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亞馬遜不收購阿里巴巴,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商公司?

一招社

事關國家競爭力,絕無收購可能性

這問題有點扯淡,不論亞馬遜還是阿里巴巴,現在已經不僅是一個電商公司的事情了。兩者業務覆蓋全球,以他們的地位和資源,已經足夠代表國家領先科技,事關國家安全和競爭力。這事前不久就有例子。2018年半導體公司博通收購芯片製造商高通,就遭到了美國政府華盛頓方面的各種反對,先是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插手,然後是美國議員們的抗議,最後是特朗普的介入,原因只有一個,如果高通被收購,則不能保證經營水平,可能會導致美國在5G等技術的研發上全面落後於中國。他們兩者同是美國公司,交易已經如此艱難,更何況是外國公司,所以亞馬遜和阿里巴巴是絕沒有收購可能的。

亞馬遜未必買得起阿里巴巴

對比阿里巴巴和亞馬遜的數據,很有意思。在過去的2016全年裡,阿里巴巴淨利潤約60億美元,亞馬遜淨利潤約24億美元,阿里巴巴超過亞馬遜;阿里巴巴全年自由現金流108億美元,亞馬遜自由現金流39億美元,阿里巴巴超過亞馬遜。但是截止3.16日數據,阿里市值5000億美元,亞馬遜市值7600億美元,比亞馬遜市值低了近2000億美元,可想而知,其中市值有多少的泡沫成分。在將來,隨著阿里巴巴在全球業務的深度發展,超過亞馬遜是必然的。甚至如果阿里巴巴願意迴歸A股,按照360的市值7倍增益來算,到時候可以抵好幾個亞馬遜。亞馬遜想買阿里巴巴,夢該醒醒了。

(亞馬遜2017年3月——2018年3月市值變化圖)

(阿里巴巴2017年3月——2018年3月市值變化圖)

關於亞馬遜和阿里巴巴公司的區別

拋開資產和國家層面,為什麼亞馬遜不能收購阿里巴巴?這在中國國內就能看的出來,京東是中國版的亞馬遜,而京東和阿里巴巴每年要幹無數次仗,馬雲說“新零售”,劉強東說“無界零售”,馬雲說“京東將來要成為一個悲劇”,劉強東說“終究有一天我們會超過阿里”,看似兩個人的矛盾,其實是背後公司商業模式的巨大差異。亞馬遜和阿里也是如此,一個賣服務的,一個是賣流量的,一個是重資產,一個是輕資產,即使亞馬遜有能力收購阿里,他也沒有能力去處置這些業務。

從另一個層面來說,阿里的員工也是不願意被亞馬遜收購的,亞馬遜等級森嚴的MBA式管理,飽受外界吐槽,相對於阿里扁平化架構的江湖文化,員工的美譽度更好,價值也能得到更多的發揮。


廣告真好玩

亞馬遜與阿里同為世界上電商領域的兩大巨頭。

為什麼亞馬遜不收購阿里巴巴呢?

1. 商業模式不同,收購風險大

阿里巴巴提供平臺服務,搭建用戶和商戶之間的橋樑,收取中介費用,本身是一個平臺組織;亞馬遜的商業模式是通過自營品牌結合自營電商、庫存來實現其商品的售賣,商品差價是電商收入的來源。

2. 亞馬遜收購阿里,資金不充足

亞馬遜2017年全年淨收入為30億美元,合每股6.15美元,全年收入為1779億美元;阿里巴巴2017年12月31日,阿里巴巴第四季度營收為830.28億元(127.61億美元),同比增長56%。淨利潤為233.32億元(35.86億美元);如果從電商這一單獨領域來看,阿里巴巴早已經

超過了亞馬遜

3. 阿里在中國的地位已經穩固,不會輕易被收購。

現在,無數的中國人每天使用阿里巴巴旗下的服務,淘寶天貓更是年輕人手機中的必裝APP,阿里的受眾絕大部分是中國人。阿里巴巴發展到目前,已經是國家一帶一路發展的一把利刃,不可能被外國公司說收購就收購的。

