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國自主修建的第一座現代化橋樑——錢塘江大橋,當時外國媒體嘲諷我們不可能自己建橋,而這座橋的建成正是最好的回擊。


這是我國自主修建的第一座現代化橋樑——錢塘江大橋,當時外國媒體嘲諷我們不可能自己建橋,而這座橋的建成正是最好的回擊。

1934年8月8日開始動工興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投資了540萬銀元,耗時三年零一個月,截止到2015年,這座78歲的大橋已經順利完成了通車、行人安全22235天,也被網友譽為“橋堅強”。

不過在這座橋背後卻有著一波三折的故事,建設通車後89天,整座橋被炸燬,而炸橋的人正是當年建橋的總工程師茅以升。

歷經各種磨難才建成的這座大橋為何又要炸燬呢?為什麼在建設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炸燬的方案?

1933年3月,在我國已經有了不少現代化橋樑,但是這都是外國人督造而成,沒有一座是我們建造而成的,這時候茅以升的身上肩負著一項重任,就是像全世界證明,我們靠著自己也能建成一座現代化大橋。

錢塘江地處入海口江流洶湧,還有隨著水流變遷的泥沙,這是建橋需要面對的難題,當時建造錢塘江大橋對於外國專家來說,也是一件難事。

茅以升總工程師建橋的時候,利用了“射水法”“沉箱法”“浮遠法”等建造方法,克服困難最後建成了大橋。

但是當時戰爭的硝煙已經擴散到了南京、上海和錢塘江大橋,茅以升早就想到,萬一杭州淪陷,這座橋一定要炸燬,絕對不能留給日本人用,1937年12月23日為了阻斷日軍從浙江北部南下,這座橋樑在茅以升親手炸燬。

就這樣由中國人獨立設計建成的錢塘江大橋,就這樣被炸燬了。

雖然這座橋通車時間只有短短的89天,但是搶送的物資已經超過了這座橋樑的總投資,更為重要的是,這是一座生命之橋,前後有100萬中國民眾通過這座橋,逃離了戰爭區,也避免了無畏的犧牲,炸橋當天晚上,茅以升落淚,寫下八個字“抗戰必勝,此橋必復”,事實也是如此,我們贏得了抗戰勝利,1953年5月錢江一橋也恢復通車,向茅老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