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講消費升級,但品牌更該在乎市場下沉

有3個體現中國經濟持續發展與消費升級趨勢的縮影,我們很難不注意到:

一、中國的城市化率已經接近60%,城市人口接近8億,並且趨勢還在加劇。

二、截至2017年不完全統計,中國城市高層建築已有34.7萬棟,其中百米以上摩天大樓已經6457棟之多,居世界第一,且保持年均8%的增速。

三、這幾年的春節,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走進影院。2018年春節檔6天票房近57億,助推整個2月份觀影人次近2.7億,相當於有三成半左右的人去了電影院過年,看電影正在變成時尚新年俗。

如今,無論是在經濟文化更為繁榮的一線城市,還是在消費能力不斷提升的廣大三四線,人們在實實在在的“吃穿住行”之中,體會到消費升級帶來的諸多變化——多元選擇、品質享受與更多的獲得感等。

一)消費升級的“兩極分化”,是趨勢,也是藍海。

在傳統商業經濟活力旺盛的北上廣深,人們生活在一個不斷被各種新鮮事物包圍的大融爐裡,習慣於在各種場合及平臺看到某種宣傳或品牌廣告後躍躍欲試,消費者的購物選擇總是多樣化且垂直劃分更加明顯,可以說是線上+線下全包圍。僅在線上網購方面,綜合領域可以天貓京東海淘,細分領域可以唯品會蘑菇街和聚美優品,個性化定製可以網易嚴選必要商城,等等。

而在廣大的三四線城市,消費升級更多體現的是亟待高端品牌的價值下沉。一方面,星巴克、711便利店和旅行青蛙尚未成為日常關鍵詞;另一方面,這裡的中青年群體很可能比大都市中的白領階層擁有更多的可自由支配財產和更高的消費力,且對產品品質和品牌都產生了更高的需求。在購物選擇上,他們可能還是比較傾向於線下實體店,而網購依舊把淘寶放第一位。於是,儘管國際快時尚品牌(以服飾類為代表)也開始佈局下沉,但僅人海戰術與渠道成本兩項,就限制了它們的想象力,在蚌埠、鄂州這樣的三四線內陸城市,它們依然不是本土時尚品牌的對手。這對於同樣是低頭玩手機而空閒時間更多的“小鎮青年”來說,似乎形成一個悖論——在城鎮化完成後,他們生活在“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地界,渴望與一線時尚潮流品質接軌,但又對一線的品牌持保留態度,至少在他們看來,品牌的聲音到達與形象曝光依然十分有限。

人人都講消費升級,但品牌更該在乎市場下沉

從一線到三四線的汽車購買趨勢與偏好,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消費升級與市場下沉雙線並行的影子。改革開放四十年,國人對於購車的熱情從未退潮。這幾年,在京滬擁擠的道路上,越來越多的保時捷、路虎和BBA(寶馬奔馳奧迪)正在逐漸取代以往曾經讓人“倍有面兒”的豐田、尼桑、起亞,歐美高端車品牌以“降價車型”應對消費者對於體驗先導型(中位價格 26-30 萬之間)和極致尊享型(中位價格在 41-50 萬之間)品質享受的追求;而對於三四線龐大的“小鎮青年”群體來說,開著一輛性價比不錯的國產自主品牌,比如榮威、比亞迪、哈弗SUV等,就能吸引不少人的目光。

據統計,國產品牌的佔比近三年重新開始回升(2016 年為 43.2%,比 2014 年上升 4.9 百分點),德美系品牌份額總體有所回升,日韓系品牌市場份額則持續下降。可以預測的是,如今消費者的購車偏好開始發生結構性變化,國產品牌開始替代低端日韓系品牌,德美系開始替代高端日韓系品牌。