出品:懂財帝。


懂財帝

實際上,如果就電商來說,阿里巴巴早已經遠遠超過了亞馬遜,利潤等核心指標都已經甩亞馬遜多少個大街了。之所以亞馬遜現在市值那麼猛,實際上也是阿里巴巴倒逼出來的,華爾街唱空中國經濟,壓制阿里巴巴的股票,但電商總要找一個出口,所以就玩命的抬亞馬遜。美國人不想讓電子商務的第一把交易就這麼輕鬆的讓給中國企業,這關係到美國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另外,企業收購是要用真金白銀的,市值用不到收購方面。如果比有錢,阿里巴巴倒是可以收購亞馬遜的。如今的亞馬遜和特斯拉一樣,走上了炒作抬股價人造泡沫的道路上,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未來的結局很難預料,但大概率會是慘淡。

從目前來看,亞馬遜不會收購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也不會收購亞馬遜,兩家都會繼續在科技公司的道路上狂奔,特別是在雲計算以及世界範圍的電商領域的競爭會加劇。以10年為期限,阿里巴巴超越亞馬遜是必然的。


馬繼華

很扯淡,一直會看見類似題主的這樣的提問,什麼蘋果為什麼不強制收購騰訊,亞馬遜為什麼不收購阿里巴巴,谷歌為什麼不收購亞馬遜等荒謬言論,看到這樣的提問總感覺很莫名其妙。


很確定的說,阿里巴巴的體量世界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或者機構可以收購,題主用了為什麼三個字,明顯是認識上的錯誤,你說阿里巴巴又為什麼不收購京東一統中國電商的天下呢?阿里巴巴也有這個實力和財力和消化能力,你說為什麼不收購呢?


在2018的3月9號的全球互聯網市值統計中阿里巴巴市值是全球第五,將近5000億美元,亞馬遜有那麼多錢收購嗎?有那個能力、實力、財力和消化力嗎?再怎麼說阿里巴巴也是世界500強企業,業務發展未來一片光明,支付寶從某種程度講未來是殿堂級的存在。




雖說亞馬遜是世界最大的電商企業,營收方面也大於阿里巴巴,近年亞馬遜在雲計算上的優勢助力了公司市值的不斷攀升,也是全球市值有望第一個破萬億美元的候選企業之一,發展勢頭蒸蒸日上,我們假如亞馬遜的體量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加大一倍,都不足於能夠收購阿里巴巴。


中國企業的商業政策環境複雜程度是美國企業無法想象的,阿里巴巴的成功我們不得不佩服創始人馬雲的睿智和拼搏精神,當然亞馬遜的創始人貝佐斯也不是一般人物,阿里巴巴的發展很多都是行走在政策邊緣冒著坐牢的風險摸爬滾打走到今天,創始人馬雲是個了不起的企業家,比起亞馬遜所在的美國商業環境通透,阿里巴巴的發展要困難的多,所以很多國外互聯網大企進入中國大多都是水土不服,比如谷歌、亞馬遜、eBay、雅虎、微軟互聯網業務等。
亞馬遜收購阿里巴巴的這種言論相當可笑,還有什麼蘋果強制收購騰訊也是無腦的滑稽之談。


一一近朱者赤

很多人都覺得亞馬遜只是一家線上購物網站,但它涉獵範圍要遠比人們想象的大得多。亞馬遜是一個價值5300億美元的商業巨頭,從雲計算服務到硬件設備它們無處不賣,除此之外,亞馬遜還拓展了線下業務,亞馬遜餐廳,亞馬遜GO無人店,亞馬遜書店,亞馬遜生鮮提貨店。雖然在我們的生活中,天貓、淘寶、京東等等這些才是我們網上購物的主戰場,但是也不妨瞭解一下全球最大的購物網站的發展歷程吧。

29歲的傑夫貝佐斯是華爾街一家投資銀行的高級副總裁,當了解到互聯網用戶每年增長2300%的時候,貝佐斯毅然辭職,帶著父母資助的30萬美元退休金,於1995年成立了一家網上書店。之所以選擇圖書,是因為有圖書體積小,物流配送方便,價格不高等,圖示市場沒有巨人,很容易形成競爭優勢,貝佐斯給書店取名亞馬遜,希望它能夠像巴西的亞馬遜河那樣勇往直前。一開始,貝佐斯就把亞馬遜定位成地球上最大的書店,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採取了大規模擴展的策略,以鉅額的虧損換取營業規模。沉寂了兩年後,亞馬遜開始神話版的崛起,迅速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網上書店。

