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邱德光的三件作品談其設計思想

從邱德光的三件作品談其設計思想

順勢而造是邱德光先生8年來一直耿耿恆持的事情。沒有標籤,是一種通達;沒有符號,是一種自然。他試圖在適度的範疇裡面,尋找東方氣質是怎樣沉澱在一個空間裡的。

8年前,邱德光先生便在與業主仁恆合作的棠北·天漣墅項目上實踐了他的設計理念,這事實上超前於那個時代,較早將邱德光先生“去繁從簡”等特質呈現了出來。這幾乎是邱先生的一種每每幾經創新探索之餘的恆久不變的標格。8年之後的棠北·淺山107別墅也許更是他多年實踐所結晶的“時間的鹽”。時光荏苒,但他現代簡約的設計理念是依未過時的。

從邱德光的三件作品談其設計思想

暌違8年時光的兩件作品隔街相望,恰好又都受託於同一位業主的同一個項目——蘇州仁恆·棠北。蘇州應是頗具東方美的,蘇州也不乏人文建築,但是最打動他的反而是自然。的確,邱德光先生也很少談論東方和民族,更關注具有普世價值的人性。八年來,邱德光先生對於東方的詮釋不拘泥於材質,在邱德光先生的設計中,你也看不到明顯符號化的中式元素。他希望空間變得靜謐、縹緲、清透,這些詞語都可以追溯到和東方文化的關係,而他一直試圖用當代的材料來承載這些詞語,進行突破邊界的嘗試。

▼棠北·淺山107別墅

從邱德光的三件作品談其設計思想

八年來,邱德光先生始終秉信著“融合與轉化”的力量,尋找精緻和淡雅間的交點,不宥於既有的規則,也不流於固定的形式。邱德光先生所看重的,只在於“相宜”。當邱德光先生在八年前接到仁恆棠北的設計委託時,曾問業主希望設計成哪一種風格?“因為我什麼風格都會做。”蘇州仁恆地產總經理周成先生和總建築師姜宏女士異口同聲地說“做你喜歡的”。

▼ 棠北·天漣墅/玄關水池、佛陀雕塑、“風雲”功夫椅、梅花畫作、端景櫃,彼此間相互呼應、對話,呈現出中國文人式的空靈世界。

從邱德光的三件作品談其設計思想

邱德光先生不任意擇取當下被市場簡單標籤化的諸多風格,而是在諸多美學的衝突中獨闢蹊徑,遊走於中西古今。這樣的融合造就了一種無心出岫的美,和當下設計界的設計感以及需要詮釋的刻意反其道而行,這反而是新裝飾主義的最高境界——進入了化境。

經典與現代融合

在眼光繚亂的當下,流派已經無法簡單而統一地概括,也挑不出無處溯源的創新。有時似是堆砌傳統,實則是重新定義了規則。在地域文化不再孤立的今天,打碎固有的風格,將經典與現代融合,正在成為趨勢。在Gucci的新秀場上,你能找到歷年來的各式經典單品,來自世界各地域文化的符號,以及毫無章法的材質、樣式和色彩的組合。經典再現,要的不是形式,只有提煉和感受,才能更好地去解讀。打破藩籬,直面社會需求,同生活對話,才能做到通過事物勾勒精神。

▼ 棠北·天漣墅

從邱德光的三件作品談其設計思想

在邱德光先生為仁恆設計的 “天漣墅”中,他利用該處原帶的獨墅湖,同藝術家們合作,打造了一個文化空間,讓古典與現代融於一體,不落於陳舊的極簡主義俗套。藝術家楊柏林創作了浮在水上的佛陀雕塑,掩於水花和玻璃窗後,營造了雲霧繚繞的感覺。配合邱先生設計的“風雲”-功夫椅和“夢雲”椅,行雲與流水、傲梅與香茶,共寫成了一幅禪意畫卷。想必這也便是那古代名士所要求“棲逸之所”吧。

▼ 棠北·天漣墅

從邱德光的三件作品談其設計思想

東方與西方融合

“新中式”的內核是文明而非式樣,承載傳統而不宥於傳統,包容現代卻不盲從現代。於邱德光先生而言,現代的東方設計本就該是靈動的,無需拘於圭臬的。邱先生從來不將自己侷限於某種風格或體系之中。他試圖把各種時尚圖騰、更新的傳統語彙,與空間結合在一起,發展出一套美學體系,即“新裝飾主義美學”。東方古典美學和西方現代主義都是他的表達手段,不存在相悖和違和。

▼棠北·淺山107別墅

從邱德光的三件作品談其設計思想

相較於西方現代建築的灑脫,東方古典美學是縝密而講究的。既要有“一徑抱幽山”的移步換景之妙,也需得“光影會合於軒戶間”的小趣。於細微之處展現中國文化中的質樸無華,傳達室主人的德馨與情操,這也正是“新中式”的動人之處。同時是邱德光先生的重要理念。邱先生秉持著“感性設計”的原則,力求讓一幅畫、一張地毯、一件擺飾,都能說出一個故事。

