工厂北边偏东,西边即段店大集第一大市骡马市,因此地最早是牛市交易,因此段店也曾名叫牛市湾,段店村刘姓人家多在此聚住,北邻原是大片沼泽地,每到雨季便不能行人,当初有青石筑坝垒堰。原长清古道走段店东西前街,偏西南直通杨庄,过红庙和大山口,可直达长清。

元代大石槽与段店骡马市

济南段店——四十年前的江北第一大集

民谣说,“鲁西有三宝:东昌府的铁塔、老东阿的桥、段店街上的大石槽。”能够确切见证段店大集悠久历史的,无疑要数“镇村之宝”——元代大石槽了。石槽长5.3 米,宽0.8 米,槽深0.38 米,是江北第一大石槽,槽上刻有八个牵马孔和一个放水槽孔,可同时供八匹马喂料,因长期饲马,石槽底部及帮沿已被马舌舔得亮如明镜。石槽原在段店老街浅埋,前不久已移至段店村新址“馨苑小区”。槽上有石刻落款:“壬辰至元贰拾玖年”,可知石槽的制作年代是元朝忽必烈至元29 年,即公元1292 年,距今已726年。如此大石槽当然非民间所用,谁用呢?原是当年元朝军队“急递铺”(传递文书的驿站)所用。元军多骑兵,蒙古人号称马上民族,那时,各地客商来这里进行骡马交易已很频繁,这为后来段店大集成为江北第一大集奠定了基础。

济南段店——四十年前的江北第一大集

段店骡马市是当年全国最大的骡马市,每逢集日,四面八方客商云集于此,买卖交易十分兴旺,经营业户来自全国各地,北到内蒙古,南至云贵川,都有来买卖牲口的。段店街上的骡马经纪也天下闻名,其巧舌如簧,讲起骡马经来像说评书,什么关云长的赤兔马、秦叔宝的黄骠骑、史文恭的照夜玉狮子、甚至唐三藏的白龙马他都能找到。孩子们以为是真,大人们知道是吹,但也吹得你听起来津津有味。两经纪袖子里面手谈生意,你摸我捏,你推我捉,很像在打太极拳。买卖一旦成交,绝不反悔,双方雇主自然也十分满意。据1978 年骡马交易大会(此前1975 年因城市扩建,段店大集已被取缔,仅暂时保留骡马交易,盛况已远不如从前)统计,仍有七个省的客户在此交易。

段店大街上店铺林立

说起段店东西大街(前街)和南北大街(西街)、十八胡同及段店大沟的集市真可谓店铺林立,前街本就是通往长清的骡马古道,人来人往自不必说,街上门挨门、户挨户都是商铺,前街由西往东有镇武庙、尹家客栈、震远客栈、元槐官井、尤家饭馆、张家点心铺、姚家点心铺,五统碑对面是义学,街中是官井,东边是张家药铺、孙家肉铺、水果店、酱菜店、马家麻汁香油店、韩家麻汁香油店、祝家药店、祝家酒坊、赵家服装店、锅贴铺、穆先生茶绾、官家盐店、车马辕具铺、封家车马皮货店、五金杂货铺、棺材铺、马车店;西街上有赵家饭馆、穆家客站、张克功包子铺、宛家客站、孙家客站、回生堂东西药店、贾家酱菜作坊、张家油坊、贾家酒坊、赵家客栈、张家包子铺、张家客栈等。南北大街东边是一条从玉符山、玉函山流经的泄洪沟,水大时沟中也曾行过船,人们都习惯称段店大沟,大沟弯弯曲曲流经韩家庄、红庙、张庄、老屯、闫千户、匡山村等处,通往小清河,沿途有各村同一天开工建成的“十二连桥”,其中段店村上的五座连桥分别用线市桥、菜市桥、地瓜市桥等命名。东西街和南北街上每到集日分别固定点有估衣市、粮食市、布匹市、眼子市、猪市、狗市、兔子市、药市、花市、黎明即散的夜猫子市。逢节日赶集唱戏的也很热闹,锣鼓家伙点齐鸣,有唱山东梆子的、有唱京戏豫剧的、有唱柳子戏的、有打着铜锣光光嚓唱莲花落的,那演唱水平一点也不比现在的歌星差。

济南段店——四十年前的江北第一大集

另外,段店大沟也是非常热闹的集市,五米多宽的段店大沟每逢大集,只要不是雨季,沟内便满是经营做买卖的,到处是白布棚、遮阳伞、手推车,尤以买卖小吃者居多,济南市区周围的各种小吃这里全有,有打烧饼的、压锅饼的、做油旋的、烙油饼的、摊煎饼的、卖甜沫的、烤地瓜的、卖豆腐脑的、炸油条馓子的、炖猪头肉的、煮羊杂碎的,逛半天集饿了,来顿热腾腾的大馒头夹香喷喷的猪头肉,再喝碗胡辣汤,管饱吃得你满嘴流口水。

段店十八集市中最有名的是骡马市,但最有特点的是“眼子市”。何谓眼子市?现在的年青人已不知晓了,俗话说“是眼子棒打不退”,眼子市是指买卖古董玉玩、名人字画、说书唱戏、外带摔跤杂技、变戏法、推销大力丸的集市。集市货无定价,时有坑、蒙、拐、骗、虚、假暗藏其中,也有人直接叫它“打眼市”,吃亏沾光在此一眼,不可反悔。其实,段店大集上的眼子市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就拿字画来讲,老济南四大名画家关友声、黑伯龙、弥菊田和岳祥书等都曾在此卖画求生,山东省著名摔跤名家佟顺禄、谭树森,练钢叉的刘振山等,都曾先后在此撂摊献艺。

段店人有做生意的悠久传统,上世纪八十年代撤销集市后,段店人更新经营理念,在原地创办了济南市第一家最大的烟酒批发市场,这为后来创办段店汽车配件市场、汽车交易市场、鞋帽批发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济南段店——四十年前的江北第一大集

段店大集,历史记忆中的千年古集,因城市发展而消失,但当年它为齐鲁大地农牧交易、商品流通及人民生活作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四十年沧海桑田,段店村当年的老街集市、胡同门面、沟井菜地早已没了踪影,周围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业已融入大济南都市圈,但高楼内年过半百的老人们,仍然怀念着过去的时光,怀念那种纯朴的乡风,乐此不疲地议论着段店大集当年的热闹和喧嚣。段店老村现已拆迁,但段店的历史不能遗望,新近移入馨苑小区的八马大石槽和镶嵌在影壁上的捐资助学“义学碑”,或能给后人们留下些许乡愁。

部分图片来源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