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億的大流量,OPPO如何接住?

昨天(3月31日)的OPPO R15發佈會,這是我最近一年看過幾十場手機發佈會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場。且不說把發佈會辦到全國收視率前茅衛視上的不簡單,光看發佈會,你就會被明星陣容震到:從當紅的王俊凱、鄭愷、張一山到天王周杰倫、郭富城,林林總有幾十位明星前來助陣。

錘子手機的老羅,有一句特經典的廣告詞“漂亮得不像實力派”,潛臺詞是自己的手機太漂亮了,都讓大家忘了其實配置和性價比都不錯。後來這條廣告還被做成了海報,流傳甚廣。這句換到OPPO這兒,說成“會營銷得不像實力派”,恐怕沒人反駁吧?

類似的苦惱,馬雲也有過。

馬雲在阿里研究院“達摩院”成立的時候,也有過一次吐槽。大意是,阿里的商業化做的太成功了,後來在圈子裡的印象就變成了“阿里的商業還行,其他就一般了”。

馬雲的觀點是,沒有牛逼的技術,就不可能有牛逼的商業,他自己不懂技術,但信仰技術、欣賞技術。阿里巴巴技術非常強大,但是商業做的太好了,技術又非常低調,最後給人們的感覺就成了阿里的技術不牛逼。但試想下,沒有很牛的技術,雙十一的單日超過千億的成交量是怎麼實現的?

那麼問題來了,今天我們就看下OPPO營銷戰背後,實力如何?

上億的大流量,OPPO如何接住?

【一個核心邏輯:用戶為本】

實際上,通過OPPO的營銷,我們可以順藤摸瓜地找到OPPO的核心受眾——數量龐大的年輕人群體。

你看OPPO發佈會上這一眾明星,都是年輕人群體的流量大咖,而OPPO的發佈會也說得很明白了,“年輕造未來”嘛。和圈子中一眼望去的蘋果範兒發佈會不同,OPPO的發佈盛典更像一場年輕人的Party。

在傳統的行業發佈會上,講究的是業績彙報式的數據呈現,一眾產品對比、性能跑分、屏佔比較量,就是要讓你掰著指頭算,這款手機在功能上多“高端”,性價比優化如何;一場發佈會下來,發佈幾款產品的信息量相當龐大,且得消化一陣子。

這也決定了行業級的發佈會僅僅侷限於小圈子,上百個媒體,大不了數百個行業人士,熱鬧一下、自嗨一下,再曬曬圖,就此而已。

而OPPO卻在一場新機發佈會上,就打造出上億流量。更別說在現場玩法上,OPPO還生動地演繹了啥叫內容營銷:不止每個明星的表演都正中年輕人喜好內核,更在明星互動植入和科技場景打造上都強化了OPPO的幾大產品屬性,美顏、AI、AR等等。

這種顯著差異核心在於,抓取的核心受眾不同——一個從行業認可出發,做科技產品;一個從消費者出發,做需求產品。所以從營銷上也大相徑庭。

但OPPO的用戶邏輯不止於營銷,實際上,營銷只是OPPO用戶邏輯的最後一環。就拿剛剛發佈的OPPO R15來說,無論從外觀設計,還是主打的幾項功能,都正中了年輕人的核心需求。

【兩點揭示OPPO家族的爆品基因】

OPPO從不打機海戰術,卻總是出爆品。譬如,主打“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的R7,在2015年銷量達到1500萬臺;再如,OPPO R9,僅88天就突破了700萬臺銷量,並最終以1700萬臺的年銷量成功打破了iPhone在國內市場連續4年獲得最暢銷機型的記錄。

上億的大流量,OPPO如何接住?

而R15才剛剛發售就已經拿到了京東、天貓、蘇寧易購三大平臺的銷量和銷售額的冠軍。爆品背後,光是流量的貢獻嗎?實際上,OPPO本身的品牌忠誠度也不容忽視,牢牢把持著年輕人首選的手機品牌這一位置。

上億的大流量,OPPO如何接住?

