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事件:美國為什麼抵制日貨

東芝事件:美國為什麼抵制日貨

1987年,美國國會議員砸爛東芝產品,以抗議該公司違反禁令向蘇聯出口機床。資料圖

俞飛

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東芝機械公司曾秘密向蘇聯出口4臺高性能機床。東窗事發,美國朝野群情激奮,強烈譴責日本。美國政府也在第一時間祭出經濟制裁大棒。

日本媒體稱其為“東芝事件”大沖擊,外界好奇:東芝事件如何東窗事發?蘇聯從機床中獲得什麼好處?東芝又是如何負荊請罪,換取美方從輕發落?

誰是巴統最薄弱的一環

1986年10月,歐洲直布羅陀海灣,美國核潛艇奧格斯格號悄無聲息地開始了新一天的遊弋巡邏。

冷不防,潛艇猛烈地一震,劇烈搖晃起來,像是撞到了什麼東西。全體船員東倒西歪,措手不及,待到回過神來,才發現顯示屏上有一艘不明國籍的核潛艇正從左前方急速駛離而去。

五角大樓的413846號房間是海軍參謀長艾斯菲爾德中將的辦公室。接到屬下緊急報告,他大發雷霆:“那個神出鬼沒的傢伙怎麼可能闖進來?”難道死對頭蘇聯竟然取得了驚天突破。

撞上奧格斯格號的正是蘇聯最新一代的核潛艇,這一切可真的要“歸功”於東芝把尖端機床賣給了蘇聯。

誰人不知,潛艇在現代海戰中至關重要。“二戰”中,是潛艇將總噸位達1469萬噸的大量艦船送入海底,佔被擊沉總噸位的七成。“美國和英國是用25艘艦船和100架飛機的代價來對付和換取一艘德國潛艇的。”蘇聯海軍司令戈爾什科夫直言。

鐵幕隔斷的蘇美兩國公認:潛艇是奪取海軍優勢的一張王牌。兩國以成千上萬噸的鋼鐵,在海洋深處築起一道拱衛自己安全與利益的屏障,一場歷時50年的水下角力就此拉開序幕。

美國海軍的立體反潛系統能發現200海里以內的所有潛艇,並在20海里的距離內根據相應特徵辨別出具體型號。噪聲指標上,蘇聯的潛艇始終比西方潛艇高出一大塊。蘇聯阿爾法級攻擊核潛艇在挪威海域活動,引起的水聲振盪甚至可以被設在大西洋另一側的百慕大群島的美國海軍水聲監聽站探測到。美軍將蘇聯潛艇噪聲之大引為笑料,“它們是開著交響樂音樂會來的”,自詡本國核潛艇要比蘇聯領先10年。

若不盡快設法清除噪聲,一旦爆發戰爭,蘇聯核潛艇將是一堆廢鐵,逃脫不了折戟沉沙的厄運。核潛艇的噪音主要是由螺旋槳造成的,技術上蘇聯突破無望,必須從他國進口。

進口軍工技術,談何容易?冷戰時期,資本主義國家早早組成“巴黎統籌委員會”(簡稱“巴統”,由北約國家與日本等國組成),對敏感技術出口到其他國家向來嚴防死守。

蘇聯軍方急需的“九餘度推進器電腦工作母機”,屬於最先進的工業技術產品,蘇方根本無法自行設計製造。由於該設備可用於加工軍用艦艇的螺旋槳,大大降低艦艇的噪音,明顯屬於“巴統”禁止出口的機械設備。

蘇聯方面絞盡腦汁,思索下手的重點目標國:“誰是巴統最薄弱的一環?”

