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樓蘭是機械增壓,請問各位,渦輪增壓和機械增壓有什麼區別?


買車的時候,有些車友喜歡沒買帶發動機增壓器的車型,而有些車友則是純粹的自然吸氣擁躉。在汽車市場,帶發動機增壓器的車型越來越多,因為雖然它有保養成本更高,故障發生概率相比自然吸氣更大的缺點,但是其省油,並在低排量的情況下輸出更大地動力,還是吸引越來越多的車友購買。即便一直堅守自然吸氣的日系車企也在使用小排量帶增壓器發動機。因為其能帶來與自然吸氣發動機非常不同的駕駛感受。

其實,最早的增壓器都是機械增壓,機械增壓器直接利用引擎出力來驅動增壓器,再將高密度空氣送入汽缸內以提高引擎的輸出功率。機械增壓則被稱為Mechanical Supercharger,簡稱為Supercharger。

機械增壓發動機的壓縮機的驅動力來自發動機的曲軸,一般都是利用皮帶連接曲軸皮帶輪,間接將曲軸運轉的扭力帶動增壓器,達到增壓目的。機械增壓的特徵,除了在低轉速便可獲得增壓外,增壓的動力輸出也與曲軸轉速成正比,即機械增壓引擎隨著轉速的提高,增壓器輸出隨之增強,因此機械增壓引擎的操作感覺與自然吸氣極為相似,卻能擁有較大的馬力與扭力。

但是增壓器會消耗發動機的動力,它的轉速隨發動機轉速而改變,不會出現增壓滯後的情況,發動機低速運轉時效果極好,但它受發動機轉速限制,發動機在高速狀態下它會增壓不足。

大家比較熟悉的增壓發動機是渦輪增壓發動機,渦輪增壓是利用引擎的廢氣排放來驅動壓縮機。渦輪增壓器被稱為Turbo Supercharger,簡稱為稱為Turbocharger。

渦輪增壓器的原理利用發動機運轉時所排出來的廢氣,用廢氣來轉動渦輪增壓器中的排氣側轉子,而排氣側轉子與進氣側轉子是同軸異室,當渦輪增壓器排氣側轉子達到一定轉速時,帶動另一側的進氣側轉子,使進氣側轉子引進外來的新鮮空氣,經過壓縮倒入進氣歧管內,因此渦輪增壓發動機的進氣是非自然方式,是經過"吸進來,再壓縮"所以空氣壓力是大於大氣壓力的。

渦輪增壓不消耗發動機的動力,而且渦輪增壓器轉速極高,所增壓力也比機械增壓器高數倍。但由於渦扇有慣性,中間軸承也有相當大的阻力,廢氣突然增多時渦扇轉速不會再同時提高,這也就是渦輪遲滯。

渦輪增壓和機械增壓的優缺點。

渦輪增壓優點:增壓力道強,小排量能壓榨出超強的動力,比較省油。比如本田汽車曾用渦輪增壓技術,在排氣量不過才1.5L排量的發動力上,壓榨出輸出1500匹超強馬力!

渦輪增壓缺點:結構複雜,故障率相比機械增壓會更高。渦輪增壓器不得不面對的就是高溫會加快機油和金屬的氧化,所以渦輪增壓引擎必須選用耐高溫、抗氧化好的優質機油,而且機油更換週期會相應縮短,才不容易產生氧化物。同時也要解決冷卻的問題,為了增加進氣的含氧量,渦輪增壓車大多會增加進氣冷卻器來降低壓縮空氣的溫度。冷卻水箱、節溫器也需要適當加大、提高散熱效率。

機械增壓優點:結構相比起渦輪增壓簡單,只要引擎在運轉,機械增壓就自然而然的產生,引擎轉速越高加壓力度就越大。沒有渦輪增壓所產生的那種遲滯現象,加速感受相當線性化,與自然吸氣引擎差別不大。

機械增壓缺點:機械增壓器靠皮帶帶動,驅動力還是引擎,會消耗發動機的動力,所以其省油表現沒有渦輪增壓好。另外它受發動機轉速限制,發動機在高速狀態下增壓器會變成發動機的負載,增壓不足。

為什麼大家比較少見機械增壓?

