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鎮遠侯爵位傳承錄(揚州江都)

明鎮遠侯爵位傳承錄(揚州江都)

顧成(1330—1414),幼隨其祖遷江都定居,明代開國宿將,歷太祖、惠帝、成祖三世,累官至徵南將軍,鎮遠侯。其功勳彪柄,而文治之跡則在於促成貴州開衙建省,是明代顧氏家族中第一位官拜統帥的武將。其子孫賴祖蔭佑,世代相襲,一宗皆享名祿,成為傳奇。現據有關史科,將其爵位傳承脈絡錄示如下。

明鎮遠侯爵位傳承錄(揚州江都)

本朝鎮遠侯顧成甃石為池,覆以亭,池中置一石鼓以騐水消長

顧統(生卒年月不詳),初名充,字總威,顧成子。

顧統早年隨父顧成參戰。洪武三十年(1397)雲貴西堡、滄浪諸寨少數民族發生叛亂,顧成派遣指揮陸秉與顧統分兵討伐,平定後,顧統憑功升普定衛指揮。在靖難戰役中,因顧成為朱棣所虜而降燕,顧統及其親屬等16人被惠帝朱允汶誅殺。

顧興祖(?—1463),字世延,明鎮蠻將軍,顧統之子,於永樂十三年(1415)二月襲爵。

明鎮遠侯爵位傳承錄(揚州江都)

顧興祖為顧成的裔孫,因其父疆場殞命,便由他繼承祖父的侯爵職位,掌管南京中軍都督府事。明仁宗即位後,下令平定廣西潯州、平樂、思恩、宜山等地苗族的叛亂,顧興祖任總兵官。由於恩威並施,降附者甚眾,終於取得全勝。宣德二年(1427),處於邊境的交阯(今越南境內)的黎利又發生反叛事件,而顧興祖坐陣南寧卻擁兵不援,被錦衣衛逮捕下獄一年零三個月,後被釋放。

正統十四年(1449)七月,英宗朱祁鎮在宦官王振的煽惑與挾持下,不顧群臣反對,一意孤行,率領20萬大軍(實際只有8萬人馬)親征蒙古瓦剌,在土木堡突遭瓦剌軍圍攻,最後隨行將帥50餘人陣歿,王振被護衛將以錘擊死,英宗與隨行出征的顧興祖等人一同被俘,而顧憑著機敏僥倖逃脫。回京後,顧興祖被以不顧皇上而隻身逃命的敗將論罪,再次被捕下獄。因蒙古也先兵逼北京城下,朝廷只得仍命顧興祖充副總兵參與京都保衛戰。他奮力抗敵,禦敵於京城之外,這才免除一死,授都督同知,把守紫荊關。

景泰三年(1452),顧興祖復因受賄罪連坐下獄,不久又被釋放。後其擁立皇太子有功,被授予伯爵。天順初(1457)再次被封侯,守備南京。

顧興祖有二子:顧翰、顧玘。

顧翰(生卒年月不詳),字維周,號雪坡道人。顧興祖長子。

顧翰當襲鎮遠侯爵位,因其好讀書,工繪事,自得於繩墨蹊徑之道,便一再推讓,由自己的弟弟顧玘繼承爵位。

顧翰繪畫有吳鎮、米芾、倪瓚之風,曾作戲墨17幅,不署姓名,只曰“雪坡道人”,或曰“雪廬中人”、或曰“雪”、或曰“維舟”、或曰“怡樂”。其時太監王振竊柄,他曾在一幅《荊棘》的畫中題曰:“都無君子,純是小人”,用以寄疾邪之志。

顧玘(生卒年月不詳),顧興祖次子。早卒,未及嗣爵。

顧淳(?—1473),顧翰之子,顧興祖之孫,天順八年(1464)四月襲爵,祿千石。

顧淳曾以佔奪田土事下獄,既而釋之。成化九年(1473)三月卒,無子。

顧溥(1461-1503),字宗泰,顧淳從弟,顧玘之子。成化九年(1473)七月襲爵,年方13歲,因系庶出,減祿至八百石。

顧溥初掌管五軍右腋,弘治二年(1489)昇平蠻將軍,鎮守湖廣。剛一到職,即逮捕斬殺了苗族中為非作歹的首惡。弘治五年(1492)十月,貴州都勻苗族乜富架作亂,自稱都順王,梗阻雲南、四川之間的通道。顧溥任總兵官,率8萬大軍分五路同時出擊,並遣熟苗詐降乜富架,誘使乜富架進襲。顧溥則伏兵擒其父子,後又乘勝追擊,連破百餘寨。平定叛亂後,顧溥加封太子太保,增祿二百石,召入提督團營,掌前軍督府事。弘治十六年(1503)卒,得年四十有三,諡“襄恪”。