如果說一時銷量爆棚可以說是運氣,但長期領頭就有深刻的內在因素了,在OPPO身上,有兩點不容忽視:

一、對於產品戰略的堅持與自信。

就像OPPO在營銷上對消費者的精準傳達,OPPO在產品研發和旗艦產品定位上也頗有一根筋的偏執,這種偏執不是仰望天空,而是盯緊用戶。比如,OPPO最早發現自己的目標受眾有用手機聽音樂的需求,就首創了第一款音樂手機;隨後發現光音樂還不夠,年輕人們還喜歡拍照分享,就開始在拍照上越走越深,先是獨創了旋轉式攝像頭,又開發了智能美顏,再之後又推出了前後2000萬的雙攝,如今在R15上又得到了AI加持,實現了智慧美顏;在這過程中,用戶高頻使用下誕生了手機續航時間的要求,所以OPPO又直接研發了VOOC快充這種一針見血的解決方案。

這種偏執在OPPO的專利上一覽無餘,與華為的分散發力和小米的多線追趕不同,OPPO以18249項專利申請數量位列手機圈研發第二,但大部分專利申請都集中於拍照、快充等幾個領域,其中僅拍照就有360件,平均每年有近半百的拍照專利加入OPPO實力庫,這種專注發力恐怕也沒誰了。

這種用戶導向的研發,似乎被蘋果的“供給制造需求”論洗腦的手機圈不太看得上,卻真正讓中國手機用戶嚐到了智能手機帶來的生活改變,也因此獲得了市場上的巨大成功。

二、對於供應鏈的逆向影響力。

與在高通門前等新品發佈的絕大多數手機廠商不同,OPPO從不追最高端的芯片,卻在芯片的定向性能上很是在意。比如,OPPO與高通聯合定製了專門優化影像處理器的高通驍龍660芯片,再比如在最近愛上具備AI能力的P60為自己的AI智慧美顏保駕護航。OPPO似乎從不像友商一樣“只挑最好、只選最貴”,而是堅持了自己與眾不同的“只選最對”風格。當然,OPPO一時無二的銷量數字也使得高通不得不在這種定製客戶上花費更大的心思,甚至給出兩個月的獨佔權。

而作為OPPO最看重的拍照功能的核心原件之一,傳感器也成為OPPO逆向定製的主要領域。如今索尼已經成為OPPO的堅實隊友,更屢次為OPPO新品發佈站臺,僅在雙方聯合定製的IMX398傳感器上,OPPO和SONY的工程師就共同奮鬥了300多個日日夜夜。而到如今R15上索尼再度為OPPO定製的IMX519傳感器,將單個像素面積由1.12μm提升至1.22μm,支持60fps拍攝,全尺寸採樣幀率提升100%。

這兩方面結合來看,才構成了OPPO的一個特質,敢於在戰略上“逆行”於行業。也正因如此,OPPO也在增長勢頭上逆行於行業。尤其在2017年整個市場一片向下的頹勢狀態下,OPPO在大基數上依舊實現了23%的增長,邁入了億部銷量俱樂部,正式與三星、蘋果、華為共列入第一陣營。

上億的大流量,OPPO如何接住?

如此看來,OPPO如何接的住上億的消費者關注也就不言自明。這個問題,在OPPO做出這樣的營銷戰略前已經得到了解決,“產品在前,營銷在後”,從研發、產品設計、到供應鏈量產、再到營銷落地,OPPO堅持以年輕用戶為本,步步為營,才構成了娛樂營銷後,火爆的銷量數字。

一切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如果說,從這次OPPO R15的落地上OPPO的發力有何變化,拍照的加強——譬如智能識別2.0、首創3-HDR硬件實時分級曝光等等——都是OPPO的實力老本行了,新的變化應該得算是國際範設計和體驗深化了。

第一印象往往很重要,手機的外觀往往影響人們的“眼緣”。R15的機身,除了常規的顏色之外,還專門請來國際上享譽盛名的“色彩大師”Karim,為OPPO設計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漸變色機身——“星空紫”。據這位設計大師介紹,這種漸變色源於大自然本身的靈感,猶如真正流淌在自然中的美,不是純色,而是不斷變化的。這位獲獎三百餘的國際大師,為OPPO的時尚打開了國際範的大門。這次,OPPO的品牌升維和海外推進都將得到莫大的助力。

上億的大流量,OPPO如何接住?

【結束語】

在觀察手機行業發展和競爭的過程中,我們不要忘了跳出圈子看問題,習慣於以科技咖視角解讀商業價值是有侷限性的,商業本質還是歸屬於需求。曾經我們經歷了摩托羅拉和諾基亞引領的“功能”時代,蘋果開創的“智能”時代,現在也該看看消費者的升級需求了,而在這裡,消費者群體的精準抓取,就成為了如何找到升級需求的第一步。

誠然,從行業整體來看出貨量同比下跌,市場趨冷,是讓人感到焦慮,但是越是在這個時候,更是考量長遠發展能力的關鍵時期。OPPO提供的這種解法,你懂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