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升高前,身體會慢慢發出什麼信號?

漫天畫飛雪

一發現血糖升高,通常會使人聯想到高血糖、糖尿病,尤其是糖尿病。而高血糖作為“糖尿病”的前奏,更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

血糖升高前,身體會慢慢發出5個信號,早發現很有必要

1、多尿、皮膚乾燥、脫水

血糖升高後令排入尿中的糖增多,引發滲透性利尿,從而使小便次數與尿量增多;同時尿的泡沫也比較多,尿漬發白、發黏。而多尿會使體內的水分減少,從而導致皮膚乾燥,甚至出現脫水的症狀。

2、口渴異常

多尿會減少體內水分,當體內水分總量減少1%~2%時,血漿滲透壓也會相應升高,高滲血可刺激下丘腦的口渴中樞神經興奮而思飲,會產生極度口渴的生理現象,並導致多飲。

3、體重減輕,虛弱無力

由於胰島素不足,機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會使脂肪和蛋白質加速分解來補充熱量,從而導致體內的糖類、脂肪及蛋白質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丟失,令患者體重減輕、形體消瘦,嚴重者體重嚴重下降、疲乏無力、精神不振。

4、噁心、嘔吐、腹部不適

經常出現噁心、乾嘔、身體不適、嘔吐不斷、腹部偶有脹痛、不消化等症狀。

5、心跳快速,呼吸緩而深

在未經過劇烈運動時,有時也會感到心跳速度明顯比以前快,呼吸困難。

血糖升高怕糖尿病來襲怎麼辦?牢記“3句口訣”血糖平穩安全降下來

第一句:常喝食物發酵液,安全高效降血糖

利用食物降血糖是行之有效的,降血糖功效好的食物有桑葉、枸杞子、槐米、蕎麥米、決明子、菊花等,而直接用益生菌發酵工藝做成蕎麥桑葉發酵液,更能高效地提高食物的降糖藥理作用。

其原理主要有三點:一是選取的食物均是藥食同源的中草藥,且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可以降血糖,如枸杞多糖、桑葉多糖、蘆丁、黃酮類物質等;二是科學搭配加上益生菌發酵,可以更好地保留食物中的藥用活性;三是綜合提純萃取後,其含量更純,人體吸收率高。

第二句:進餐需要規律化,降低胰島的負擔

進餐一定要規律化,不能隨意加餐或改變進餐時間,醫生提倡少食多餐,一般每日進食3~4餐,消化功能差者可進食5~6餐,每次進食量少有利於消化吸收,又避免了增加胰島負擔的危險。此外,由於上午多種升血糖激素分泌較多,拮抗胰島素,肝糖原分解旺盛,所以早餐的分量應當比中、晚餐量少。

第三句:每天一套太極拳,循序漸進降血糖

經常打太極拳在有效增強我們的身體素質的同時,還能增加胰島素活性從而降低血糖。澳大利亞的一項研究還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練太極拳,還能減緩糖尿病引起的身體功能衰退,有助於提高糖尿病患者肌體的免疫功能,改善其對血糖的控制能力。要在運動量上要以循序漸進為主,不可急功近利。


美大康兮

1.空腹血漿葡萄糖(FPG)檢測

FPG是診斷和篩選2型糖尿病的主要手段。FPG因其簡便、快捷、重複性好和易為患者所接受及費用較低等優點,而被選擇用作篩檢試驗。美國糖尿病一協會(ADA)推薦FPG為首選的篩檢方法。但歐洲流行病學研究數據表明,單用FPG會漏診31%的患者。因此,一些研究者認為糖尿病的篩查方法應首先檢測FPG,然後規定當空腹血糖值高於某一界定值(如≥6.lmmol/L)時,再做糖耐量試驗。但對於這一界定值的確定尚存爭議。美國糖尿病協會(ADA) 2004年推薦的空腹血糖切點為5.6mmo1/L。

2.餐後2小時血糖(2HPG)

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是確診糖尿病和糖耐量減低、空腹血糖受損的國際公認方法,是診斷的“金標準”,2002年5月墨爾本的WHO亞太地區2型糖尿病政策會議上強調了OGTT的重要性,強調了2型糖尿病的預防,但這種方法比較麻煩,成本高,一般人群不願意接受。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試驗的2小時血糖,相當於餐後2小時血糖。

血糖升高,非常隱匿,很難有明顯的信號。

建議超重或肥胖者、不良飲食結構與飲食習慣者、體力活動或運動減少者、存在精神因素、致糖尿病藥物或致肥胖或糖尿病環境的人群定期體檢,發現異常及時進行上述檢查。


血糖升高前,身體會慢慢發出:多尿,多飲,多食,疲乏,消瘦,尿液中血糖含量增高信號。

①冬瓜子30克,麥門冬10一15克,黃連5克。清水前服。

主治消渴飲水不止,小便頻多的糖尿病患者。

②番薯葉150克,冬瓜皮(連皮)200克。

將番薯葉和冬瓜皮洗淨加水1斤,煮至冬瓜皮酥爛。分2次服。適用糖尿病。每天煮一次。

③新鮮胡蘿蔔一隻切碎,同粳米一起煮粥,可當早餐,晚餐服食。

攻效:清熱解毒,健脾化滯,對糖尿病,高血壓有很好療效。

以上③個偏方參考作用,不防選其中之試吃段時間。本人目前沒有糖尿病,高血壓。信者用,不信者也可以批評。


等待162471053

1.時常口渴,

2.小便次數增多,

3.飢餓感,

4.身體懶倦,耐力減退,

5.體重下降或胖人變瘦,

6.發癢,

7.痙攣,

8.視力下降,

9.陽痿,

10.齒槽溢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