顧溥平生清廉自守,死時家無餘產,英國公張懋出布帛籌錢入殮。

顧士隆(?—1528),顧溥子,於弘治十七年(1504)四月襲爵。

顧士隆初掌神機營左哨,深得士兵尊重。正德(1506)初出任漕運總兵,鎮守淮安。他屢次上書,體恤士兵,並以清白著稱。

江彬原為明邊將,曾隨軍與韃靼作戰。因善於察言觀色,成為武宗義子,賜姓朱。正德十四年(1519)二月,明武宗南巡時,江彬隨侍左右,驕橫跋扈,動輒欺辱地方大員,曾讓鎮守南京的成國公朱輔長跪不起。唯獨顧士隆凜然自尊,對江彬不買賬、不屈就。

正德十六年(1521)顧士隆移鎮湖廣,嘉靖二年(1523)因奉迎防守功加封太子太傅,掌中軍都督府事。當時,錦衣衛千戶王奇彈劾大學士楊廷和、兵部尚書彭澤,言:“哈密失守,事由兩人”。帝大怒,逮楊廷和及其諸子婿。給事中楊言上疏請救,未成。後來五府九卿會審時,顧士隆稱:“廷和功在社稷,邦奇小人,假邊事惑聖聽,有傷國體”,因而被下詔指責。後,顧士隆即稱病,被解除營務,於嘉靖七年(1528)三月卒,諡“榮靖”。

顧士隆有二子:顧寰,顧宇。

顧寰(1504—1581),字君錫,顧士隆長子,嘉靖七年(1528)襲爵。

嘉靖十年(1531)三月,顧寰領紅盔將軍侍衛,守備南京。十六年(1537)奉旨審查已判案件,平反了不少冤假錯案。十七年(1538)四月鎮守淮安,兼漕運總兵官。次年,江南江北多處地方發生災荒,顧寰請求停徵漕糧一年,朝廷下令改徵漕糧為折價徵銀,以軍民兩便。顧寰又給皇上奏摺,提出改革漕政七條,獲准施行。而那些既得漕運利益的蛀蟲們卻散佈流言,誣陷顧寰。給事中王交為此彈劾顧寰,不久查證所劾不實,顧寰又重鎮淮安。此時,安南(今越南)出事,顧寰於嘉靖二十九年(1550)七月又移鎮兩廣。

不久,顧寰又率兵討平桂林、平樂的瑤民叛亂,因御倭有功,被召,入總京營任職,加太子太保銜,後復出任漕運總兵官。隆慶五年(1571)二月,又特別授於京營總督的官職。

萬曆初年(1573)神宗繼位,任用顧寰為左軍都督,萬曆七年(1579)六月加少保銜。萬曆九年(1581)顧寰因病去世,贈大傅,諡號“榮僖”。

顧寰無子。

顧承光(1527—1598),字思謙,號仰葵。顧宇長子,萬曆十年(1582)四月襲爵。萬曆十四年(1586)二月為前軍都督府僉事,萬曆二十六年(1598)九月卒。

顧承光折節下士,平生所交多為海內名流。喜好讀書,藏書達萬卷。弱冠遊郡庠,凡七試有司不利,而意尚未已。直到晚年時,他還對人說:“吾憑藉國恩,冠蟬佩玉,雍容貴顯矣。然使得一掛名鄉薦書,乃公豈以此易彼哉,蓋趨向如此也!”

顧承光生子顧大理。

顧大理(生卒年月不詳),萬曆中襲爵。萬曆二十四年(1596)正月官紅盔將軍,天啟二年(1622)加太子太保。

顧大理生子顧肇跡。

顧肇跡(?—1644),天啟中襲爵。崇禎元年(1628)七月任左軍都督府僉事,二年(1629)十月與宋鳴梧抗清軍南侵,死守北京德勝門。三年(1630)九月加少師,十四年(1641)正月領南京右軍都督府,任提督操江。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城陷,顧肇跡為義軍所殺。後福王立,贈“鎮國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