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成龍的功夫電影和武戲竟然有這樣的關係?

哈嘍,大家知道成龍嗎?

哎,別說是在中國了,就是在國外說起成龍大哥的名字,肯定也有朋友會嗷嗷叫“我知道他,他是香港明星@#¥……&他的功夫電影超級棒!”對滴,你們的成龍大哥是打入好萊塢電影的第一中國人,是曾經乃至現在給中國功夫電影帶來大地震的人,江湖人稱“票房高手”,實在社會社會!

暢談|成龍的功夫電影和武戲竟然有這樣的關係?

說起功夫電影,大家肯定對香港第一部功夫電影《黃飛鴻》毫不陌生。縱觀中國的電影發展歷程,中國的功夫電影至今已經有60多年的歷史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功夫巨星李小龍了。李小龍是將中國功夫電影推向了國際電影市場的紅人,在其之後,成龍的功夫電影在李小龍式功夫電影的基礎上,結合了京劇中武戲,又“打”出了一番新天地。

戲曲的“打”包括毯子功和把子功。毯子功主要包括翻、騰、撲、躍、滾、摔等諸多舞臺表 演技藝在內的一系列表演技法;把子,一作靶子,又稱刀槍把子,為傳統戲曲演出中所用兵 器道具的統稱,把子功,則指戲曲舞臺上凡用古代刀、槍、劍、戟等兵器(習稱“刀槍把子

”)對打或獨舞的。無論把子功,還是毯子功,種類非常豐富,光把子功就有“小五”“九轉 槍”“十人棍”“三十二刀”等數十上百種戲曲武打,毯子功還糅合了雜技、筋斗等技藝,種類繁多。

成龍功夫電影中的“打”也是雜取百家,它並不像《葉問》《一代宗師》《師父》 等電影中表現的是成家成派的詠春拳,而是糅合了形意五行拳、太極拳、拳擊、擊劍、雜技、特效等因素的武打動作,並配上音樂詩文等藝術形式。這些特點,和成龍京劇戲班的出生有很大關係。

暢談|成龍的功夫電影和武戲竟然有這樣的關係?

成龍 7 歲時拜于占元為師,進入中國戲劇研究學院學習。 雖然中國戲劇研究學院名字挺嚇人,但它實際上是戲曲科班性質的戲班,入內學習的學員要依舊式梨園行的規矩籤生死約。

成龍的師傅于占元是武術名家,也是京劇名伶,還是當時著名武俠女星于素秋的父親。於佔 元年輕時唱京劇,後來到香港辦戲校,既唱戲,有時也演電影。於師傅對徒弟的要求非常嚴厲,教育方式基本上是老戲行規矩的嚴厲與苦練,管束孩子做事,練功的方式就是打、罰。

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大型電視紀錄片《中國武俠電影人物誌》曾報道:於師傅非常嚴格,徒弟一有懶散,便是一頓“炸醬麵”(打屁股)。所以成龍戲校10年,每天早晨5點到晚上12 點,一直苦練唱唸做打,不得半點鬆懈。

在中國戲劇研究學院滿師之後,成龍以武師的身份進入電影圈,在邵氏公司跑龍套,擔任名 演員的替身,如《精武門》片中被李小龍暴揍的日本浪人,做了片末被陳真一腳踢飛撞在牆 上的鈴木先生的替身等等。1976年後成龍因為《蛇形刁手》《醉拳》走紅,1996年以《紅番 區》成功打入好萊塢,2003年成立成龍英皇影業,經典之作如《警察故事》《飛鷹計劃》《神話》《寶貝計劃》《絕地逃亡》。值得注意的是,成龍個人導演的電影全部是武打片。

成龍功夫電影的動作還結合了很多雜技,顯現出強烈的雜耍性。蔣星煜先生說:“雜技豐富了中國戲曲的表現能力,那些雜技,使演員大放光彩,使劇目保存流傳,從而使戲曲藝術發 揚光大。”雜技在成龍電影中的作用也是一樣的。成龍功夫電影中,如 《醉拳1》黃飛鴻(成龍飾)與殺手閻鐵心決鬥時使用的連續翻滾;《蛇鶴八步》中簡福(成龍飾)與師傅白長天反反覆覆爭奪一個瓷碗;《燕尾服》中成龍躺在地上把人當桶一樣地放在腳尖旋轉;《快餐車》中借精湛的滑板技術飄逸地與流氓爭鬥等,都有吸收毯子功雜耍的特點。

成龍,不僅代表香港電影的成就,而且是還中國傳統文化、京劇武戲文化的傳播者和發揚者。如今的成龍依然活躍在熒幕之上,為我們帶來歡笑和感動,在功夫電影的道路之上,他正一步一個腳印繼續前行,為發揚中華文化一點點作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