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進阿里巴巴集團做管理層領導的人,出來創業成功率能達百分之八十嗎?

朝悅暮光

這些年,從阿里巴巴離職出來創業的不在少數。據阿里離職人創業黃埔榜顯示,上榜公司數量已經超過1000家。不過,真正做到阿里巴巴集團管理層的離職創業者,只有四位。

一位是孫彤宇, 阿里巴巴十八羅漢之一,曾任淘寶網總裁和阿里巴巴副總裁。孫彤宇在阿里巴巴歷史上曾為僅次於馬雲的二號人物。2008年3月,離職,後創立博卡斯軟件。



一位是衛哲,曾任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總裁,兼阿里巴巴企業(B2B)電子商務總裁。2011年1月,阿里爆發內部員工欺詐事件,衛哲引咎辭職。2011年2月創立“嘉御基金”。



一位是吳炯,原阿里巴巴集團CTO,2008年1月離職,創立風和投資管理公司

一位是李琪,原阿里巴巴集團COO,2008年6月離職,選擇了餐飲O2O進行二次創業,“大嘴巴”創始人,上海通吃網絡CEO。

四位阿里前高管,兩人選擇互聯網繼續創業,兩人轉身風險投資人。目前看,前者效果一般,因為互聯網行業千變萬化,風口稍縱即逝,二次創業不易。後者比較成功,可以利用原來積累的人脈,圈子,而且一般都得到阿里的資金,資源扶持。比如,衛哲的嘉御基金,股東包括馬雲,以及眾多企業家。衛哲投資併成功退出了包括PPS、91助手、500彩票網等項目。再如,吳炯先後投資了聚光科技(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聚美優品(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以及酷我音樂等等,曾榮獲創業邦2014中國年度天使投資人。

…………………………………………………


史晨昱

肯定不能,因為雖然創業者有了阿里巴巴集團領導這個光環,但是市場是瞬息萬變的,沒人可以完全參透,只有抓住了機遇,或者剛好撞在了機會上,才會取得成功。

在阿里巴巴,你是領導,大家都支持你,但是,本行業市場已經飽和,其他行業從未接觸,離開了阿里巴巴,又作為一個外行,別人不一定會認可你。


快樂的小黑人

成功率百分之三十就是行大運了!我年輕時就在大公司當VP,自己創業還不是失敗幾次後才找出頭緒。

在集團幹活當領導,是人家鋪好了路,你在現成的路上走得比大多數人好。

自己創業需要從頭摸索,披荊斬棘開路,失敗幾次很正常!


mimidustie

能夠在阿里巴巴集團做領導的,或是憑藉豐富的資歷和造詣頗深的技術。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大公司固然業務線很多,工作崗位細分也較多,對於一些事情的認知可能存在片面,細分工作必然精細,垂直的微觀對待恐怕也會按部就班,墨守成規。也有年輕人積極上進,推陳出新,改變方式方法。在大公司工作,有些人把它當成一個跳板,跳往鯉魚門的一個捷徑。有些人喜歡大公司內部的文化,喜歡這個職場氛圍,知足常樂,對自己沒有太大的要求。其實無論你在哪個集團或者小企業做管理層,只要你有心,只要你用心,只要善於觀察挖掘加以深析,這些都會成為你日後創業的一個豐富經驗。相信你也不會盲目選擇陌生領域創業。


京選

我覺得這是兩個層面的問題,做管理和做事業是兩個方面的問題。當然好的管理平臺能夠開拓視野,鍛鍊能力。但是創業成功的概率並非僅僅管理經驗能夠提高的。管理有現有的公司管理架構,可以依託現有制度。但是創業需要更高層面的思維,更全方位的能力素質。並且還有機遇和資源。所以你覺得能有百分八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