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偷襲珍珠港和美國投放原子彈,如果這兩件事是一種戰略合作,可能性大嗎?

侃菩薩

1940年希特勒策劃了對英國的“海獅行動”,要求日軍和德國同時對英作戰,日軍驅除了所有在華的英國僑民,奪取了英國在華利益。日軍的做法直接影響了英美兩國的利益。日本從1941年中就開始向東南亞的擴張,引起了這個地區主要強國的不滿,為了給日軍一點警戒,美國凍結了對日的貿易,其中重要的是高辛烷石油。沒有石油,日軍的戰爭機器就無法運轉,艦艇拋錨,等於無法繼續侵略,為了確保正常侵略,掠奪石油,日軍決定冒險一擲。

日本政府決定佔據東南亞的資源作為對禁運的回答。如果他們開始行動了,美國會在一旁袖手旁觀?這是山本五十六考慮事先消滅美國在太平洋的力量的原因。所以日本決定先發制人,鋌而走險偷襲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凌晨,從六艘航空母艦上起飛的第一攻擊波183架飛機,穿雲破霧,撲向珍珠港。7時53分,發回“虎、虎、虎”的信號,表示奇襲成功。此後,第二攻擊波的168架飛機再次發動攻擊。倉促應戰的美軍損失慘重,8艘戰列艦中,4艘被擊沉,一艘擱淺,其餘都受重創;6艘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被擊傷,188架飛機被擊毀,數千官兵傷亡。日本只損失了29架飛機和55名飛行員以及幾艘袖珍潛艇。這一次偷襲導致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要力量基本被消滅。

但是這一戰也導致美國對日本正式宣戰,太平洋戰爭就此開始,此後數年,日本和美國在廣大的太平洋和東南亞展開較量,前期日本由於偷襲珍珠港帶來的紅利處於優勢,但是架不住美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很快就恢復了元氣,1942年在中途島戰役中美國擊沉了日本四艘航母,一舉轉變了太平洋戰場的態勢,在隨後的珊瑚海海戰中,美國在海空軍全面對抗中擊敗了日本,最後在萊特灣海戰中,日本海軍主力大部被全殲,再也無力對抗美國。

美國隨後展開了登陸奪島戰役,不斷的接近日本本土,但是在沖繩戰役中,美國受到了太平洋戰役以來最大的損失。歷時82天的激烈戰鬥,日本方面不斷展開自殺式進攻,日本方面共有超過10萬名士兵戰死或被俘虜,美軍遭受的人員傷亡亦超過8萬人。

此戰美軍在海空軍佔據壓倒性優勢的情況下與日軍的傷亡比幾乎達到了1:1,給美軍以極大震撼,美軍認識到登陸日本將遇到更加頑強殘酷的抵抗,當時日本也確實制定了所謂的一億玉碎計劃。較權威的評估認為,登陸日本,美國將出現170萬到400萬人數的傷亡,而死亡人數也會達到40萬到80萬之間。這使美國不得不再三考慮,雖然當時美國製定了沒落計劃登陸日本本土,這個計劃包括包括兩個部分:奧林匹克行動和小王冠行動,其規模超過了諾曼底登陸,如果實施將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登陸行動。


軍史吐槽君

對於這個假設沒有任何可能性,完全是一個陰謀論的邏輯,當然對於陰謀論者來說,這可是一個很好的傳播題材,是大把大把撈銀子的素材,但稍微有點思考能力的人都不會相信有如此荒唐之事。

日本偷襲美國的珍珠港和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要看這兩個事件背後行為邏輯。

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的原因:

隨著二戰中日本在中國戰場不斷勝利,野心不斷擴大,躍躍欲試向東南亞進軍,以試圖擴大戰果。這可引起美國的高度警惕,因為東南亞菲律賓就是美國殖民地,在東南亞有很多相關利益,於是就通過經濟手段教訓一下日本人,凍結了美日之間的貿易活動,不再對日本出口軍事相關物資,其中重中之重是石油。

沒有石油,日本一切軍事設施都無法運轉,戰爭根本無法打下去,戰爭都到這一地步了,可能會停止嗎?所以日本人肯定不會坐以待斃,如果沒有了美國石油,那東南亞荷屬東印度石油就至關重要了,佔領東南亞就迫在眉睫,但最大阻礙就是美國。於是乎,1941年,日本人開始一次軍事冒險,也就是後來的珍珠港事件,目的是為了摧毀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海軍力量,讓美國知難而退。

