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別過三千子,廣陵彈破九重天

談及嵇康,或許少有人知。或許還沒有那首《廣陵散》琴曲更為人所知,《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它是中國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國音樂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

慷慨別過三千子,廣陵彈破九重天

但是對於愛好文學的人來說,對於嵇康應該是有所瞭解的。作為竹林七賢之首的嵇康,字叔夜,魏晉時期曹魏譙郡嵇山(今渦陽縣石公鎮)人。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他早年喪父,家境貧困,但仍厲志勤學,精通文學,玄學、音樂等。因此受到魏宗室賞識,被封為潯陽長,後又升任中散大夫,娶魏文帝異母兄弟穆王曹林女為妻,世稱嵇中散。

慷慨別過三千子,廣陵彈破九重天

嵇康曠達狂放,自由懶散,“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悶養,不能沐也”,再加上他幼年喪父,故而經常放縱自己,“又縱逸來久,情意傲散”。成年的他接受老莊之後,“重增其放,使榮進之心日頹”。在懶散與自由裡孕育著嵇康的狂放和曠達。

慷慨別過三千子,廣陵彈破九重天

嵇康年輕時傲世,對禮法之士不屑一顧。向秀曾敘述其與嵇康的友誼:“餘與嵇康、呂安,居止接近。其人並有不羈之才。然嵇志遠而疏,呂心曠而放。”鍾會陷害嵇康時,給其安上的一個罪名就是“言論放蕩,非毀典謨”。

鍾會身出名門,是鍾繇之子,“敏慧夙成,少有才氣”,年少得志,十九歲入仕,為秘書郎,三年後又升為尚書郎,二十九歲時就已進封為關內侯。顯赫後的鐘會再次造訪嵇康,嵇康不加理睬,繼續在家門口的大樹下“鍛鐵”,一副旁若無人的樣子。鍾會覺得無趣,於是悻悻地離開。嵇康在這個時候終於說話,他問鍾會:“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會回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鍾會對此記恨在心。

嵇康那卓越的才華和逍遙的處世風格,最終為他招來了禍端。他提出的“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主張,深深刺痛了統治階級的要害:嵇康如此藐視聖人經典、痛恨官場仕途,長久下去,豈不危害我太平江山的統治,此人非殺無以正民風、清王道,這裡不是現成有個呂安的案子嗎?將他牽連進去,既可殺之,又不會施人以柄,豈不妙哉。於是,在一些仇視嵇康的小人鍾會等人的誹謗和唆使下,公元262年,統治者司馬昭下令將嵇康處以死刑。在刑場上,有三千太學生向朝廷請願,請求赦免嵇康,並要拜嵇康為師,這正是向社會昭示了嵇康的學術地位和人格魅力,但這種“無理要求”當然不會被當權者接納。而此刻嵇康所想的,不是他那神采飛揚的生命即將終止,卻是一首美妙絕倫的音樂後繼無人。

慷慨別過三千子,廣陵彈破九重天

他要過一架琴,在高高的刑臺上,面對成千上萬前來為他送行的人們,彈奏了最後的《廣陵散》,錚錚的琴聲,神秘的曲調,鋪天蓋地,飄進了每個人的心裡。曲畢,嵇康把琴放下,嘆息道:“昔袁孝尼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與今絕矣!”

嵇康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大師,他寫的《聲無哀樂論》、《難自然好學論》、《太師箴》、《明膽論》、《釋私論》、《養生論》千秋相傳,並且他彈得一手好琴,尤其善於演奏《廣陵散》,倍受人們關注。當時與他齊名的還有比他大十三歲的阮籍,音樂史上常有“嵇琴阮嘯”的說法,但在思想和人格上,嵇康要比阮籍更高出一籌。

可以這樣說,說到《廣陵散》就不得不說嵇康,《廣陵散》之所以聲名大噪,全因嵇康的死。現代武俠大家金庸先生在他的經典小說《笑傲江湖》中就寫到:魔教長老曲洋盜墓中得到了《廣陵撒》琴曲(也稱為笑傲江湖曲譜)。

慷慨別過三千子,廣陵彈破九重天

慷慨別過三千子,廣陵彈破九重天

慷慨別過三千子,廣陵彈破九重天

但是嵇康感嘆的“《廣陵散》於今絕矣”並非是說《廣陵散》琴譜已經絕傳,而是嘆息由自己彈奏《廣陵散》的技法沒能傳承。

慷慨別過三千子,廣陵彈破九重天

時至今日,如果說那首曲子因為某個人而為天下所知,或許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嵇康與《廣陵散》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