1970年,蘇聯進出口貿易官員試圖與意大利達涅利公司談判,結果美國人從中作梗,百般阻撓,計劃最終流產。但是,蘇聯人並沒有死心。

東芝見錢眼開,技術外流

為了開拓蘇聯這個巨大的市場,東芝派出多名高級職員,與蘇聯高層套交情,設法獲得訂單。酒會上,蘇聯技術機械進口公司副總裁奧西波夫體貼人意,悄悄告訴東芝代表:“我們正需要一種大型船舶推進器的工作母機,而且必須是那種電腦操縱的機械。貴社是製造工業機械的行家,相信這種工作母機在日本已經可以生產了。”

奧西波夫其實具有克格勃(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身份,想得到一份蘇聯外貿合同,他的話一言九鼎。要是哪家外國公司膽敢違抗他的意願,業務會岌岌可危。

酒會還沒結束,一份加急電傳就被髮回東京總部:“火速尋找加工螺旋槳推進器的工作母機。”幾天後,東芝產品部的高級職員攜帶著擁有最新技術的“九餘度推進器電腦工作母機”的各種數據及結構藍圖飛往莫斯科。

最後,交易以8.7折成交。日方都不敢相信,4部工作母機能賣到35億日元。然而,這場交易中最大的贏家還是蘇聯。這4部工作母機可使蘇聯新型艦艇建造技術“脫胎換骨”,代價卻不到2000萬美元。諷刺的是,用日方設備和技術生產出來的軍艦潛艇,有相當部分加入了威脅日本的蘇聯太平洋艦隊。

誰是洩密者

根據合同,東芝公司必須負責4部母機的安裝調試,直到正常運轉;同時還要訓練蘇方的技術人員,直到他們能完全操作為止。蘇方扣下10%的價款,東芝完成合同所規定的條款後才給付。但蘇聯軍方後來臨時改變主意,要求東芝安裝兩臺機械,剩下的兩部堅持由蘇方技術人員來處理。安裝第一部機械的時候,日本工程師發現,參加安裝工作的蘇聯技術人員常常一大早就疲態百出,極為蹊蹺。幾天後,體格強壯的蘇聯技工眼眶發黑,整個人幾乎都要累垮了。日本工程師後來才知道,這些蘇聯技工白天幫日本人裝機器,晚上還要挑燈夜戰,憑白天學到的方法去裝配另一部機器。

蘇方對操作程序不夠了解,又不敢完全信賴日本人,便展開了對負責轉運機械的挪威康克斯佩魯克公司派到蘇聯的電腦技師波路斯塔特的爭取工作。

這位出身於挪威鄉下的30歲技師天生木訥,外貌平平,曾被女人騙過好幾次。但是,當波路斯塔特來到蘇聯後,很快就遇到了“遲到的春天”。不到兩個月,他就與一位美麗的蘇聯女性(克格勃特工)喜結連理。婚禮上眾多蘇聯高官到場道賀,讓日本工程師驚掉了下巴。

擁有最先進的製造技術之後,蘇聯的新型艦艇建造技術可謂“脫胎換骨”,核潛艇的噪聲降到原來的1%。除了潛艇的推進性能得到改善外,正在建造中的新型航空母艦的推進器也得到大幅改進。

1985年12月,蘇日秘密協議當事人之一——日本和光公司的熊谷一男與僱主發生糾紛,被迫辭職。為了報復老僱主,他給“巴統”組織主席陶瑞格寫了一封信,報告東芝機械、和光公司和伊藤忠商事三家企業把“巴統”禁止向蘇聯出口的高級機床,用偷天換日的方法賣給了蘇聯。

1988年1月,文藝春秋社一馬當先公開發表了熊谷的自述:《再見吧!莫斯科——違反巴統管制事件的背景》,東芝事件的內幕大白於天下。

東芝負荊請罪,代價巨大

陶瑞格首先通知日本代表,日本通產省對東芝進行了調查,結果東芝拿出“兩軸鏜銑床”的出口文件作擋箭牌,毫無破綻,無懈可擊,通產省毫無辦法。

1987年“巴統”召開年會。就在日本代表矢口否認曾經向蘇聯出口過先進機床的時候,美國播放了一組幻燈片,內容不是別的,正是東芝出口蘇聯的九軸五聯動數控機床。日本代表滿面羞愧,走出會場。

西方世界一片譁然:原來我們之中出了一個叛徒。一時間,東芝公司和日本政府成了西方盟友的眾矢之的,飽受各方指責。

美國方面調查發現:日本的東芝機械公司違反“巴統”規定,1982年到1984年間向蘇聯出口了高性能機床。蘇聯潛艇性能大幅改進,噪音降低,意味著美國幾十年苦心經營的反潛系統基本失靈。美國海軍的技術優勢一去不復返。如果美國要研發更有效的新型探測技術和設備,至少需付出200億至400億美元的高昂代價。

