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血省,川人不負國,無川不成軍

二十二集團軍一二二師師長王銘章,在震驚世界的臺兒莊戰役中奉命堅守滕縣,阻擋日軍主力磯谷廉介的第十師團。在日軍第十師團重炮飛機的猛轟之下,滕縣的城牆被炸燬,王銘章師長親自指揮巷戰,最後不幸壯烈犧牲。王師長殉國之後,一二二師所部官兵戰至最後一人。此時在城內還有三百餘名川軍重傷員,但在日軍破城之後,凡還能行動者都衝出去與日軍肉搏而殉國,剩下已無力行動的傷員,則含笑一起拉響是剩下的兩箱手榴彈。

抗日血省,川人不負國,無川不成軍

此役,川軍將士沒有一個人被日軍俘虜。

川中子弟為川軍贏得了全國軍民的尊重,甚至也贏得了日本侵略者的尊重。正是川軍的巨大犧牲才換得臺兒莊戰役的勝利,第五戰區長官李宗仁戰後淚流滿面的言道"川軍以寡敵眾,不惜重大犧牲,阻敵南下,完成戰鬥任務,寫成川軍史上最光輝的一頁"。據說在此次戰役之後,藤縣百姓有感於川軍將士的忠勇,在紀念川軍將士大會上哭聲震天,數日而不絕。

抗日血省,川人不負國,無川不成軍

在八年抗戰的漫漫歲月之中,由於是"陪都"的原因,致使各方人員雲集四川,造成了糧食奇缺,物價暴漲,幾千萬川中父老因此而掙扎在飢寒之中。

日本人也深知"中國大後方"四川的重要性,因此他們對四川進行了持續了6年多的大轟炸。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下,川中父老們依然加緊耕種、生產,支援前方。抗戰軍隊的軍火槍械,軍需物資等當時主要都是靠四川工人們加班加點生產出來的,而川江之上赤裸上身的船工們,則吼著悲壯的川江號子,冒著生命危險運送部隊、軍糧、和軍需物資。

抗日血省,川人不負國,無川不成軍

前方的川中將士在浴血沙場、以命相搏,而後方的川中父老也在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在白沙獻金會上,1萬多名川中男女學生一齊跪在地上,哭著哀求到場的名流士紳們“請你們救救我們的國家吧,救救我們苦難的民族吧”。到場的眾人無不淚流滿面,他們有的當場慷慨解囊,有的當場褪下了金錶、金戒指、金手鐲......在瀘縣獻金會上,一群乞丐竟捐出了用破碗盛著乞討來的活命錢。更有一群斷手殘腳的傷兵們,他們相互攙扶著捐出了他們靠編藤椅、制雨傘賣來的1萬多元錢。

抗日血省,川人不負國,無川不成軍

據不完全統計,四川民眾僅前兩次獻金的總額就高達6至7億元。這筆鉅款都是川中父老們的血汗錢,後來都購買了戰場急需的飛機、大炮、槍支等武器支援抗戰。

與此同時,川中父老也沒有忘記在前線拼殺的川中子弟,他們自發的組織了各式各樣慰勞前方將士的勞軍團,奔波於各大戰場之間。他們中有很多人死在了勞軍途中,而有些人則直接上了戰場。在近8年時間中,川中父老一邊節衣縮食、勒緊褲帶支援政府抗戰,一邊含淚再次把近300萬川中子弟送上了前線。

抗日血省,川人不負國,無川不成軍

嚴格來說,抗戰中的川軍並不能算是正規軍隊,而是一支受人歧視、受人打壓的地方武裝。無論是部隊的裝備、素質和待遇,都無法與國民黨的中央軍相提並論。他們中絕大多數人沒有多高的文化水平,也講不出什麼大道理,但在國難當頭之時,川中子弟用熱血和生命,贏得了“川軍能戰”、“無川不成軍”的榮譽,用對國家、對民族的忠誠,踐行了“川人從未負國”的誓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