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壇走馬|這三位京劇“里程碑”老旦演員,你最欣賞哪位?

◤在京劇藝術近二百年的發展史中,老旦作為獨立行當的出現、形成到發展,比老生、青衣、花臉等行當都晚,而且在早期的京劇中,沒有專職的老旦演員,多是由老生或丑角演員兼演,但通過前輩演員的精心創造,悉心揣摩,不斷完善,終於形成了獨立的行當,並在京劇藝術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之前我們為大家介紹過那些叱吒京劇風雲的老生演員們,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京劇舞臺上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老旦演員們。

老旦的概念

“老旦”是京劇旦行的一種人物表現形式,主要扮演年長的婦女形象;在今天的京劇舞臺上,老旦角色多是穿女老斗衣(正確的叫法應當是“勞動衣”,叫白了就成為“老斗衣”了)或是穿蟒;老旦行當的戲路很寬,從窮苦的百姓到皇宮后妃都可以扮演;她要求演員用高亢的唱腔、沉實的唸白、沉穩的動作來表現人物,演唱時要使用本嗓兒,行腔中既要有老年人的蒼勁,又要保持女性柔婉特色;性格方面或是慈愛善良、深明大義,或是循規蹈矩、謹遵婦道。

菊壇走馬|這三位京劇“里程碑”老旦演員,你最欣賞哪位?

隨著京劇老旦表演藝術的不斷髮展和成熟,京劇老旦唱腔藝術史上出現了四個重要發展變化階段,這四個階段分別以三個老旦流派的形成為標誌——龔(雲甫)派的形成,確立老旦演劇地位,標誌著京劇老旦唱腔藝術走向成熟;李(多奎)派的出現,開創京劇老旦唱腔韻味,標誌著老旦唱腔美學上發生了質的變化;新李(金泉)派的崛起,博採眾長,繼續繁榮發展壯大李(多奎)派藝術,塑造情韻交織、再創新風的領軍人物,為老旦唱腔的發展翻開了新的篇章;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京劇歷史,一同領略這三位里程碑式人物的風采吧。

菊壇走馬|這三位京劇“里程碑”老旦演員,你最欣賞哪位?

☆“龔派”——唱腔韻律細緻獨特的“女性特徵”終成“老旦腔”正格

龔雲甫是清末以來最有影響的老旦演員,始創老生行當,善於吸收創新。以唱腔新穎,做、念細膩為主要特色,是近代京劇老旦行當影響最大的流派,世稱“龔派”。龔雲甫嗓音清脆甜潤,略帶沙音而富韻味。他一方面吸收了青衣的唱腔,融入老旦的唱腔之中,使得舊有的老旦唱腔由簡單平直變為委婉多姿。同時還創造了許多新的唱腔,例如二黃慢三板的大腔,一唱三嘆,抑揚有致,並能“花而不俗”。至晚年嗓啞,乃純以韻味取勝。唸白講求字韻,但不拘泥,善於靈活運用,尤其大段唸白,層次清楚,吐字如珠,娓娓動聽,並且能結合豐富的面部表情和沉穩洗練的做工,演來生動感人。代表劇目:《徐母罵曹》、《釣金龜》、《打龍袍》、《雁門關》、《採藥計》。

菊壇走馬|這三位京劇“里程碑”老旦演員,你最欣賞哪位?

☆“老李派”——“無腔(老旦)不學李”標誌老旦唱腔的繁榮與昌盛

李多奎餘30年代享名,成為唱工老旦的代表人物,至40年代初,他由老生改演老旦,一生為眾多的生、旦、淨行演員配演,主要曾與高慶奎、金少山等合作,演出了大量以唱工為主的劇目,是老旦行當中繼龔雲甫之後影響最大的演員。他的嗓音洪亮寬厚,音質飽滿明淨,高低音均佳。氣力充沛並擅長運用。在龔雲甫唱腔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了咬字真切、噴口有力的有點,加強了唱腔的力度,高腔唱得蒼勁挺拔,低腔更能委婉沉著大段唱工紮實穩健,行腔大方。

☆“新李派”——化“他”為“我”開啟“因戲創腔、以腔唱情”新時代

自李多奎、臥雲居士等名家之後,京劇老旦表演藝術傳到李盛泉、何盛清、耿世華、李金泉、王玉敏等人。在這一代老旦演員中,李金泉的唱腔藝術造詣當拔頭籌。李金泉緊扣時代脈搏,對老旦藝術進行全方位的革新,將一切表演藝術手段看作是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唱、念、做、表上緊緊圍繞著人物形象而創造,在唱腔藝術的創新上不僅加入女性化,更在唱腔上追求細膩嚴謹、高亢蒼勁。

總結 三位不同歷史時期的大師級人物和活躍在當今舞臺上的京劇女老旦表演藝術家,均為京劇老旦唱腔藝術的歷史傳承、創新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龔雲甫創立了老旦專行;李多奎豐富了老旦的唱腔;李金泉昇華了老旦的表演。

那麼,你最喜歡的是哪一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