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北方人到了南方大都能接受南方人的飲食,而不少南方人到北方卻接受不了北方的飲食習慣?

聚膳源

事實告訴我 是北方人無法接受南方的吃的

南方的許多小夥伴非常喜歡北方的食物

首先就要說北方的大米比南方好吃太多了

南方的大米吃起來就像沒煮熟一樣

該說不說從南方來到北方上學的同學都吃胖了,因為北方做東西很香,非常講究味道,不是很喜歡放糖,重點在辣和鹹(主要是為了禦寒)

東北人飲食方面講究菜實惠,菜碼大是一大特點,菜的口味比較的重,東北的酸菜燉白肉最能體現特色。受冰雪自然條件的限制,人們常吃的蔬菜或窖藏或者是醃製,受菜價影響,人們主要吃白菜,土豆蘿蔔,所謂的(南甜北鹹)也就是由於北方人冬季吃大量有鹽醃過的菜而形成的習慣,其中泡菜含有大量的維生素,人們常常都是生吃的,它是當地的風味小吃,有甜,酸,辣,鹹四種味道,吃起來可口。


南方人的飲食習慣與北方反差很大,很重視色、香、味,口味偏淡,喜歡用糖,喜歡臭的食品,如臭千張、臭豆腐、臭冬瓜、臭筧菜杆。好些人還喜歡生食活的水產品,如蝦、蟹、魚等,蘸一點佐料就吃起來。

所以我想說一個習慣了吃鹹的人 到南方如何接受天天吃甜……

作為標準的東北人,如果清淡的口味還行,天天讓我吃甜味,感覺很不舒服

(syg)


新文化報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說的是鄉愁,說的也是南北大不同。


座標武漢,個人以為南北方人接受彼此的飲食都有難度。先從我身邊幾個北方來的朋友說起,幾件有意思的事情。


畢業後,我們一起在一家公司上班。每次在食堂,我都會看到他專門帶兩個大饅頭,在食堂打幾個菜,從來沒見他吃過米飯。有時候外出聚餐,他總愛點一份火燒饃,像野人谷、房陵農家的那種,火燒饃外脆內軟,很有嚼勁,需要蘸大醬吃,他吃的超級開心!


同樣的,南方人到北方,也存在飲食的難題。看到一大份的粗獷豪放的飯食上來,不少南方的小夥伴肯定覺得,哇,你們北方人食量可真是大,然後像梁山好漢一般,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饅頭大煎餅。


老闆,對不起,能不能給我來個小碗的,小份的。。。

不僅如此,還有這些小不同:


1、什麼叫吃飯?

南方:白米飯唄

北方:你吃麵?吃饅頭?吃餃子?吃苗條?


2、豆腐腦啥味道?

南方:甜豆花,甜甜蜜蜜。

北方:鹹豆腐腦,這個才好吃呢。


3、端午節吃粽子

南方:鹹粽沾醬油,各種餡料,肉的花的。

北方:甜粽沾白糖,簡簡單單。


4、大碗小碗?

南方:用碗,精緻,多米飯。

北方:用盤,實惠,西北多面食,東北也是米飯居多。


5、火鍋

南方:川渝火鍋,九宮格紅湯底。潮汕火鍋,牛肉鍋清湯底。

北方:涮羊肉,東來順。


6、冬至吃什麼?

南方:湯圓,團團圓圓,還吃火鍋。

北方:餃子,各種餡料的餃子,個頭大餡料足,不怕吃不飽。


等等。。。。


吃飯,是從小到大的味道,是割捨不開的鄉愁,是一種心理上的感應。北方人無面不歡,南方人無米之炊。看似的不習慣背後,其實是離開了熟悉的環境,離開了熟悉的鄉土。南北方不同也好,中西方不同也罷,道理差不多。


by舒懷


大武漢美食榜

說一下在廣東讀書的體會吧!



