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節專場:聆聽勞動頌曲《朝陽溝》,高揚中華美德

1、瞭解“勞動節”

勞動節又稱“五一國際勞動節”、“國際示威遊行日”,是世界上80多個國家的全國性節日。這個節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也是全世界勞動人民共同擁有的節日。中國人民慶祝勞動節最早的活動可以追溯1918年,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則正式將5月1日定位法定節假日。

勞動是人類智慧的源泉,它有助於形成人類的美德,它使得我們人類不斷往前思考。所謂“勞則思,逸則淫”,勞苦大眾們因為勤於勞動而更多地保持著勤勞、善良、仁厚的傳統美德,是世界光明之所在。在戲曲中,也有著這樣各色的人民,他們熱愛勞動、他們淳樸善良、他們積極向上......他們的美德,始終在中華大地上綻放著光彩。

2、“朝陽溝”的歷史背景探尋

勞動節專場:聆聽勞動頌曲《朝陽溝》,高揚中華美德

《朝陽溝》劇照

3、《朝陽溝》的故事梗概

《朝陽溝》是豫劇現代戲的傑出作品。全劇共八場,寫城市姑娘銀環和未婚夫拴保相約,在高中畢業後同赴栓保家鄉朝陽溝參加農業生產勞動。栓保先行,銀環因母親反對,左右為難。後經栓保鼓勵來到了農村,但因不適應體力勞動,思想又產生了動搖;得到母親病重、催她返城的信後,便不顧栓保母子的勸告,離開朝陽溝。途中與黨支部書記相遇,受到了教育,歸家以後,又發現她母親竟是裝病誑她回城,當即對母親提出批評,毅然重返朝陽溝。她母親也隨後來會親家,並決定在朝陽溝落戶。全劇表現出新舊觀念的尖銳衝突,展示了社會主義時代農民的精神風貌,反映了知識青年的特定歷史足跡。不僅語言富有個性特點,而且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

勞動節專場:聆聽勞動頌曲《朝陽溝》,高揚中華美德

《朝陽溝》劇照

《朝陽溝》的敘事結構是簡單的,情節沒有精心編排的痕跡。以銀環的生活為線索,以朝陽溝這個農業生產的廣闊天地為背景,矛盾衝突集中於新舊兩種觀念的交鋒。劇中矛盾集中表現在內外兩個方面,外在阻力在於銀環娘堅決反對銀環隨拴保在高中畢業後到農村去。銀環娘一方面對農村持有偏見,另一方面女兒的遠離也讓她無法接受。可在銀環娘離開後,在城裡嬌生慣養的她開始發現農村生活並不是她想的那麼簡單,更感到自己作為知識分子幹農業是屈才了,銀環自己也產生了動搖。

銀環娘無疑是舊思想的代表,但銀環本身也存在著舊思想,所以稍遇困難便退卻的行為也在情理 之中。可是在銀環內心深處,她放不下栓保一家人對她的濃情厚意,更放不下自己曾經一心紮根 朝陽溝幹農業的願望,所以,在拴保與老支書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勸解下很快就回心轉意。這樣 的處理讓王銀環下鄉、回城、再下鄉的戲劇動作一氣呵成,雖然簡明但也起到了一波三折、觸動人心的效果。

《朝陽溝》中的矛盾並不是階級矛盾,更不是敵我矛盾,它更像是一個人的成長曆程: 銀環從不成熟到成熟,從空想者到實幹者。在這個過程中,銀環與許多人都發生了感情的碰撞,其中最包容她的莫過於 拴保娘。拴保娘在見到銀環時有一段唱詞: “銀環兒你不要多操心,咱這裡每年都是好收成,棉花 白白生生、蘿蔔青青凌凌、麥籽個個飽盈盈、白菜長得瓷丁丁,你爹爹長年能勞動,你妹妹從小 就勤謹,全家人連你整五口,你又是城裡頭下來的學生。咱隊裡一敲鐘,你妹妹你公公,你兩口頭前走,他爺倆隨後行,男女老少齊上陣,咱全家擰成一股繩,為改變窮山溝咱各顯領。”將一個 樂觀、淳樸的老太太形象塑造了出來。老太太口中的白菜、麥籽、棉花、蘿蔔、以及為銀環準 備 的雞蛋、開水、白糖、暖瓶等日常用品,很自然地向觀眾展示了一 副普通農家的日常生活場景。這樣情感飽滿的情節與人物很快就能在人們心目中留下美好的記憶,比起大段的說教更貼合觀眾的欣賞心理。

勞動節專場:聆聽勞動頌曲《朝陽溝》,高揚中華美德

豫劇《朝陽溝》劇照

精選唱段:

銀環 栓寶

走一道嶺來翻一架山

山溝裡空氣好實在新鮮

這架山好像獅子滾繡球

那道嶺丹鳳朝陽兩翅扇

清凌凌一般水春夏不斷

往上看通到跌水巖

好像是珍珠倒珠簾

滿坡的野花一片又一片

梯田層層把山腰纏

小野兔東奔西奔跑穿山跳巖

這又是什麼鳥點頭叫喚

東山頭牛羊哞咩亂叫

小木桶喊一聲打了個響鞭

桃樹梨樹蘋果樹遮天蓋地

花紅梨果蒜辮把樹枝壓彎

油菜花隨風擺蝴蝶飛舞

莊稼苗綠油油好像絨氈

朝陽溝好地方名不虛傳

在這裡一輩子我也住不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