▼棠北·淺山107別墅

從邱德光的三件作品談其設計思想

邱先生設計的關鍵也在於一個“宜”字。本著“因地制宜、以設而設”的原則,賦予傳統格局以新考量。邱德光先生在接下蘇州“仁恆棠北”項目時,先在周邊環境做了調研,發現方圓兩公里內鮮少有書店。而作為蘇州作為一個古城,自帶一股“書香氣”。邱先生便以此為切入點,對帶有濃厚現代感的原建築進行了改造。

▼棠北·淺山107別墅

從邱德光的三件作品談其設計思想

設計・藝術・生活的跨界

邱先生的設計中也十分強調“跨界”, 他所謂的跨界,是室內設計空間本身需要融合設計與藝術, 只有這樣才叫“生活”。在“仁恆棠北”項目裡,邱先生最大規模,也是最巧妙的改動是,將電梯間和樓梯間進行了置換,使樓梯位於廳堂處,同室內外,上下空間連成一個整體,他還原了蘇州園林“曲徑通幽” 般的感覺,賦予空間以生機和溫度。

▼棠北·淺山107別墅

從邱德光的三件作品談其設計思想

從邱德光的三件作品談其設計思想

從邱德光的三件作品談其設計思想

“氣韻生動”源自中國古代畫論,邱德光先生十分關注空間中的玄關、臥室和洗手間之間的區域 、客廳與餐廳之間的空間,並在其中營造一種氣韻。

▼棠北·淺山107別墅

從邱德光的三件作品談其設計思想

從邱德光的三件作品談其設計思想

從邱德光的三件作品談其設計思想

他的巧妙的“跨界”處理方式,就被應用在主浴室的地面上。大理石本是經典的西方設計元素,但他把黑色大理石切割成數塊拼接在腳下,似遊擺似頓挫,宛若中國山水畫中的一揉焦墨。

▼棠北·淺山107別墅

從邱德光的三件作品談其設計思想

此外,為了讓室內和室外的空間銜接得更自然,邱先生在陽臺放置了一系宛若雲朵似的雕塑,溫柔的弧度嵌在堅硬的線條中,讓建築與景色合為一體,正如詩中所云,“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棠北·淺山107別墅

從邱德光的三件作品談其設計思想

跳出古典設計語言的桎梏,邱德光先生讓設計不只是停留在玩弄造型、色彩,更被賦予時代的溫度與文化的涵養。他認為,空間設計即生活的設計,應該和社會環境互相結合,與人互相結合。這八年間,邱先生打破了設計的界限,用自己的“新裝飾美學”反駁了跨界的不可能。

▼棠北·淺山107別墅

從邱德光的三件作品談其設計思想

從邱德光的三件作品談其設計思想

從邱德光的三件作品談其設計思想

刪繁就簡

“刪繁從簡”也是邱德光先生駕輕就熟的手法之一。中國文人自古以來便追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之境,讓每一處事物都能同空間渾然一體,從而達到“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豔麗者都是嚴妝盛儀的,而清麗者有著端嫻意態。至於纖穠有度、豔而能清,邱德光先生的作品堪稱兼具這兩種美。這樣的美,高端而不奢,簡約而不鑿。

▼保利·和光塵樾

從邱德光的三件作品談其設計思想

人間絕色,偏宜淡妝素服。邱德光先生也是以簡白為上的。在北京保利“和光塵樾”項目中,邱先生讓“光”扮演主角,大面積運用玻璃材質,靈活地為光線勾勒空間。整體建築落拓有致、去繁從簡、線條利落、秩序井然,頗同古人的“方正之態”相呼應。廣面設窗,巧立光井,儘可能借日月星辰採取自然光線,打造一個通透簡約,而不失自然之趣的空間。其中貫穿南北的光井,代替了建築本體的陰翳之處,為建築創建了一個溝通渠道。每個被割裂的空間通過光線和視線被連接在一起。不但強調了“家”的概念,也凸顯了道家的“萬物歸一”的思想。

▼保利·和光塵樾

從邱德光的三件作品談其設計思想

此外,“和光塵樾”項目的樓梯設計也同樣巧妙。黑白相間,錯落分明,線條柔和卻不失莊重。雕塑同樣採用柔和的線條和明亮的金色,構成畫面中的點睛之筆。清冷的色調同高闊的構架相結合,數個獨立的元素融於一個素雅而明亮的整體中,顯得開拓自得。

▼保利·和光塵樾

從邱德光的三件作品談其設計思想

林語堂有一句話,邱先生甚為喜歡。“心靈戰勝物質環境的優越。”他相信一個人的格調反映著這個人的心境,外部的空間和內在的精神實為一體,裝飾的根本不在於展現品味,而在於本心的呈現。或許對邱先生來說,只要追尋著內心的本真,萬物皆可順勢而造。

▼保利·和光塵樾

從邱德光的三件作品談其設計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