首先,不吃辣,很清淡,調料用的極少,一般只放鹽,最多放蠔油,醬油等,而我們卻是各種調料,鹽,味精,胡椒粉,辣椒麵,醬油,醋,還有五香粉等!



其次,感覺用油很少,食堂飯菜分兩個層次,一樓用油較少,價格便宜,二樓用油小炒,每道菜要貴上兩塊錢!所以吃起來幾乎沒什麼油水,容易餓,對於我們來說,沒一會兒就餓了,一天得吃幾頓!



再者,感覺什麼都甜,番茄炒蛋放糖,包子饅頭也是甜的,不似北方包子饅頭,吃起來該香香,該辣辣。



最後,天氣實在太熱,一不小心就上火,完全沒有在其它地方吃飯吃的痛快,要吃啥吃啥,要啥口味都能吃!而且,在廣東熱季,30多度的高溫簡直讓你吃不下飯!


大神小說

本題的地域概念要進一步確認,才會得正解,從地域飲食文化的三個不同層面,逐個分析。

⒈地理位置的南方北方界線。我國南北區分,是以秦嶺淮河一線為南北分界線。南北地域的人情風俗、地理氣候和農耕莊稼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物產不同,飲食習慣自然不同。


⒉飲食文化的南北分界線。這個最容易混淆於地理概念的南與北。因為按著地理區分,南方的大部分地區,都不屬於南方菜。湖北、湖南、貴州、四川、等地的菜餚,即便不算北方菜,也和北方菜近親。只有兩廣和福建,也就是八大菜系的粵菜,算是正宗南方菜。

⒊南北地區的飲食習慣,可概括為四個字:北方“厚重”,南方“清淡”。相互有兼容,當然也有排斥。要說北方人能接受南方菜的清淡,魯智深會說“淡出鳥來”。要說南方人受不了北方菜的厚重,倒還客觀,有那回事。其實,南方菜比北方菜的厚重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譬如說一道硬菜“龍虎鬥”,對北方人而言,就不是厚重了,簡直是恐怖。



真正的吃貨沒有南北的挑剔,都是美味,因為他把美食都吃懂了,都喜愛,沒區別。譬如香港的蔡瀾先生,你讓他說出哪個地方的菜不好吃,一定很困難,他的世界裡就沒有不好吃的食物。所謂的南人不喜北菜,北人不愛南菜,都是不懂美食的奧妙,侷限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放著美味佳餚視而不顧,暴殄了天物。這個說法不是指責大家不會吃,不懂吃,而是說明飲食文化的巨大發展空間,我們都有很多美味無比的食物要去品嚐,去享用,不虛此生才是。


普濟

什麼南北方差異飲食習慣我都不說,只看開遍大江南北甚至地球村的川菜館就知道什麼菜接受度比較高!

而沒人會反對川菜是南方菜吧?老闆,來一盤麻婆豆腐!


愛玩520

作為一個取了北方老婆的南方人,特別清楚這個問題。我只是個普通人,舉的例子也只是家常菜。個人理解的北方為雞脖子以上。

其實最簡單一個就是綠菜。北方綠菜太少,基本上就是大白菜,然後其他大魚大肉的,一兩頓還好,天天吃就受不了了。南方各種山茅野菜就不說了,一年四季都能換著吃各種小菜。

再一個就是口味問題,本人云南的,屬於無辣不歡的,一盆青菜加小米辣蘸水都能吃得很歡。但是北方基本就是幹辣椒,平時基本不吃辣。還好超市能買到小米辣,蘸著鹽吃還是能接受。

