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中國發展網:多因素致煤價難持續上漲&人民日報:燃煤不再是北京大氣汙染主要來源

發改委中國發展網:多因素致煤價難持續上漲

年初,煤炭價格經歷了持續走高到明顯回落的過程,煤價一度迴歸合理區間。近期,在電煤需求增加,以及嚴格控制劣質煤進口、動力煤期貨上漲影響市場預期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煤價有所反彈。一些電力企業、下游用戶又開始擔心煤價會大幅上漲。不過目前來看,煤價繼續上漲態勢並不牢固。

首先,現在還沒到用電高峰量,短期內工業用電需求仍難大幅攀升。其次,今年以來煤炭產量明顯增加。截至5月10日,全國主要產煤地區晉陝蒙產量同比增加近6000萬噸。再次,電廠庫存較為充足。據統計,截至5月上旬,全國統調電廠存煤超過1億噸,同比增長約7%,可用22天。

同時,目前鐵路運力較為寬鬆。與春節前相比,主要煤炭產地請車裝車數明顯下降,山東、河南、“兩湖一江”等地的流向均可做到有請必裝。此外,水力發電即將進入旺季,對火電替代加強。據悉,5月上旬,水電發電量同比增長約1%。

總而言之,儘管動力煤價格近段時間有所上漲,但在多方面因素影響下,上漲態勢難以持續,煤價迴歸合理區間可期。

人民日報:燃煤不再是北京大氣汙染主要來源

5月14日,北京市發佈了新一輪的細顆粒物(PM2.5)來源解析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表明,北京市全年PM2.5主要來源中本地排放佔2/3,區域傳輸佔1/3。本地排放貢獻中,移動源、揚塵源、工業源、生活面源和燃煤源分別佔45%、16%、12%、12%和3%,農業及自然源等其他約佔12%。這也意味著,燃煤源所佔份額由上一輪源解析中佔比22.4%降至3%,已基本退出主要貢獻源行列,標誌著北京能源清潔化戰略取得了重要成效。同時,移動源在本地排放中的佔比明顯上升,本次研究成果中,本地來源移動源佔比高達45%,是上一輪解析結果(佔比31.1%)的1.4倍。

近年來,北京堅持能源清潔化戰略,大力推進工業、生活領域壓減燃煤,努力構建以電力和天然氣為主、地熱能和太陽能為輔的清潔能源體系。一方面,相繼建成四大燃氣熱電中心,基本淘汰全市10蒸噸及以下、建成區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實現工業領域基本無燃煤。另一方面,加大散煤治理力度,大力實施“煤改電”“煤改氣”,在2015年實現核心區基本“無煤化”的基礎上,2017年實現城六區和南部平原地區基本“無煤化”。全市燃煤總量由2012年的2300萬噸降至2017年600萬噸以內。

從新一輪源解析結果看,在全年不同時段及空間範圍內,移動源均是北京本地大氣PM2.5的第一大來源,其中在京行駛的柴油車貢獻最大。

發改委中國發展網:多因素致煤價難持續上漲&人民日報:燃煤不再是北京大氣汙染主要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