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的文物真的會一下就灰飛煙滅嗎?

美到驚動人民

以下是《挖,還是不挖:帝王陵風雨飄搖50年》裡的一段話,可以證明這個說法: 中國考古學會會長徐蘋芳說,“帝王陵不能隨便動。挖乾陵都不成,何況秦陵?” 據徐蘋芳回憶,當年挖掘馬王堆墓時,墓被水泡著,有一片藕片在水裡漂著,很漂亮,可拿出來一見陽光就爛光了,跟鼻涕一樣,只有痕跡,沒有樣子了。“我們親眼看見的,馬王堆的文物剛挖出來的時候,非常光鮮,但一天天看著它變化,卻毫無辦法,太無奈了。”



這就是那幾片兩千多年曆史的蓮藕,它只留下了一張照片。想象一下,如果它還在,我們可以再更好的條件下打開,在博物館看到兩千多年的藕,多麼得神奇。

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穀,穀殼,剛挖出來,黃燦燦的,然後迅速氧化,變黑,最後都碳化了。




就材質來說:無機質文物是比較穩定的,譬如石器、陶瓷、玉器等受環境的影響較為微小,他們最怕的是摔砸……

金屬文物稍微複雜一點,貴金屬受環境的影響較小,但是銅、鐵等器物就比較容易腐蝕了。

有機質文物中,無論是漆木器、紙張還是紡織品,都對環境的變化非常敏感。這材質的文物不能直接拿,都是整體提取,實驗室脫水修復。那漆器,就和漆皮一樣,一碰就碎。

還有就是一些木俑,壁畫的色彩,一接觸新鮮空氣就開始掉色,這種破壞都是不可逆轉的。

這些都是官方的職業選手,而民間的業餘選手,在他們的盜墓生涯中,毀掉了多少,那都無據可考了。

有據可考的就是“郭家崗一號墓”,可以查一下,有紀錄片,那墓裡出土的女屍,比長沙馬王堆辛追老太太保存的還要完好,時間還要早100多年,但是也被業餘選手破壞了,最後還槍斃了三。


喬巴的氣球

首先出土的文物一下子就灰飛煙滅,這種說錯誤的。如果真的出土的文物一下子就灰飛煙滅了,那麼那麼多墓葬出土的文物怎麼在博物館裡面展示在人前?裡面有上古時期的,有先秦時期的等等。這麼多出土的文物沒有像題主說的那樣全部灰飛煙滅。

剛出土的文物的若保護不當,會飛灰湮滅的是文物上的色彩,一般都來說文物從地下出土,由於存放環境發生了改變,特別是和氧氣接觸了文物上的色彩就不復存在了。還有比如像已經高度碳化的絲織品之類的出土保護不當也會完全毀滅沒有修復的可能了。還有其他一些出土就和和空氣發生化學反應的東西。

不過隨著現代的科技手段越來越發達,文物出土的保護措施也就越來越完善。所以也就給我們留下了更多的色彩和精美絕倫的畫。讓我們更加的瞭解我們先人璀璨的各種文化。所以出土的東西並不是所有的都會灰飛煙滅,而是由於技術方面原因使得文物上的色彩或是其他灰飛煙滅。


淡看天上月

國家博物館的文物,幾乎100%是出土文物,如果一下子就灰飛煙滅,怎麼可能擺在那裡參觀?

首先,石器、玉器、金屬器與陶瓷器都不存在這個問題,可能存在這個問題的主要是有機質的出土物品,或者一些繪畫的顏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