最後就是主食了,北方雖然以麵食居多,但是基本上家家都有米飯。但南方就很少家家備有面粉的。至少我沒跟老婆談戀愛之前,家裡是沒有擀麵杖和麵粉的。

總結一下,地域和菜系的原因,北方時鮮蔬菜比較少,口味比較單一。而南方則反之,所以選擇比較多。用一單一菜系和南方川湘粵滇等等菜系做對比,本來就不公平。

……這是條回答所有關注我這問答的朋友的分割線…………

謝謝這麼多人關注或者說談論我這個話題。評論上我都看了好多!首先跟大家說一下,我從來沒有地域黑,也沒想貶低一方。上文中我說的很清楚了,我所謂的南北,是雞脖子以上,和以下,並不是所謂的秦淮上下,或者其他。所以山東的朋友可以不必介意,因為我沒去過,我沒了解過,我沒發言權!至於有些朋友硬要分東北,西南,東南,那我也沒辦法。上文中我很直白的點出我是雲南普通人的身份,不理解我也沒辦法。

說這麼多,就想補充一下,大白菜這個事。我去的時候是過年,確實也只有大白菜。你要說各種大棚綠菜,我沒法反對。但我回答的問題主題就是南方去北方不適應,北方人來到南方能夠適應。

你說到大棚,那我確實沒法反駁,畢竟我冬天去的,那邊還是有不少草莓大棚呢! 我也在評論看了不少說北方不缺綠菜的,什麼油菜,茼蒿,蒜薹,菠菜,生菜等等,說實話!這些在雲南真不算菜,雲南所謂的菜是山茅野菜!蕨菜,折耳根,白花等等!我們這所謂的菜,都是季節性的,您也可以試試物流或者快遞。當然,我們這邊也有白菜,可是我們的白菜都叫白菜薹!


總之,基於這個問答,我之前也說了北方時鮮蔬菜比較少,口味比較單一。而南方則不同,所以選擇比較多。用一單一菜系和南方川湘粵滇等等菜系做對比,本來就不公平。


Ksama天邪

我是北方人,嫁到南方,南北之間隔了兩個半省。我上學也是在南方,一下子就接受了南方的飲食。

我們家人去南方婆家的時候,雖然感覺飯食口味淡,量小吃不飽以外,其它接受度都挺高的。並且還愛上了一些南方的特色吃食。

然而我從老家帶到學校的特產(像煎餅、德州扒雞),同學們一般接受度很低。我婆家人到我們北方老家,據他們說他們都是靠喝水和吃肯德基一類度過那幾天的。


南方人感覺北方吃的太鹹

我婆家人去到濟南的時候,在酒店吃飯,每個菜也就吃一兩口。太鹹,吃完就要找水喝。素菜鹽多,葷菜醬多,連燉的湯裡面都有各種調料。像北方人口味重,淡了可以吃。但是南方吃的淡的人一下子去吃鹹的,根本吃不下去。

北方吃的太油

一般北方菜都是佐料足足,大火爆炒,南方的看上去都是清湯寡水。我媽媽做飯,煮個麵條,先蔥花嗆嗆鍋。燉個排骨,先拿甜麵醬炒一下。炒菜,醬油、醋都齊全。我婆婆做飯,清水煮麵條,放青菜,放海鮮。燉排骨,清水加排骨加海鮮。炒菜,加油加鹽,齊了。

北方吃的麵食多

雖然我在南方呆了這麼久,我還是比較愛吃麵食。不吃饅頭感覺吃不飽。米飯還可以,尤其是稀飯,只撐肚子不管飽!

我婆婆她們不同,一天三頓米飯或者稀飯。饅頭,根本不吃,像北方過年過節包餃子,日常做包子。南方人都不吃。我聽到過他們說的最具體的原因是:饅頭到嗓子裡卡住咽不下去!


