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稱有關部門正研究對直接進口到電廠煤炭實施傾斜政策

市場消息顯示,雖然當前全國煤炭總體供需平穩,但區域性煤缺價高的現象仍然存在,受此影響,電廠普遍日子“難過”,同時還引發整個工業經濟的連鎖反應。後續隨著煤炭迎峰度夏時節到來,區域供需矛盾或進一步凸顯。今年既要堅定不移去產能,又要防止出現結構性、區域性、時段性供應緊張。對此,從加快煤炭產能置換步伐、增加鐵路運力、調整進口煤限制政策等方面入手,相關部門再次打響煤炭結構性保供戰。

去年3月份,七大火電企業“聯名上書”似乎並未讓寧夏煤炭緊缺的問題有所緩解。

據瞭解,近年來,按照國家化解煤炭過剩產能的總體部署,寧夏加大了落後產能煤礦和自然保護區內煤礦關閉退出力度。截至2017年底,全區共關閉煤礦37處,退出產能1327萬噸,超額完成了國家下達的煤礦關閉退出任務。

然而,作為西電東送的網架樞紐以及國家確定的火電外送基地,隨著寧夏煤炭需求快速增長,供應缺口不斷擴大。2017年全區原煤產量7645萬噸,煤炭消費量1.1億噸,缺口超3300萬噸。進入2018年,神華寧煤400萬噸煤炭間接液化項目、寧東至浙江輸電配套電源等依託煤炭資源佈局的項目全面投產、投運,年新增煤炭需求2000萬噸以上,全區煤炭供應缺口或超過5000萬噸,煤炭穩定供應面臨較大壓力。

5月份,國內動力煤消費進入淡旺季交替的關鍵時期,雖然大型煤企當月長協降幅較大,但部分產區煤價、公路運價主動探漲,而沿海火電廠日耗居於高位,港口場存增加有限,結構性缺貨加重,在售貨源稀缺,尤其是優質山西煤最為緊俏。中泰證券分析師李俊松認為,5月過後逐漸進入暑期旺季,動力煤價格有望開展季節性反彈,未來三個月預計煤價將呈現向上趨勢。

電力行業則是另一番景象。在38家上市電企中,有16家一季度淨利潤虧損,19家電企淨利潤同比下滑,只有3家電企淨利同比有所增加。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佈的報告也指出,在電煤價格同比繼續提高、市場化交易導致電價下降等因素共同影響下,煤電企業經營形勢仍然較為嚴峻,部分大型發電集團煤電板塊仍然整體虧損,虧損面接近50%。受煤電企業持續虧損、煤電新開工項目減少等因素影響,發電設計、建設施工等企業經營形勢也較為嚴峻。

煤炭短缺和價格上漲還引發整個工業經濟的連鎖反應。據瞭解,去年寧夏13家煤電企業累計虧損十幾億元,致使電力直接交易的讓利能力下降,原來執行的優惠電價空間不斷壓縮。

多家用電企業反映,雖然參與了電力直接交易,但優惠幅度很小。現在只比標杆電價降了3釐錢,企業成本明顯上升。在煤價高企的情況下電廠能繼續給企業讓利實屬不易。

當地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寧夏工業企業中傳統產業佔比大,很多企業用電成本在生產成本中佔比高達50%以上,如果這部分成本不能向下遊產業鏈傳導出去,企業就會面臨關停風險。

事實上,國家有關部門已注意到了這一問題。據瞭解,繼4月19日召開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脫困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之後,近日國家發改委又召開會議部署迎峰度夏的保供工作。主要還是希望通過新產能的釋放、增加鐵路運力、較為寬鬆的進口煤政策等,保障夏季用煤高峰供需總體平衡,使得煤炭價格能穩定在每噸500元至570元的合理區間。

近期煤炭產能置換步伐加快。5月7日,河北發佈2018年煤炭退出產能置換指標公開交易公告,32處退出煤礦年產能1035萬噸置換指標(按規定折算產能),定於2018年5月19日15時在河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平臺以“公開掛牌、集中競價”方式進行交易。

另一項重要的工作則是解決運力問題。發改委明確要推動加快北煤南運大通道建設,加強鐵路與其他運輸方式的銜接,保障重點區域電煤運輸需求。而2018年中國鐵路總公司要求新增發運量2億噸。有業內人士介紹說,鐵路運輸主要幹線大秦線、朔黃線基本處於滿負荷狀態,難有大的增量,主要還是挖掘蒙冀線和瓦日線的潛力。

重磅!消息稱有關部門正研究對直接進口到電廠煤炭實施傾斜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