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血省,川人不负国,无川不成军

二十二集团军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在震惊世界的台儿庄战役中奉命坚守滕县,阻挡日军主力矶谷廉介的第十师团。在日军第十师团重炮飞机的猛轰之下,滕县的城墙被炸毁,王铭章师长亲自指挥巷战,最后不幸壮烈牺牲。王师长殉国之后,一二二师所部官兵战至最后一人。此时在城内还有三百余名川军重伤员,但在日军破城之后,凡还能行动者都冲出去与日军肉搏而殉国,剩下已无力行动的伤员,则含笑一起拉响是剩下的两箱手榴弹。

抗日血省,川人不负国,无川不成军

此役,川军将士没有一个人被日军俘虏。

川中子弟为川军赢得了全国军民的尊重,甚至也赢得了日本侵略者的尊重。正是川军的巨大牺牲才换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第五战区长官李宗仁战后泪流满面的言道"川军以寡敌众,不惜重大牺牲,阻敌南下,完成战斗任务,写成川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据说在此次战役之后,藤县百姓有感于川军将士的忠勇,在纪念川军将士大会上哭声震天,数日而不绝。

抗日血省,川人不负国,无川不成军

在八年抗战的漫漫岁月之中,由于是"陪都"的原因,致使各方人员云集四川,造成了粮食奇缺,物价暴涨,几千万川中父老因此而挣扎在饥寒之中。

日本人也深知"中国大后方"四川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对四川进行了持续了6年多的大轰炸。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川中父老们依然加紧耕种、生产,支援前方。抗战军队的军火枪械,军需物资等当时主要都是靠四川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而川江之上赤裸上身的船工们,则吼着悲壮的川江号子,冒着生命危险运送部队、军粮、和军需物资。

抗日血省,川人不负国,无川不成军

前方的川中将士在浴血沙场、以命相搏,而后方的川中父老也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在白沙献金会上,1万多名川中男女学生一齐跪在地上,哭着哀求到场的名流士绅们“请你们救救我们的国家吧,救救我们苦难的民族吧”。到场的众人无不泪流满面,他们有的当场慷慨解囊,有的当场褪下了金表、金戒指、金手镯......在泸县献金会上,一群乞丐竟捐出了用破碗盛着乞讨来的活命钱。更有一群断手残脚的伤兵们,他们相互搀扶着捐出了他们靠编藤椅、制雨伞卖来的1万多元钱。

抗日血省,川人不负国,无川不成军

据不完全统计,四川民众仅前两次献金的总额就高达6至7亿元。这笔巨款都是川中父老们的血汗钱,后来都购买了战场急需的飞机、大炮、枪支等武器支援抗战。

与此同时,川中父老也没有忘记在前线拼杀的川中子弟,他们自发的组织了各式各样慰劳前方将士的劳军团,奔波于各大战场之间。他们中有很多人死在了劳军途中,而有些人则直接上了战场。在近8年时间中,川中父老一边节衣缩食、勒紧裤带支援政府抗战,一边含泪再次把近300万川中子弟送上了前线。

抗日血省,川人不负国,无川不成军

严格来说,抗战中的川军并不能算是正规军队,而是一支受人歧视、受人打压的地方武装。无论是部队的装备、素质和待遇,都无法与国民党的中央军相提并论。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多高的文化水平,也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在国难当头之时,川中子弟用热血和生命,赢得了“川军能战”、“无川不成军”的荣誉,用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践行了“川人从未负国”的誓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