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老人子女不在身邊為什麼一樣活得很好?

用戶8084447381977

日本老人子女不在身邊活著得咋樣?他們是如何對待安享晚年,天倫之樂的?日本是我們躲不開鄰居,但是兩國文化差異很大。我也多次小住日本,從人文民俗上,拙見扯扯。

我覺得日本整個社會有一種“強者”和“忍者”文化。日本老齡化程度居於世界榜首。70多歲人開公交車,大貨,進工地,甚至上施工架比比皆是,每天早上在地鐵裡,拎著便當,聽著耳麥,老人也與年輕人擁雜一起,繼續工作,似乎有一種使命感,甚至某種自豪價值感。他不需要別人給他讓坐,不想證明他老了。

還有一種狀態,日本是俱有“男人世界”國家,在家庭裡,男人是上帝,因為工作養孩子,養老婆(老婆因為育兒相當部分在家一輩子)還有房子,所以女人孩子都離不開上帝,而上帝離不開工作。最大的安享晚年,男人失去工作能力和機會,重回到家庭,如果伺候他一輩子女人,還會繼續伺候,因為此男人只會工作,家務事一概不知。能夠繼續在一起走完最後一公里,就是安享晚年了。

在日本男人上班的公司工資卡上錢,每月是足額髮放在老婆的帳上,且單位有活動聚會啥的,必須帶自己老婆去參加。離婚男人提抜升級是困難的,輕易離婚是接近準自殺行為。當然女人為了許多原因必須有“忍者”精神,接受男人們常常去喝“花酒”行為。日本是用這樣帳務管理控制家庭相對穩定。當然該發生的還會發生。

日本是有距離享受“天倫之樂”,就是父母對子女結婚後,帶孩子天經地義是你們自己事(當然啃老也不少),父母只是在偶個時間段裡幫一下,很少有一直看帶孫兒老人。而且日本幼兒園很好,對於低入者,無工作人,給予減免甚至免費的。在日本其實上不必養老,下不必養小的狀態,老人以獨居為多,孩子們會定期來看而以。社會文化早己接受。他們常常還會恥笑老人看孫子故事。

在日本歷史上有一種文化“扔老人山”。就是人老了,過了60歲,當兒子的背老人上山,放在高高山上,留下一袋吃的,就走了。荒年,糧食少,60歲人吃了就是浪費。這樣文化真可怕!哪啥,現實,日本褔島大地震,汙染許多土地,為了救援農業,日本又有人提議,讓50歲以上老人去吃這些産地大米,把好糧食留給孩子。真是“窺一斑,可見全豹”。老人就是有點準“廢物”。養老院也會有類似虐待事件。對日本,許是一種偏面,但是真實。文化傾向。關注兒童,淡化老人。因為淡化老人才努力堅強活下去。這是“宿命”。

感動中國偉大的五仟年文化,“尊老愛幼”傳統美德,“天倫之樂”是每個家庭努力分享喜悅。日本是我們彼此躲不開鄰居。我們做好自己事,傳承文化優良傳統,祝福祖國越來越好。



山人品茶

這還是跟教育有著很大的關係,在日本老人和子女都相互十分獨立,而且在日本很多老人不會給子女帶孩子,在他們老了退休以後很多日本老人都會去學習或者去做一些年輕時候沒有做過的事情或者四處旅遊,而且在日本沒有贍養父母這種意識,有的孩子如果跟家裡關係不好的話到了十八歲之後可以選擇離家,也不會出現給孩子積蓄買房這種事,有的老人退休之後趁自己還能工作他們也會選擇去工作,日本人老了之後要不是去旅遊就是繼續上班或者去報一個興趣班有的也會住進養老院,我們也經常會看到新聞報道一些日本老人在家去世了很久都沒有被人發現,所以有的日本老人最後也會是在家孤獨的死去,他們思想裡面可能根本就沒有安享晚年這種想法,只是隨遇而安罷了


魏子侃歷史

苦樂由心,心是自己的,晚年過的好不好全在自己的感覺和心態。有了病痛,有再好的醫療和體貼的兒女關心,痛,還是得自己去忍受。所以,儘可能善待自己的身體,爭取活到80還能生活自理。老伴是自己最親的人,善待自己的愛人,爭取一路有老伴陪伴,感情才能不寂寞。高興不高興和錢沒有絕對的關係,一兩樣健康的興趣和愛好是老年人忘記苦惱的法寶。培養興趣愛好,好過關心和干預子女的生活。老去了,剩下的就是一條沒有回頭的路,不要只在乎終點,多看看沿途的風景和路邊的野花!


樂山樂水147137088

這個題目有點歪啊。對日本人滿滿的惡意,天倫之樂兄弟。

不太瞭解日本的情況,籠統點說說我的看法。

老人子女分開住,估計是大多數家庭最好的相處方式。代際之間的隔閡日漸拉大,三觀不合,見面次數多了反而容易引發矛盾。

老人自然應該和老人打成一片,不和子女住在一塊也沒什麼,定期看望就行,保持一定的距離反而更親密。最好的安享晚年應該就是去養老院了,同齡人好相處,又有專人照顧,更有配套醫療。

說起來天倫之樂似乎是少了點,但是和家裡人住在一塊也未必更快樂,各有各的喜好,人家可能就喜歡這樣呢。


小二亂語

日本老人政府管,孩子在外對老人放心。老人有急病,打119用救護車免費,醫療免費。他們電信發達。電話馬上聯繫到子女。一句話,老人和子女都不操心。日本救護車消防車統一管理,免費。


吳家華8

老人侍候男人到退休後離婚,有權利分一半男人工資待遇,男人在工作期間辛苦了,可業餘時間能喝十全大補湯,找女人,泡溫泉。

老了孩子們成家立業了,終於解放,經濟一樣了,女人出國旅遊,男人在一起聊天,打牌下棋,有無限的樂趣。

人老齡化也願意去工作。


太陽出來暖洋洋張愛琴

他們不知道什麼叫天倫之樂因為子女,孫子都不在身邊。關係好的還可以互相看看,不好的就誰也不看誰。熟悉的陌生人。


佳191106225

首先說國情不一樣,受到的教育理念也不一樣,或許在他們日本人心中,感覺子女不在身邊或者離的遠一點會更舒服些,自由些。亦或是他們思想中就覺得子女離的遠一點,才是正常的家庭關係,還是國情啊,也許在他們眼中,他們的安享晚年,天倫之樂也許就是,子女不要在身邊打擾到自己,影響到自己的生活。而我們的國情也是,我們受到的教育是父母在不遠離,四世同堂,含飴弄孫……所以這種從骨子裡就有的概念,也是不能輕易更改的。



鳳兮鳳兮

日本人的性格類似於福建人。有機會就會出去闖蕩。親戚五湖四海。留在家被視為一種沒本事的人。86歲的平均壽命。算是安享晚年了。天倫之樂方面。可能西化比較嚴重。長輩都在農村養老。都很忙也是日本特點。


可樂思汗

他們可能深刻認識到,一個人的一生不是靠依附於他人來實現,而是完全靠自己去尋找和索取,所以不會待在原地,日復一日過著無聊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