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大哥來了!莫言的這些事,我是第一次聽!

說起莫言,也許你知道的是:

莫言原名管謨業,

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作品至少已經被翻譯成40種語言,

《蛙》獲得茅盾文學獎……

莫言的大哥來了!莫言的這些事,我是第一次聽!

但是,光環後背後的莫言,

你又瞭解多少?

你知道莫言作品中的故事原型都來自哪裡嗎?

生活中他又是怎樣的一個人?

你想知道《透明的紅蘿蔔》《豐乳肥臀》等背後的故事嗎?

……

這一次,莫言的大哥管謨賢來了

他做客浙師大第38期“真人圖書館”

帶來了你最想知道的關於莫言的那些故事

莫言的大哥來了!莫言的這些事,我是第一次聽!

讓我們跟隨他的腳步,

以親人的獨特視角,走近莫言

走進莫言成長、文學創作背後

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莫言的大哥來了!莫言的這些事,我是第一次聽!

管謨賢

1943年生,山東高密東北鄉人,莫言的大哥。1963年考入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學習,1968年畢業。在瀋陽軍區旅大警備區守備三師鍛鍊一年,後在湖南浦沅工程機械廠工作十七年,當過工人、子弟學校教師、教導主任、副校長、校長。1987年調回高密一中,任副校長、黨委副書記。《莫言研究》編委。著有《大哥說莫言》《莫言與紅高粱家族》等。作為莫言文學創作的第一導師和引路人,他從獨特的角度,深刻而精彩地介入了中國當代文學和批評理論的建構之中。在山東電視臺、山大、北師大等做學術演講數十場,深受聽眾好評。

“沒有高密就沒有莫言的一切”

“莫言的創作,與在農村生活20多年的經歷是分不開的。”管謨賢說道:“我們小時候就是在高粱地邊上,聽著老一輩的故事,聽著‘茂腔’長大的。”“茂腔”是流傳於高密一帶的小戲,在莫言的長篇小說《檀香刑》與《生死疲勞》中,曾多次提到“茂腔”

莫言的大哥來了!莫言的這些事,我是第一次聽!

莫言與其舊居。

“沒有高密就沒有莫言的一切。”莫言的大部分作品中的故事,都發生在高密東北鄉。高密東北鄉被莫言稱為“地球上最美麗最醜陋、最超凡脫俗、最聖潔最齷齪、最英雄好漢最王八、最能喝酒最能愛的地方”,它已成為莫言作品的一種文學背景的代名詞

。“研究莫言得考察我們的家鄉高密,得從齊文化裡尋根。

莫言的大哥來了!莫言的這些事,我是第一次聽!

齊文化浪漫奇詭,神魔鬼怪、民風民俗、政治經濟、歷史等都可在齊地的民間故事裡覓得影蹤,寫《聊齋志異》的蒲松齡就是高密人。“大爺爺(爺爺的哥哥)很會講這些故事,從三皇五帝至明清民國的歷史變遷、改朝換代的名人軼事,到神仙鬼怪故事、名人名勝的傳說,他都信手拈來。

天炕頭上,夏天河堤旁,我和莫言就是聽著這些故事長大的。

莫言的大哥來了!莫言的這些事,我是第一次聽!

莫言與管謨賢的合影。

輟學後,莫言又繼續和鄉里的說書人們打交道,這些來自農村、紮根鄉土的故事傳說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莫言的創作素材和靈感源泉。“我統計過,莫言作品中出現的、光是

從爺爺們口中聽到的故事就有三四十個。”管謨賢認為,儘管莫言的作品被定位為“魔幻現實主義”,但仍可用‘真實’這兩個字來形容。“莫言的作品幾乎都有原型,幾乎都是現實生活的翻版。”

“飢餓與孤獨是兩筆財富”

莫言的孤獨感彷彿是與生俱來的,作為家中最小的兒子,莫言的年齡剛好與兄姊和侄輩岔開。而他上小學五年級時,“文化大革命”爆發,造反、“革命”之風席捲學校。不同於村裡其他老老實實的孩子,莫言當面給老師提意見,被直接開除,從此輟學在家。父親的一句“不讀書就幹活去!”讓莫言開始了放牛放羊的生活。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莫言“只能對牛,對藍天、青草說話”。

莫言的大哥來了!莫言的這些事,我是第一次聽!

莫言舊居。

在他們那個年代,管謨賢一家常常被飢餓的陰影籠罩。“有時候連野菜都搶光了,只能吃樹皮。”有一次放牛,路過一片紅蘿蔔地,莫言飢餓難忍,正拔出蘿蔔來就被隊長髮現,隊長把他攆送回家,家裡人覺得十分丟人,父親往死裡揍他,“那時他真是被揍得半死不活了,還好請來了爺爺,保住了一條小命。”《透明的紅蘿蔔》就是以此事為原型創作的。

精神上的孤獨感讓莫言“離開農村”的願望更加強烈,這些經歷的確促使他之後選擇當兵、成為作家,而飢餓與孤獨也成為了莫言在小說中反覆表現的主題。

“他是天才的莫言、勤奮的莫言”

小時候,莫言就表現出了對書、對文字的極度渴望他常和老二搶小說看,一拿到書就躲進草垛裡看,

即使被蚊蟲叮得滿身包,也讀得津津有味。沒書看的時候,就背《新華字典》,連我的中學課本和作文簿,他都翻了一遍又一遍。”管謨賢說道。得知鄰里有書,莫言還主動幫人推磨來換書讀

“他只讀過5年小學,能取得現在的成就,他的天賦是不可否認的。”管謨賢第一次看莫言寫的東西,是莫言寫給他的一封信。“當時我在湖南常德教初中,收到信後就把這封信念給學生聽,學生們都說好,我說這我小學沒畢業的弟弟寫的,他們都不信。”

在保定當兵時,莫言白天要訓練、上課、站崗、整理信件,到了晚上就熬夜寫作,“有時候餓極了就跑到地窖拿鹽裡醃製的蘿蔔、大蔥吃,久而久之就吃出了胃病。

莫言的大哥來了!莫言的這些事,我是第一次聽!

1984年秋,著名作家徐懷中在解放軍藝術學院創建文學系,他看到莫言的《民間音樂》後,十分欣賞莫言,“哪怕文化課不及格也要他”,破格給了莫言參加考試的機會,最後,莫言憑藉努力,以文化課第一的成績考入文學系。

在解放軍藝術學院,莫言也抓住一切機會學習。

管謨賢說:“如果只有一個學生在聽課,這個人一定是莫言。”同學們進入夢鄉之時,莫言就搬著一條小板凳,在水房的燈光下寫小說,通宵是常有的事

莫言的大哥來了!莫言的這些事,我是第一次聽!

青年時期的莫言。

管謨賢有一回去莫言家裡,看見他正在創作長篇小說《豐乳肥臀》。“他的寫字檯前貼滿了隨時記錄靈感的小紙條。

由於習慣用鋼筆稿紙寫作,右手的老繭已經厚得像個小瘤子。”

在老家時,為了不影響妻女休息,莫言晚上在零下十幾度的東廂房寫作,生了滿手滿腳的凍瘡。“這些一般人都受不了,但莫言就能堅持。”管謨賢說,“這就是他能創作出這麼多優秀的作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圖片 | 周梓南 鄭雪靜 部分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