現在大家接觸比較多的都是渦輪增壓發動機,因為渦輪增壓發動機主要用於小排量發動機,這迎合家用汽車的發動機需求。而機械增壓主要是面對大排量發動機,因為機械增壓需要發動機有足夠大的扭力帶動機械增壓器,同樣需要發動機的主要出力段在低於4500RPM的低速段,因為高轉速下機械增壓器會變成發動機的負載,導致增壓帶來的功率增長還不如增壓器耗費的功率,那就入不敷出了。所以機械增壓發動機主要搭載於大排量的跑車或者大排量的越野車上。


一起玩車

簡單的說,渦輪增壓爆發力大,但是需要達到一定的轉速才能生效。機械增壓相對比較柔和,隨時隨地都能發揮。  

1、機械增壓系統:這個裝置安裝在發動機上並由皮帶與發動機曲軸相連接,從發動機輸出軸獲得動力來驅動增壓器的轉子旋轉,從而將空氣增壓吹到進氣岐道里。其優點是渦輪轉速和發動機相同,因此沒有滯後現象,動力輸出非常流暢。但是由於裝在發動機轉動軸裡面,因此還是消耗了部分動力,增壓出來的效果並不高。   

2、氣波增壓系統:利用高壓廢氣的脈衝氣波迫使空氣壓縮。這種系統增壓性能好、加速性好但是整個裝置比較笨重,不太適合安裝在體積較小的轎車裡面。   

3、廢氣渦輪增壓系統:這就是我們平時最常見的渦輪增壓裝置了,增壓器與發動機無任何機械聯繫,實際上是一種空氣壓縮機,通過壓縮空氣來增加進氣量。它是利用發動機排出的廢氣慣性衝力來推動渦輪室內的渦輪,渦輪又帶動同軸的葉輪,葉輪壓送由空氣濾清器管道送來的空氣,使之增壓進入氣缸。當發動機轉速增快,廢氣排出速度與禍輪轉速也同步增快,葉輪就壓縮更多的空氣進入氣缸,空氣的壓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燒更多的燃料,相應增加燃料量就可以增加發動機的輸出功率。一般而言,加裝廢氣渦輪增壓器後的發動機功率及扭矩要增大20%—30%。但是廢氣渦輪增壓器技術也有其必須注意的地方,那就是泵輪和渦輪由一根軸相連,也就是轉子,發動機排出的廢氣驅動泵輪,泵輪帶動渦輪旋轉,渦輪轉動後給進氣系統增壓。增壓器安裝在發動機的排氣一側,所以增壓器的工作溫度很高,而且增壓器在工作時轉子的轉速非常高,可達到每分鐘十幾萬轉,如此高的轉速和溫度使得常見的機械滾針或滾珠軸承無法為轉子工作,因此渦輪增壓器普遍採用全浮動軸承,由機油來進行潤滑,還有冷卻液為增壓器進行冷卻。

  

4、複合增壓系統:即廢氣渦輪增壓和機械增壓並用,機械增壓有助於低轉速時的扭力輸出,但是高轉速時功率輸出有限;而廢氣渦輪增壓在高轉速時擁有強大的功率輸出,但低轉速時則力不從心。發動機的設計師們於是就設想把機械增壓和渦輪增壓結合在一起,來解決兩種技術各自的不足,同時解決低速扭矩和高速功率輸出的問題。這種裝置在大功率柴油機上採用比較多,汽油機上採用雙增壓系統(複合增壓系統)的車型還比較少,大眾的1.4 TSI發動機(這款發動機兼顧了低速扭力輸出和高速功率輸出。在低轉速時,由機械增壓提供大部分的增壓壓力,在1 500rpm時,兩個增壓器同時提供增壓壓力。隨著轉速的提高,渦輪增壓器能使發動機獲得更大的功率,與此同時,機械增壓器的增壓壓力逐漸降低。機械增壓通過電磁離合器控制,它與水泵集合在一起。在轉速超過3500rpm時,由渦輪增壓器提供所有的增壓壓力,此時機械增壓器在電磁離合器的作用下完全與發動機分離,防止消耗發動機功率)採用了了這一系統。其發動機輸出功率大、燃油消耗率低、噪聲小,只是結構太複雜,技術含量高,維修保養不容易,因此很難普及。


全車品

沒錯,樓蘭一共有兩款發動機2.5L自然吸氣和2.5L機械增壓+混合動力。那麼和現在市面上應用較多的渦輪增壓相比,機械增壓有什麼區別呢?