最後結果是美國和日本都想讓對方知難而退,最後反而導致矛盾更大的激化,爆發了太平洋戰爭,把美國這個龐然大物捲入二戰,才導致法西斯軸心國的徹底失敗。

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的原因:

在二戰後期(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進入全面的戰略反攻期,意大利和納粹德國先後覆滅,日本投降也是早晚的事。但日本的抵抗非常強烈,美國多次進攻日本的戰略要地都付出非常大的代價,特別是硫磺島戰役,美國軍隊傷亡慘重,真可謂“一寸山河一寸血”。

美國搞得有點急眼了,美國人命貴啊!死了這麼多士兵無法向國內交代,正好原子彈實驗成功,給你日本人來兩個試試,你不是很頑強嗎?美國目的很簡單,就是讓日本人快速投降,美國士兵不能再死了。由以上兩個原因綜合可知,珍珠港事件和原子彈事件完全沒有相關性,戰略目的各不相同,而且相隔好幾年,就是戰略合作也不能相隔這麼長時間,戰爭複雜性,是誰都無法預測和掌握的。

更主要的是,也沒有這麼傻叉國家,拿兩國國運和人命開玩笑,說兩者是一種戰略合作非常可笑。而陰謀論者論斷其實也有自圓其說的邏輯,說是你看,美國佔領日本後,沒有懲罰日本人,沒有讓日本賠款,還給日本進行土地改革,幫助日本人發展經濟,讓日本人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成為僅此美國的經濟強國。


那是沒有考慮二戰後的冷戰格局,還有科技革命的影響,很多複雜問題不是單純一貫線性線索就可以解釋通的,“大正”認為說是兩者是戰略合作的人大多數都是陰謀論者。


大正看世界

日本偷襲珍珠港和美國投放原子彈是一種戰略合作,這種觀點是典型的陰謀論者,持這種觀點的人對任何已知的事實都會表示懷疑,懷疑背後有內幕。

日本偷襲珍珠港的確有點不可思議,這無異給羅斯福總統瞌睡時送去枕頭,美國當時孤立主義盛行,國內的民眾不想捲入歐洲和亞洲的戰火,但作為政治家的羅斯福,他心裡明白,美國不可能置身事外,獨善其身,如果任由法西斯勢力的泛濫,一旦法西斯在亞洲、歐洲得逞,下一個目標就是美洲了。所以他找機會能說服美國人參戰。日本一偷襲,美國人民群情激奮,支持總統對日宣戰。

由於美國對日本禁運石油等戰略物資,日本必須佔領東南亞以獲得寶貴的石油,這樣勢必會與英國等歐洲國家翻臉,作為英國盟友的美國必然參與進來,所以先下手為強,先打垮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力量,英國也就不在話下。當時日本海軍還真有這個實力。沒有想到美國憑藉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後發制人打垮了日本。

美國投原子彈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日本人號召一億人玉碎,和美國死磕到底,美國估計登陸並徹底征服日本要準備傷亡一百萬士兵。現在正好手裡有原子彈,能儘快結束戰爭,幹嘛不用,順便還能給斯大林提個醒,我們美國手裡有真傢伙,你們蘇聯以後悠著點。一石二鳥何樂不為。


浩蕩揚子江

這個想法太瘋狂,如果說用“可能”的話那美日的政治家就太可怕了。

二戰時美國是戰外國家,沒有參與直接戰爭。但是他卻給戰爭雙方提供戰爭物質,大發戰爭財,國難財。

二戰後期軸心國節節取勝,嚴重影響美國利益。而且美國不允許法西斯國家將來與自己共同管理世界。納粹的獨立排他性必將制衡美國,這是美國最不能容忍的。

另外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意識形態不斷擴大地盤,大有前門拒虎,後門來🐺狼之式。消滅納粹控制共產主義要共同進行。

美日在太平洋戰場上演雙簧,死傷無數就是為了戰後控制共產主義進一步擴大。如此長時間的大跨度預謀計算。投資無以計算,破壞無以計算。關鍵是這種計謀不是一代人可以計劃的,如果連續計劃就要考慮計劃的執行力。

我也只能考慮到這兒了,

看各位大神有何不同意見


張泉城1

是不是應該說不管曰本還是美國在擁有原子彈的情況之下,還會不會出現偷襲珍珠港那樣的事情,是不是?

