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英雄兒女》中,王成的原型到底是誰?

xiaole898

王成是巴金筆下作品《團圓》中的一個人物,可以說是一個虛擬人物,他是很多志願軍戰士世紀的一個縮影,但是這個人物在巴金創作小說時是有人物原型的。現在說法很多,但最接近於王成原型,並得到巴金老先生認可的是唐山樂亭的特級英雄趙先友。但是小說中的王成是兩個人和在一起的形象,當時喊出向我開炮的並不是趙先友本人,而是他的通訊員劉順武。當時戰鬥到僅剩下多處負傷的副指導員趙先友和通訊員劉順武時,情況緊急,趙先友命令劉順武用步話機向團指揮所報告,敵人已衝上我陣地,要求團炮兵直接“向我陣地開炮!”

志願軍65軍在保衛開城反擊作戰勝利後,召開了慶功大會。我國著名作家、音樂家巴金、王莘、胡可、徐光耀等參加了大會。會後巴金、王莘、胡可等同志到我們582團採訪,並瞭解英雄事蹟。後以趙先友和通訊員劉順武等烈士寫出小說《團圓》。196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將小說改編設置成《英雄兒女》電影。

1991年,65集團軍為宣傳英雄事蹟,決定在194師582團營區辦公樓前立一個“王成式的戰鬥英雄趙先友”的英雄塑像。請巴金老先生題字。王成式的戰鬥英雄 ——特等功臣趙先友。雕像1992年建成。他生前所在部隊駐地懷安縣落成。雕像正面巴金題寫“王成式的戰鬥英雄――特等功臣趙先友”,雕像背面是原河北省軍區司令員張振川將軍撰寫的趙先友及六連英雄事蹟。

小說《團圓》中寫的“王芳所演唱的趙連長的英雄事蹟”和“通訊員小劉的英雄事蹟”,以及“王成勇敢地在山頭犧牲”,便是趙先友、通訊員劉順武等烈士的真實寫照。

戰友王志才(時任志願軍582團5連副連長,67高地戰鬥二等功榮立者。與趙先友烈士是同村人、同時入伍、同一個營的戰友)寫的:《65軍的“王成”原型—特等功臣趙先友及其子孫》證實了王成的原型就是趙先友。


山野論史

1964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的武兆堤導演,劉世龍、劉尚嫻、田方等主演的戰爭片《英雄兒女》上映了。

作為上世紀的經典作品,即使我們這些沒有看過電影的人,也能知道“向我開炮!”這句經典臺詞。

那麼大家一定會有疑問,這位鼓舞著一代人的鬥志的英雄原型是誰呢?

由於年代久遠,只能根據各種採訪資料來探究英雄王成的原型了。

該電影改編自巴金小說《團圓》。

1952年冬天,朝鮮戰爭正處於激戰時刻,為了準確瞭解前線情況,全國文聯組織了一批創作人員赴朝,巴金擔任組長。

在與志願軍的朝夕相處中,巴金積累了《團圓》的素材,回國後編寫並發表在1961年8月號的《上海文學》上。

當時的文化部副部長夏衍讀過以後,決定要拍攝一部相關電影,長春電影製片廠接下了這個重任。

同年夏天,導演武兆堤和編導毛烽開始了改編劇本的工作。

王成本來並不是小說《團圓》的主角,但是他勇於犧牲的精神給兩位主創留下了深刻印象,最終決定將其作為電影主角,並且結合了當時朝鮮戰場的其他志願軍的事蹟。

蔣慶泉就是其中一位。

在石峴洞北山戰鬥中,蔣慶泉所在的連接到了扼守陣地的命令。

他作為步話機員,主要負責通報“開炮”的具體位置。

然而經過幾輪的爭鬥,雖然我軍佔領了山頭,但是犧牲了大部分的戰士,隨著敵人的逼近,為了保證陣地的不失守,蔣慶泉拼盡全力,衝著步話機嘶吼:“別廢話!向我開炮!向我開炮!”。

之後他又將該文章結合守衛281.2高地戰鬥的於樹昌的事蹟寫成了《向我開炮》一文。

編劇毛烽以此文為基礎,並根據另一位烈士楊根思的事蹟設計了王成手持爆破筒撲向敵人的壯烈結局。

所以,英雄王成並不是一個人的故事,而且無數英勇的志願軍的化身。


鯨魚電影

據檔案欄目介紹:英雄兒女中王成的原型最突出的人物是楊根思和蔣慶泉。當然也是成千上萬抗美援朝將士的縮影。電影英雄兒女中的臺詞說的很好:我們的王成是毛澤東的戰士,是頂天立地的英雄,是特(術)材料製成的人。他的豪邁氣概從哪裡來因為他對朝鮮人民無比的愛、對侵略者切實的恨。在中國人民志願軍裡有千千萬萬個王成,這就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驕傲和光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