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讓孩子有孝心

百善孝為先,讓孩子有孝心

百善孝為先,讓孩子有孝心

新聞背景:

一個年僅三歲的小孩兒,在父母上班之後陪伴著癱瘓在床的奶奶。奶奶該吃飯了,他把父母做好溫在鍋裡的飯菜慢慢端到奶奶床上;奶奶要解手,他把便盆送到奶奶身邊……

一個上小學的女孩兒,母親病臥在床多年。小女孩兒承擔起了全部家務,每天買菜、做飯、收拾房間,為母親擦洗身體。家裡生活十分困難,使她養成了省吃儉用的習慣。在這種情況下,她每天按時到校上課,勤奮苦讀,還擔任學生幹部,成為三好生,被評為十佳少年。

百善孝為先,面對這樣有孝心的孩子,許多人不僅為之動容,有了孩子的父母也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學習他們的懂事和孝順。

但現實生活中,相當數量的孩子,卻是全然不懂得孝敬父母、孝敬長輩。特別在一些獨生子女家庭裡,甚至出現了“孝敬”對象顛倒的現象,難怪有人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孝子,孝子,孝敬兒子。”

儘管每一位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長大成人能夠有孝心,儘管大家都知道孝敬父母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在教育孩子時,又往往忽略這方面的內容。據調查,許多父母對孩子孝敬長輩的要求是很低的。孩子上學離家時能說:“爸爸媽媽,我走了,再見!”放學回家見到父母能說:“爸爸媽媽好,我回來了。”就相當滿意。如果孩子在拿到好吃的東西時,舉手讓一讓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長輩們則覺得孩子非常乖。這是把孝心降低到一般文明禮貌來看待了。有孝心的人固然要講文明禮貌,更重要的是要懂得真正關心父母長輩,在需要為父母長輩付出辛勞時自學自願,而且形成習慣。

一旦孩子擁有“真孝心”,對他而言,這是一種前進的動力。真孝敬長輩,就應該聽從長輩的教誨,不應隨便頂撞,有不同想法應講道理;真孝敬長輩,就應該嚴格要求自己,體諒長輩的艱辛,儘可能少讓長輩為自己操心;真孝敬長輩,就應該為父母分憂解難,在父母生病時,在父母有困難時,盡力去關心照顧父母、協助父母;真孝敬長輩,就應該刻苦學習,努力求知,讓父母少為自己的學習擔憂;真孝敬長輩,就應該在離家外出時,自己照顧好自己,注意安全,外出時間較長,應及時向父母彙報情況……總之,真正的孝心要體現在言行上。

培養孩子的孝心,必須從小抓起

第一,讓孩子明白道理

要讓孩子從小知道,孝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沒有孝心的孩子不是好孩子。還要讓孩子知道怎樣做才算是有孝心。讓孩子知道媽媽十月懷胎的艱辛,知道父母的養育之恩。有孝心的孩子,懂禮貌,責己嚴,為父母分憂解難。為了明理,多給孩子講些古今故事,通過形象去理解。

第二,給孩子實踐機會

真正的孝心要通過實踐去培養。平時,孩子應分擔家裡的一些事情,讓他負起責任來。遇有為難的事情,講給孩子聽,讓他一起出主意想辦法。長輩身體不舒服或生了病,告訴孩子應該做哪些事情,並付諸行動。久而久之,孝心會在孩子身上紮根。

第三,父母應做好榜樣

父母對自己父母的孝心如何,直接影響孩子。真孝心、假孝心,這些都騙不過孩子的雙眼。因此,為人父母要對自己的孝心做一番反省,在自己身上求真,孝心的種子才會播撒到孩子心裡去。

第四,在關心孩子過程中培養孝心

孝心是充滿愛心的倫理行為,應該重視以情育情。當然,父母的關心、愛心要適度、適時。

最後,必須指出的是,孝心從封建時代傳下來,舊時代講孝心有一些糟粕內容,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等是應該批判的。因此,在培養孩子孝心的時候還要講“拿來主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