以互聯網金融產品或購置二手產品的方式,以低價享受更高級服務的汽車消費群體正在三四線迅速壯大。

中國汽車消費市場的變化與更迭,也就順勢催生出像人人車、瓜子、優信等二手車網上交易平臺。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二手車交易量達到1240萬輛,較2016年增長約19%。隨著一二線城市汽車保有量不斷攀高與升級換代,以及道路容納量漸趨極限等,未來將有更多二手車釋放至三四線城市,而二手車交易平臺也已經開始發力這些“紅利”城市,從幾大品牌的廣告代言人選擇上就可見一斑。例如優信選擇了王寶強、人人車則選擇了黃渤,這兩位因電影而為小鎮青年推崇的“平民偶像”,在三四線有著十分可觀的影響力。

人人都講消費升級,但品牌更該在乎市場下沉

(鎖定影院重點影片與城市商業寫字樓電梯,二手車交易平臺迅速佔領三四線市場)

二)三四線紅利釋放,持續吸引高端品牌目光,品牌媒體投放亟待新思路。

中國是世界公認的擁有最複雜媒體結構的國家。尤其是當你置身於一線大都市,鋪面而來的碎片化媒體接觸習慣和多樣化的廣告接觸點,品牌傳播與建設往往在不同階段及不同媒介上要採取不同的投放策略,才能儘可能覆蓋目標消費者。從目前的發展來看,移動化的內容與被動化的場景將是未來媒體的兩大趨勢。一方面,移動互聯網的資訊瞬間萬變使得品牌營銷必須通過內容創造話題,融入事件中進行;另一方面,消費者仍在譬如樓宇、電影院等原有的生活空間及場景中活動,選擇必經場景、具有封閉、強制與高效特徵的優質場景媒體才能有效產生品牌傳播價值。

手機直播這幾年火到不行。前有秒拍、小咖秀、映客、花椒先後出風頭,現在短視頻領域則基本是抖音和快手的二分格局——一二線的年輕人都在瘋狂玩抖音彰“逼格”的同時,三四線的小鎮青年則沉迷於快手“時尚”。你可能會問:“功能幾乎沒有什麼區別,為什麼受眾卻差異如此明顯呢?”抖音的品牌定位與傳播更與國際接軌,走的是高顏值路線,其背後是近幾年才剛剛成為一二線都市品質青年資訊首選平臺的今日頭條;而快手則更傾向於“去中心化”、貼近平民生活,其用戶人群更多是來自於“小鎮青年”集中的騰訊平臺。

這,或許就是中國媒體的多元複雜大環境造就的最顯白例證。的確,在三四線下沉市場,娛樂形式相對較少,品牌傳播載體相對單一,所以經營多年的騰訊快手只要瞄準他們,就能夠成功俘獲他們多年。

到影院看電影堪稱“庶民的狂歡”。作為國人公認的娛樂休閒主流型態——影院觀影,則不再是一二主流城市的專利,反而在不斷市場下沉的過程中,得益於三四線影院建設的突飛猛進和“小鎮青年”的傑出票房貢獻,中國電影市場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與光明前景。2017年同比2016增長的2.5億觀影人次中,76%來自非票房TOP10的廣大二三四線城市;2017年新增的1200多家影院共9000多塊大銀幕中,有58%的增長來自三四線小城市; 2017年手機購票APP的線上化率已經達到82%,且一至四線之間的差距並不明顯,反而在線上轉化的下沉度上,四線城市增長更為明顯(同比增幅居各線城市之首)。

人人都講消費升級,但品牌更該在乎市場下沉

所以,當你走在鄉間的路上,看見兩旁的即將上映影片刷牆廣告,就不要驚訝了。三四線“小鎮青年”對看電影的熱情與渴求,可一點都不比“城裡人”低。2018年春節檔,全家歡題材影片——《捉妖記2》的票房豐收(春節檔6天累計超過17億票房,其中三四線及以下城市貢獻佔比高達58.5%),正是這幾年電影市場不斷下沉的成功試水。

人人都講消費升級,但品牌更該在乎市場下沉

人人都講消費升級,但品牌更該在乎市場下沉

和所有的商業下沉路徑一樣,“小鎮青年”娛樂形式單一、直白體驗型的文化追求在影院大放光彩,頻頻成就票房黑馬,三四線城市即成了影片及院線的爭相搶奪之地,不少電影宣發“路演”頻頻轉戰三四線。而相較於傳統票倉(即北上廣深重武成杭等8大票房產出城市),這些城市還有一個明顯的優勢——明星效應會被放得更大。在這裡,《芳華》的票房一定敵不過《前任3》,克里斯托弗•諾蘭的魅力也遠比不上王寶強。