說真的,美國向廣島投放原子彈實在是一場富豪打得仗,即使不投放原子彈的話,山窮水盡的日本也己經無路可走很快會投降!以原子彈這樣的戰略武器被當作戰術武器去炸廣島,可能也有美國人迫不得已的選擇。戰爭即將結束,投放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科技成果須要得到戰場驗證效果才行,其次向同盟國展示實力以便能夠領導世界,這其中不僅僅包括蘇聯而且也包括英國,而中國則更不在話下。

如果按題主的假設,應該是如果在日本擁有原子彈的情況之下,在四一年還會不會釆用偷襲珠珠港的行為。

首先做一個前提的假設,這個假設就是美國的工業雖很強大,但是沒有研發原子彈的基礎和可能。

其二是日本在擁有原子彈的情況下,還得擁有遠程的重型戰略轟炸機才行,具備這兩樣日本大概不會偷襲珍珠港,因為它有足夠威懾和取勝的底牌!

其三如果日本擁有了上述兩件武器的話,第一不會把它投放到珍珠港,也不會投放到中途島或者夏威夷。最起碼也得是華盛頓吧!

日本之所以偷襲珍珠港,就是因為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大大的超過自已。如果日本能夠擁有研發原子彈的技術和能力,那工業基礎和國力肯定不俗,因此它就可以象對中國那樣對美國步步緊逼,而不太可能偷襲珍珠港!日本雖然是一個無恥的國家,但不到最後關頭一般還是打常規戰法!

反觀美國的一些戰爭方式,都一般在開戰之前進行警告和宣佈,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它的背後有著雄厚的國力、軍工生產能力在做支撐。它不需要去做什麼偷襲和賭博,也可以贏得戰爭!

在四一年的日本與美國相比哪樣都沒得比,它不靠偷襲取勝還能靠什麼?所以它一定要偷襲珍珠港!


東西方不敗i

這絕對是陰謀論了!日本德國等國發動二戰的目的就是要把這個星球做個瓜分,日本最起碼的戰略目標是稱霸亞洲,甚至更大野心。美日要達成這樣的戰略合作的共同利益在哪裡看不到!這種合作假設成立的話就日本本身而言絕對是戰略上的顛覆,在利益上是把所有戰果拱手讓人,更是差點兒滅國亡族。付出這麼大的代價,結果日本成了戰敗國被美國打敗並且佔領,這就是日本的戰略目的?哈哈!就是想做美國小弟也不用這樣大費周折還差點賠上身家性命是不是!一句笑談而已!而日本人的野心就如司馬昭之心。




逐日行者

這絕對是陰謀論了!日本德國等國發動二戰的目的就是要把這個星球做個瓜分,日本最起碼的戰略目標是稱霸亞洲,甚至更大野心。美日要達成這樣的戰略合作的共同利益在哪裡看不到!這種合作假設成立的話就日本本身而言絕對是戰略上的顛覆,在利益上是把所有戰果拱手讓人,更是差點兒滅國亡族。付出這麼大的代價,結果日本成了戰敗國被美國打敗並且佔領,這就是日本的戰略目的?哈哈!一句笑談而已!而日本人的野心就如司馬昭之心。


土豆1998

逐日行者 大連船舶重工集團班長 這絕對是陰謀論了!日本德國等國發動二戰的目的就是要把這個星球做個瓜分,日本最起碼的戰略目標是稱霸亞洲,甚至更大野心。美日要達成這樣的戰略合作的共同利益在哪裡看不到!這種合作假設成立的話就日本本身而言絕對是戰略上的顛覆,在利益上是把所有戰果拱手讓人,更是差點兒滅國亡族。付出這麼大的代價,結果日本成了戰敗國被美國打敗並且佔領,這就是日本的戰略目的?哈哈!就是想做美國小弟也不用這樣大費周折還差點賠上身家性命是不是!一句笑談而已!而日本人的野心就如司馬昭之心。 創建於2018.2.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