而渦輪增壓靠的則是排除的廢氣來推動渦輪的,不會額外消耗發動機的能量。不過,當發動機轉速較低的時候廢氣還不夠推動渦輪,所以在低速的時候會出現渦輪遲滯的現象,這也是渦輪增壓發動機在結構上的缺陷。為了提高渦輪介入的轉速和儘量減少渦輪遲滯現象,人們會減少渦輪扇葉的慣量或者變為雙渦管來增加渦輪的性能。相比於機械增壓來說,渦輪增壓最大的優點就是不消耗發動機的能量,並且在高轉速下性能明顯優於機械增壓。

至於哪種技術更優秀,我覺得增壓只是一種強化發動機,改善排放的手段,兩種增壓方式的用途也有一定區別,還是都有各自的優勢和特點的。


高氏觀市

機械增壓與渦輪增壓本質上目的都是想通過增加進入汽缸內空氣密度,再配合相應的噴油,提升混合物容積,實現小排量增加動力的目的!從結構與原理上來說還是有很大不同的,但是,從本質來說,機械增壓和渦輪增壓就是一個鼓風機,區別是動力來源不一樣,表現效果不一樣!


  • 機械增壓:動力來自發動機曲軸。一般都是利用皮帶連接曲軸皮帶輪,以曲軸運轉的扭力帶動增壓器,達到增壓目的,也就是說,機械增壓只要發動機運轉,增壓器就工作,一般來說,由於機械增壓器動力取自曲軸,因此,一般應用於3.0排量以上,當然個別也有小排量使用機械增壓器的發動機!機械增壓溫度低,動力輸出線性,但是,當發動機高速運轉時,效率降低!

  • 渦輪增壓:渦輪增壓器的動力取自發動機尾氣,就是用發動機尾氣推動渦輪,帶動進氣道的風扇,以達到壓縮空氣的作用。一般來說,由於發動機低轉數時,尾氣量較少,不足以推動渦輪進行高速旋轉,而由於渦輪本身的葉片自身阻力、慣性原因,往往是需要發動機高速運轉後,尾氣足夠的時候渦輪才能達到做功轉數,這就是常說的 渦輪遲滯,早期採用的渦輪都是大慣量渦輪,慣性大,因此介入轉數較高1700-2400,現代都採用小慣性渦輪,最低1100轉就可以推動渦輪運轉。雖說渦輪遲滯仍然存在,但是在變速箱的配合下,已經十分不明顯。渦輪增壓溫度高、增壓效果明顯,目前廣泛被車企所採用!渦輪增壓的缺點是對潤滑、散熱要求較高!

眾口說車

不少朋友在買車的時候,發動機參數肯定是會去關注的。目前,市面上有兩種比較常見的發動機,一種是渦輪增壓發動機,另一種是機械增壓發動機。同樣是增壓發動機,究竟渦輪增壓和機械增壓有什麼不一樣?

相同點:都是為了增加進氣量

在相同的情況下,能夠把更多空氣和然後混合擠進氣缸,發動機就會獲得更大的輸出。而渦輪以及機械增壓發動機都是根據這一個原理來工作的。

不同點:

1.工作方式不一樣

渦輪增壓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渦輪來驅動增壓系統去運轉。通過發動機的尾氣去驅動渦輪,達到壓縮空氣,增大進氣量的目的。

而機械增壓發動機就是通過機械的方式去驅動,主要的來源是源於發動機的動力。

2.渦輪延遲的問題,機械增壓發動機一般動力輸出更線性

機械增壓發動機的動力輸出有著自然吸氣般的線性輸出,因為你發動機只要運轉。機械增壓的曲軸就開始工作。而渦輪增壓發動機一般要達到一定發動機轉速,發動機的動力輸出也沒有那麼的線性。當然,這一點是可以通過後期調教的來獲得較為線性的輸出效果,例如阿爾法羅密歐的茱莉亞的2.0T發動機,就是一款動力輸出非常線性的發動機,但是,也很貴啊。

3.渦輪增壓發動機一般更重

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話去解釋,渦輪增壓發動機一般需要的零件更多,更為複雜,所以重量會更重,而渦輪增壓的設計簡單,需要的部件少,所以一般會更輕。


自駕計劃

機械增壓起步低扭更好。渦輪增壓有延遲,起步慢,渦輪起來了容易竄車。調教好的渦輪增壓不太容易感覺到渦輪介入。機械增壓用發動機皮帶帶動的,打著火機械增壓就工作了,幾乎沒有延遲,起步更快有勁。樓蘭機械增壓+混動配置幾乎完美就是很多人覺得價格太高了內飾難看外觀醜。買的人自然買。不喜歡的人看都不看誰又會去關心這車什麼發動機什麼配置呢?很少人會去打開展廳的機蓋去看發動機倉的。其實這款SUV開過的人都說油耗合理省油,如果可以從新選我可能就買這個了。