美國朝野群情激憤,再三譴責日本背信棄義,並對東芝公司進行了史無前例的經濟制裁,整個東芝集團的產品都被禁止進入美國市場。

東芝事件將美國民間和國會山暗流湧動的反日情緒推向高潮。美國國會議員將東芝產品氣沖沖地摔碎在國會大廈臺階上,還有人乾脆掄起鐵錘大砸一臺東芝錄放機。美國議員競選時只要大罵日本,喊口號抵制日貨,就能當選,反日成了美國政客上位的靈丹妙藥。美國政府還要求日方賠償對其國家安全造成的損害。

美國議員提出了一大堆制裁東芝的議案,包括:罰款150億美元,對所有從東芝集團進口的商品加收100%的關稅,停止從東芝集團進口任何商品5年,關閉東芝在美國的所有工廠,把東芝從美國永久趕出去,以前賣出去的商品售後服務全部免費等。

壓力排山倒海而來,日本政府不得不重視起來。1987年4月28日通產省向東京警視廳通報了有關案情。30日,東京警視廳以涉嫌違反《外匯及外國貿易管理法》,對東芝機械公司提出訴訟。

東京警視廳調查了包括東芝在內的14家日本企業和辦事機構,掌握了大量的信息,那些蘇日之間簽訂的秘密協議、供銷合同最終被公之於眾。

5月27日,日本警視廳逮捕了日本東芝機械公司鑄造部部長林隆二和機床事業部部長谷村弘明。東芝機械公司曾與挪威康士堡公司合作,向蘇聯出口大型機床等高技術產品,林隆二和谷村弘明被指控在這起高科技走私案中負有直接責任。

東芝先是敷衍搪塞,稱法國比其更早向蘇聯提供了機床。後來發現事態愈發嚴重,為保住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美國市場,東芝公司被迫花了1億多日元在全美50多家報刊整版刊登“謝罪廣告”。

5月15日,通產省發佈命令,禁止東芝在一年內向14個國家出口任何產品;而對為本次非法交易牽線搭橋的和光貿易公司給予警告處分。

日本法院分別判處林隆二和谷村弘明10個月和1年的有期徒刑,作為法人的東芝機械公司也被起訴,罰款200萬日元。5月15日,東芝機械公司社長飯村和雄引咎辭職。7月1日,東芝董事長佐波正一和總經理杉一郎宣佈辭職。

面對美國高舉的大棒,東芝全力自保。小尾敏夫在《說客——撼動美國政治的力量》一書中稱:東芝遊說是歷史上代價最大的遊說戰,足足花費900萬美元。

一方面,東芝通過美國眾議院預算委員會前主席詹姆斯和前美國貿易代表瓦爾克在國會遊說。同時發動與東芝有密切生意往來的幾百家大小企業,像通用電氣、摩托羅拉等,通過他們的遊說渠道向國會和各界陳情。

東芝乖乖服軟,美國製裁大棒高高舉起,最後輕輕落下。1988年通過的法案,制裁對象從東芝集團縮小為東芝機械,期限從5年縮短為3年。當年東芝集團在美國年銷售額20億美元,而東芝機械只有2000萬美元。

謊言、假合同所掩蓋的秘密交易,在確鑿證據的面前原形畢露。日本媒體深感震驚和羞辱,保守的《產經新聞》上的一篇社論的標題是這樣的:東芝事件切腹自殺都不足以謝罪!作為美國保護傘下的日本,把保護傘捅出一個大窟窿,說東芝機械闖下“滔天大禍”並不為過。

就此案給“雙方安全”利益所造成的危害,首相中曾根康弘正式向美國政府表示道歉。中曾根嚴厲地批評東芝公司:“東芝事件是對日本國民的背叛,我要求有關省廳重新調查是否還有類似行為,並決定健全法規,加強出口管理和審查制度,堅決堵塞漏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