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客最愛問的問題:普洱茶,為什麼緊壓茶多,散茶少?

今天泡茶時一個小白朋友問了我一個問題,“普洱茶為什麼要把它壓成餅,就弄成散茶不是很好嗎?”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泡茶的時候很麻煩,散茶很方便”。其實,現在應該還有人跟小白一樣,不知道為什麼要把茶緊壓,今天就跟您嘮嘮這個話題!

普洱茶製成散茶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1、所採摘的普洱茶的品質不好(或者算是劣品),沒有加工成緊壓茶的價值。

2、很高端的普洱茶,實際上這種高級品質的茶更應該加工成緊壓茶。之所以以散茶的形式存放主要是因為這種高品質的茶量很少,沒有足夠的量將其壓制成緊壓茶。

新茶客最愛問的問題:普洱茶,為什麼緊壓茶多,散茶少?

散茶的缺點:

1、普洱茶散茶陳化速度快,茶香也散得快;

2、容易吸附到其它異味,影響茶的品質;

3、不利於保存,收藏價值不高。

普洱茶做成緊壓茶原因如下:

1,緊壓茶經過緊壓,能夠較好的保持茶葉中的天然香氣,同時,緊壓茶體積小,方便包裝、運輸、存放,還利於防潮、防雜味浸染;

2,緊壓茶在加工過程中,經歷了高溫蒸汽的短時燻蒸,水份的增加,生物活性酶得到激活,對後期轉化產生一定的加速作用;

新茶客最愛問的問題:普洱茶,為什麼緊壓茶多,散茶少?

3、品質上乘的緊壓茶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4、更重要的一點是,普洱茶的後期轉化中,從生物化學反應的類型來看,分兩大類型:

一類是與空氣中氧氣接觸較多的茶葉表面發生的“氧化反應”,這些氧化反應,主要改變茶品的湯色,使湯色出現以下轉化過程:黃綠→綠黃→橙黃→橙紅→紅豔→紅濃→褐紅。

新茶客最愛問的問題:普洱茶,為什麼緊壓茶多,散茶少?

另一類是緊壓茶內部,有一定水份,缺氧下,在厭氧菌作用下的“生物化學反應”,如冠突散囊菌。這些厭氧菌,益生菌,冠突散囊菌,俗稱“金花”。經科學研究,“金花”對後發酵茶品質不但沒有影響,反而“金花”能分泌茶葉中的澱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葉中的澱粉轉化為單糖,催化多酚類化合物質氧化,使茶葉湯色變棕紅,消除粗青味。在口味上更加醇和爽口,甜滑回甘。它具有較強的促消化、降血脂、溶解脂肪、調節糖類代謝等功效。其顆粒的大小會隨著溼度等因素變化而發生變化,茂盛的時候似“米蘭”,萎縮時會變小,甚至變成白色的小斑點,但不影響其品質和功效。

所以說,要讓普洱茶有良好而豐富的後期轉化,還是要把茶做成緊壓茶,無論生茶還是熟茶,道理亦然。

緊壓茶主要有餅茶、磚茶、沱茶三大類型。

綜上所述,大家應該知道什麼樣的普洱茶相對來說比較好了吧!希望這篇文章對各位初識普洱茶的朋友有所幫助,更多精彩大叔會繼續為大家呈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