人人都講消費升級,但品牌更該在乎市場下沉

可以說,智能手機的普及、城市化建設的推進和電影市場的下沉,縮短了文化娛樂潮流的流行時間,消弭了品質消費的鴻溝,靜待品牌駕臨。

三)從高頻次觸達到高逼格展現,打動“小鎮青年”也許並不難。

城市化建設不斷推進,萬丈高樓聚集主流人群。“城市需要通過建高層來象徵它的經濟,證明它的能量,提供一個正能量的形象。”如本文開篇所述,中國的高樓建設速度已經是全球第一,僅按照150米為摩天大樓的國際標準,目前國內建成和封頂的摩天大樓就超過了1000座,而這個數字只花了用了三十年,並且還不斷地有城市加入到瘋狂造樓的隊列中。比如在三四線城市的東莞和珠海,各自擁有200米以上的高樓9座;同樣的高樓,在甘肅蘭州有7座,在浙江紹興有5座,在廣西柳州和山東煙臺也各有4座…可以想見,其他已建成的、在建或規劃中的高層建築是怎樣的壯觀景象?它們是整個城市商業活動的微縮景觀,在電梯的上上下下之間,人們在這個垂直空間裡自由地消費、居住、觀光……而摩天大樓扮演的最大角色就是為人們提供工作場所,在所有城市的摩天大樓幾種功能分類中,辦公的比例佔到了58%。

人人都講消費升級,但品牌更該在乎市場下沉

而中高端辦公樓聚集了中國城市最具消費力的主流人群,其中71%的受眾年齡在20-45歲之間,68%的受眾家庭收入在1萬元以上,是中國財富最主要的創造者和消費者,消費升級和追求品質是他們的剛需。消費升級與市場下沉,意味著品牌必須提升產品服務品質和附加值,品牌傳播則更需精準把握以這一群體為代表的中國新消費市場風向標——無論是在一二線還是三四線城市,他們願意為品質、品位、創新、潮流付出溢價,相信品牌並且是品牌消費的意見領袖和口碑冠軍,更具消費的風向標意義,將是未來十年品牌引爆的關鍵。

電影市場不斷下沉,影院完美展現品質消費升級。如果說,電梯這個最日常的生活場景代表著當今品牌媒體傳播的4個關鍵字——主流人群,必經,高頻,低干擾,那麼影院則代表著當今品牌媒體傳播的另外4個關鍵詞——娛樂、內容、價值人群及表現力美譽度。電影產業的全面繁榮與平衡發展,使得電影院成為全民共享領先型、創意型優質文化的前沿陣地,是內容化享受型消費升級的典型,是以20-45歲時尚、高消費力品質中青年為核心受眾的場景平臺,直面的是處於消費升級風暴中心的最具消費力的中國新中產人群。而電影院天然的極致視聽環境又決定了其對於品牌的格調與美譽度的提升是其它媒體無法比擬的。

人人都講消費升級,但品牌更該在乎市場下沉

處在用戶必經的封閉生活空間中的“被動型”媒體,如以分眾為典型代表的生活場景媒體(包括電梯電視、電梯海報廣告、影院廣告),以其強制性和不可選擇性,正在移動互聯時代受到越來越多品牌商的認同。

四)總結

綜上,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消費升級與市場下沉的威力正在不斷顯現。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高層樓宇商廈成為人們工作、生活的必經之地,電梯,意味著品牌引爆的最核心與最具價值之關鍵所在。而倚靠電影市場的不斷穩步發展與全面下沉,以優質影院為核心平臺,當城市的風向標人群與與最具娛樂熱度的銀幕大片相遇,不僅是屬於每個人美好生活的題中之意,也是品牌融入新中產、實現年輕化與時尚化的重要方式,是品牌彰顯其價值與調性的完美場景。

新事物的傳播與普及尚需時日,但俘獲“小鎮青年”的時機正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