一個生病了我

機械增壓從名字看就可以判斷出是靠機械原理增壓的,以曲軸帶東壓氣機葉輪旋轉,從而達到增壓效果,目前用的沒有那麼廣泛,屬於過時貨,可能是因為泵氣損失功過高吧,不過估計低俗高扭的重型機還有在用。

渦輪增壓是現在的主流,主要應用於高轉速的發動機。靠廢氣帶動增壓器工作,與機械增壓相反,渦輪增壓低速段介入工作較少(因為排氣背壓低,帶不動),不過有了vgt技術後,低速段也算可以了,而且跟隨性也很好。

至於油耗問題,有人說裝了增壓器油耗會高有人說會降低。怎麼說呢,單純看油耗量,也就是百公里油耗的話,一定是增加的,因為進氣量增加了,噴油量也會隨之增加,畢竟一個增壓器也要佔發動機總成本的五分之一左右,對於主機廠來講也算是中高端發動機了,所以油耗自然不會低;至於比油耗,增壓發動機一定要低於自然吸氣的,什麼是比油耗,說白了就是燃燒相同質量的燃料,看誰能產生更多的能量。增壓發動機能夠更好的讓燃料燃燒,從而產生更多的能量,能量利用率也就隨之提高,比油耗就會降低(比油耗單位是g/kwh)。動力性和經濟性一直都是一對相互矛盾的問題,想要經濟性,就去買自吸,想要動力性就來增壓吧,我只能說增壓會越來越普遍,越來越主流,因為油耗率也是要受法規要求的,所以自吸的路會越來越難走…


我只會修發動機

兩種增壓原理開車的人不需要懂,直白點說,

機械增壓低轉速時效率高,高轉速時效率低,

渦輪增壓低轉速時效率低,高轉速時效率高。

也就是我們一般去看車的時候銷售員就會問,你平時高速跑的多還是市區跑的多,渦輪增壓在高速的時候才會明顯的感覺到省油,所以大部分時候渦輪增壓是比較雞肋的,各有所長。

同排量的自然吸氣和渦輪增壓動力比約為1:1.4就是說1.0T和1.4L動力上是接近的。

比如現在帕薩特,邁騰有1.4T,速騰,寶來有1.2T以1.4T的帕薩特為例在渦輪不工作的時候只會輸出1.4自吸的功率,但車身重相比於標配1.4自吸的車動力會肉很多,油耗也會增加,但在渦輪啟動後,高速行駛的過程中只用1.4的排氣量可以達到接近於2.0L的動力。會達到省油的效果。2.0T的會在強上加強動力相當於3.0L左右。

而機械增壓在低轉速就可以達到提高動力的目的,但成本高,空間佔的相對較大,起步會更猛一些,使用機械增壓的車一般都是高檔車,樓蘭機械增壓個人覺得還是比較值得買的


小姚68311231

機械增壓,和渦輪增壓最大區別就是油耗,在德系美系,機械增壓是淘汰產品,我記得最清楚,奔馳C級最後一批機械增壓,1.6T最便宜賣到了21.8萬,搞不明白日產為什麼還要使用機械增壓,機械渦輪增壓油耗高,是因為機械增壓使用了發動機的動力,效果很不好,才被奔馳放棄。


我上網來看看

機械增壓是發動機運轉的同時帶動渦輪進行壓縮空氣增壓;渦輪增壓是發動機利用廢棄帶動渦輪壓縮空氣增壓;這就很容易理解了,因為機械增壓是發動機與渦輪的直接機械連接,所以渦輪的運轉與發動機轉速成正比,所以機械增壓加速更像是自然吸氣發動機的線性。渦輪增壓的增壓器也就是渦輪運轉需要一定的排氣量,只有發動機到達一定轉速區間,渦輪才開始運轉,相比自吸發動機會有動力遲滯現象,渦輪介入時動力爆發明顯。渦輪增壓相比機械增壓擁有更高轉速的扭矩區間,機械增壓在高轉速下會影響發動機的輸出。兩種增壓技術各有千秋,機械增壓更適合大排量發動機,而渦輪增壓比較適合中低排量發動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