良辰七一七

浙江人在北京,嘗試過東北菜的豪放,感受過江浙菜的精緻,品嚐過湖北的過早。

中國按地域劃分為華東,華中,華南,華北,東北,西北,西南。

其中華東和華南的菜是很多人經常說的清淡,我從小吃媽媽做的菜,都沒有放過味精。順應時節的變化,品嚐當季最新鮮的時蔬。尊重食材最本身的味道,印象中最深的,就是蝦和魚。自帶甜味的魚蝦,配合著醬油的鮮味讓人讚歎不已。

國宴有道菜叫做開水白菜,需要把各種湯去油混味在一起,用湯把白菜給燙熟。鮮美不言而喻。

北方菜更加親民和便捷,也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的結晶。別的不說,就說麵食,我在南方從未見過這麼多花樣的麵食,而且還不膩。這麼多面食中我喜愛山西的莜麵,香滑細膩,東北菜的亂燉讓我感受到了那率真的性格。

北京的涮羊肉,重蘸料!但是我吃不膩,尤其是芝麻醬,每次吃火鍋第一反應就是清鍋涮肉配麻醬,已經被芝麻醬深深地圈粉。

南北方各有差異,大家都是中國人,任何的中華美食都是中國民族融合的見證。對於南北方菜我都喜愛,也都能吃的習慣。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點點的圓圓

不請自來。


作為一個在北方讀過幾年大學的南方人,我想是說說自己的感受。


一、北方飲食比南方簡單。


其實說是簡單,也不盡然,畢竟如果自身經濟條件好,自然飲食多樣。但是作為一個普通人來說,北方的食物要比南方簡單得多。


讀書時候曾經去過一個同學家做客,一日三餐全是小米湯+饅頭+一份炒菜,對比於自家日常的來說,感覺單調得多了——自己家也是農村的,也並不富裕,但是日常三餐還是有所“差別的”。

而說到簡單,還有一個方面就是“種類”比較少。



我們都知道,南方氣候更加溼潤溫暖所以物產較之北方豐富,所以被南方人搬上餐桌的食物品種也會變得很多——雖然我們一天三餐離不開米飯,但是我們的菜確實十分豐富。


而北方的“菜”很多時候是和主食混合在一起的,比如麵條、煎餅、包子等等,即便是麵條的配菜——或者說哨子——種類多,但是歸根結底它還是麵條,而且哨子裡的“東西”很多時候也是差不多。


而且除了菜,南方的各色小吃也非常豐富。或許是我對於北方的小吃吃得不多,我感覺北方的小吃大多是各種“糕”,烤的、蒸的、炸的、煎的……口感味道可能有區別,但是總感覺不能算一“類”。


二、口味

也不能說南方菜就比北方菜好吃,但是有一點是,對於南方人來說北方的菜普遍口味比較“重”,比起辣、麻、清淡,或者鹹更令人難以接受。南方的菜,即便口味很重,比如非常麻辣,但是接受的人會很多。而且對於清淡的飲食,我想即便是北方人也能夠接受的吧。


還有一點是,北方食物的口味有些“雷同”,這可以和第一點結合在一起,種類少故而口味差不多。更不用說北方有些食物喜歡“亂燉”,多種食物混在在一起,雖然這樣也別有風味,但是南方人更愛各有特色的小盤。


南北方菜一個公認的大不同在於:北方菜比較粗獷、南方菜偏向精緻。打個比方,糙漢子型的女孩雖然也有人喜歡,但是更多的人還是比較偏向於精緻的美少女吧。



其實飲食習慣能不能接受,還有一點是看人。


比如我比較好“養活”,什麼都吃,所以去了北方也是吃好喝好,並沒有覺得怎麼樣。然而我的一個南方同學,真的是不能、不肯接受北方的菜,寧願以零食飽肚……


話說,這樣的問題,有些搞事情地節奏,畢竟本來南北方之間“矛盾”就存在,這樣一個“他比他好”的觀點,很容易掀起罵戰……



枇杷很好吃

我北方人,老公北京人,婆婆杭州人(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工作調動到北京),做一手杭州菜,我做的北方菜就我一人吃,她們不吃(不喜歡吃),但他們做的,我喜歡吃,現在我就喜歡南方口味了,相反北方的菜我不喜歡吃的。還有,南方的青菜就幹炒,油和鹽,就吃菜的清香味,而北方是醬油什麼的,真心不好吃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