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運河故事”徵文選登

“我身邊的運河故事”徵文選登 | 楊光正:邳州煎餅

“小麥煎餅卷鹽豆,一輩子也吃不夠。”煎餅,不但是邳州人的美食,就連乾隆皇帝也愛吃呢。

相傳,乾隆皇帝二下江南時途經邳州灘上。這天清早,他命船隊靠岸停泊,只帶一個隨從下船微服私訪。乾隆皇帝光顧貪看山光水色,一直耽擱到小半晌午,才覺得肚子餓得咕咕叫,就抄小路準備回龍舟用膳。

到了運河岸邊一個莊頭,實在走不動了,見路邊有個籬笆院,門前一棵歪脖子棗樹上,拴一頭黑色小毛驢。小毛驢見了生人,四蹄子亂蹶,嗷嗷地直叫,還打了兩個響鼻,放了一串臭屁!乾隆心想:我堂堂一朝天子,臉上沒貼貼子,連這畜生都來欺侮,更何況肚皮捱餓!

乾隆來到院內,只見一女子正在烙煎餅。那女子麻利的動作就像是在作畫,煎匹子淤在鏊子上翻來覆去地遊走,又像是仙女在天宮布雲,不一會兒,一張煎餅就烙成了。

乾隆在宮裡,根本沒見過人家烙煎餅,更沒有吃過煎餅。他覺得這玩藝挺新鮮的,就好奇地湊到跟前瞧稀罕。那女子烙的是高粱面,只見她舀了一勺糊子,放在鏊子上,用煎匹子圍著圓形的鏊子來回地擀,直到擀得像紙一樣薄,成了一個圓形這才住手。乾隆看到這裡不由地失聲叫道:“妙哉!真比皇宮裡嬪妃的霓裳舞還好看呀!”

這時那女子方才知道背後不知啥時站了個生人在喝彩。她毫不扭捏,大方地說道:“這位客官,我的手藝,要比起軒轅黃帝的夫人嫘祖,還差得遠哩!她才是中國第一個會烙煎餅的女人!”接著又說:“請客官嚐嚐我烙的煎餅味道如何?”說著隨手挑過一張滾熱的煎餅,向乾隆甩去。乾隆趕忙雙手接著,不知從何下口。只聽那女子說道:“飯桌上有鹽豆子,捲上吃吧!”這煎餅趁熱才宣和,捲上鹽豆子那真是奇香無比。乾隆一連吃了三張,打了個飽嗝,連道幾聲“謝”字,轉身往龍舟方向而去。

乾隆回到北京,還一心想吃邳州的煎餅卷鹽豆子,便吩咐御膳房備辦。御膳房招來好多人烙煎餅,製作鹽豆子。可是乾隆一嘗,都不是邳州的那個味道!他便傳旨徐州知府挑選會烙煎餅的邳州女子進京面聖!會過乾隆的那個灘上女子,聽到這個消息也自告奮勇應召進了京。

乾隆一見她就龍顏大悅,這時灘上女子才知道那天吃她煎餅的原來就是當今皇上,於是心裡有了譜。女子說:“要想吃我烙的煎餅卷鹽豆,請聖上恩准一事!請您三天不要吃飯,保管要多好吃有多好吃!”乾隆答應了。三天以後,乾隆餓得肚子亂叫!這女子烙好煎餅,捲上鹽豆子,雙手遞給乾隆。乾隆一吃,連聲讚道:“真是世間少有的美味啊!”當時就要加封她,又要賞銀子。灘上女子說:“俺一不要官、二不要銀子。肚飢好下飯,請皇上平日多想想天下飢餓的人。”

打這以後,乾隆皇帝每當遇到難以決斷的事情,就拿灘上女子的話來告誡自己,多為老百姓著想,成了一位政績卓著的好皇帝。

據說,邳州的煎餅、鹽豆子,還曾被乾隆列為貢品呢!

(本文為“大運河沿線八省市社科聯+北京市網信辦”聯合主辦的“我身邊的運河故事”徵集發佈活動來稿。)

(本文已在江蘇人民出版社《大運河的傳說》一書出版,邳州市大運河文化研究會編,楊光正主編;講述者:楊憲東;蒐集整理:楊光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