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醫療衛生系統的“馬桶蓋問題”,中國靠這個

有數據顯示,2016年有60餘萬中國人到境外進行醫療活動,其中約40%為晚期腫瘤,約25%為體檢,約12%為整形美容。

海南省省長沈曉明在今年的博鰲“一帶一路”與健康產業分論壇上做了個比喻:“(中國人)到國外求醫問藥,其實就是醫療衛生系統的馬桶蓋問題。”

中國遊客喜歡在日本購買馬桶蓋,不是因為中國沒有馬桶蓋,而是因為中國的馬桶蓋沒有滿足他們的需求。在今年,醫療對外開放政策大動作頻出,正在不斷探索“馬桶蓋問題”的解決之法。

解決醫療衛生系統的“馬桶蓋問題”,中國靠這個

醫:開放服務

今年,海南被賦予新的戰略定位,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而在國際醫療合作方面,海南也將更多地發揮窗口作用。

在2018博鰲亞洲論壇上,海南省省長沈曉明在發言中介紹了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的相關信息,這是目前唯一由國務院審批,由醫療旅遊為主導的園區。

先行區享受國家的特別政策,允許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已經批准上市的醫療器械和藥品在少量急需的前提下,在中國政府批准進入中國市場之前就可以在20平方公里的特殊區域內率先使用。先行區目前已經有27個項目開工建設,其中有6家是境外資本。

沈曉明認為這表明中國政府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的堅定態度,也是醫療先行區的核心競力

海南的新舉措引人注目,但中國醫療服務對外開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了多年的政策鋪墊。

早在2010年,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衛生部、財政部、商務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就聯合發佈了《關於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

《意見》將境外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由目前的限制類調整為允許類外商投資項目,逐步取消對境外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股比限制,對外商獨資醫療機構先行試點、逐步放開。

解決醫療衛生系統的“馬桶蓋問題”,中國靠這個

藥:增速降費

如果說外資醫療服務離人們的生活還不算特別近,那麼進口藥品就是大家就醫經歷中比較常接觸的了。在今年上半年,醫藥進口頻頻傳來好消息。

首先是進口抗癌藥物迎來免關稅、減增值稅的利好。

4月23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佈,自2018年5月1日起,以暫定稅率方式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為零。

4月27日,財政部發布關於抗癌藥品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自5月份起,對進口抗癌藥品,減按3%徵收進口環節增值稅。財政部首批給出的抗癌藥品清單包括103個製劑類藥品和51個原料藥。

緊接著,廣受中國女性關注的九價HPV疫苗也坐著火箭來了。

解決醫療衛生系統的“馬桶蓋問題”,中國靠這個

4月28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有條件批准用於預防宮頸癌的九價人乳頭狀瘤病毒(HPV)疫苗上市。值得一提的是,此疫苗從提交進口註冊申請到有條件批准上市,只用了8天時間。這顛覆了大眾對於國外藥品內地上市需要走漫漫長路的印象。

進口藥品的審批週期加快、價格降低以有望形成趨勢,為患者帶來更多好處

一些患者對於境外新藥、罕見病藥有需求,但在藥品沒有引進國內時,他們往往需要花費高價獲得藥物。而在今後,這種狀況將得到緩解。

而在降低進口藥價方面,有專家認為目前對於進口藥稅費的政策也只是初步動作。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西藥部副主任榮嫡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單一的通過進口環節降稅來降藥價,降得可能不會太多,而政府後續還將打出的組合拳——藥價談判、納入醫保、規範藥品流通等多個舉措發力,將更有效降低進口抗癌藥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