然而,貝佐斯的雄心卻遠不僅於此,他認為給消費者提供更為豐富的商品選擇,這是網絡零售最大的優勢。1997年亞馬遜上市,剛剛在圖書市場站穩腳跟的亞馬遜就開始擴張自己的商品種類,兩年後,全球已經有4000萬網名在亞馬遜購買商品,亞馬遜為消費者提供的商品總數已達到40多萬種,亞馬遜的宣傳口號已經改為最大的網絡零售商。

在90年代初有相當多網絡公司快速發展,但是亞馬遜公司的股東不停抱怨貝佐斯的經營策略太過於保守和緩慢。幾年後,那些快速成長的網絡公司紛紛倒閉了,亞馬遜的平穩成長風格反而成為獨樹一幟的傳奇。

隨著亞馬遜的不斷髮展,對物流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亞馬遜建立全球物流中心,通過減少庫存,優化配送,建立大數據分析系統等方式,成為時效性倉儲式的零售商,在5年內,亞馬遜將其物流成本降低了一半。現在亞馬遜還擁有無人機配送,智能機器人等強大物流技術,它的物流模式也成為諸多企業爭相學習的對象。

2004年亞馬遜成立實驗室開始進軍硬件領域,這個是現實孵化了包括kindle,Fire TV、Dash等在內的眾多智能硬件產品。其實亞馬遜並不想從硬件設備中盈利,而是想把硬件與公司的其他服務完美融合,硬件設備只是進入亞馬遜購物天堂的載體。

亞馬遜在近幾年大規模推廣第三方開放平臺、陸續推出AWS雲服務、Prime服務,外包物流服務、KDP的前身自助數字出版平臺這些服務,使亞馬遜超越網絡零售商的範疇,成為了一家綜合服務提供商。亞馬遜不再只是網絡零售商,還朝著技術、銀行和醫療企業發展,甚至投資了電視劇和電影,因為亞馬遜敢於創新,不惜以犧牲盈利為代價,不斷投資可發展領域,大多數企業往往有心效仿無力為之,亞馬遜的成功也給自己樹敵頗多,包括被其無情擊垮的競爭對手,有些甚至直接被亞馬遜收購。

看了以上亞馬遜的發展歷程,是不是覺得有些地方似曾相識呢?

被評為中國最有價值的互聯網品牌阿里巴巴,與亞馬遜在國際上今天的發展會怎麼樣,我們拭目以待吧!


YottaMaster

阿里巴巴的合夥人制度決定了即使亞馬遜收購了阿里巴巴也不能擁有控制權

阿里巴巴公司的決策權是掌握在股份很少的馬雲,蔡崇信等合夥人手中,並不是以股份的比例來分配表決權,其他大股東只能獲得公司的收益。試問你是亞馬遜的老闆,你會甘願花幾千億去收購一個不受自己控制的公司嗎?

阿里巴巴和亞馬遜的發展方向不同

阿里巴巴是理念是讓全世界沒有難做的生意,也就是隻負責搭臺由商家唱戲,收取中介費,注重的是分享,只有電商的蛋糕做大,才能獲取更多的利潤。亞馬遜的三大業務:會員服務,亞馬遜雲服務,第三方賣家平臺和自營商品,這三類業務都具有排他性,只有你加入亞馬遜陣營才能擁有以上服務,注重的是壟斷性,唱獨角戲是它的最終方向。道不同不相為謀。

亞馬遜的老闆貝索斯的性格使然

貝索斯有一句名言:人們經常問,在接下來的10年裡,會有什麼樣的變化。但是我只問,未來的10年,什麼是不變的。這可以從中看出,他具有工匠精神,毫不妥協,10年如一日滿腦子都是怎麼成為在一個在互聯網上壟斷的超級帝國,這種一條路走到黑的人有可能轉變思維嗎。

最後用馬雲在美國中小企業的演講的話來解釋,阿里巴巴旨在幫助所有入駐商家成為亞馬遜,亞馬遜是一個購物網站,而阿里巴巴是一種生活方式。


灞波兒奔WOO

目前來說,亞馬遜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電商平臺了,而題主的意思應該是為什麼亞馬遜不收購阿里巴巴,一統全球電商格局吧,個人認為這其中主要是因為沒機會、沒能力、沒必要,具體原因如下:

、阿里巴巴和亞馬遜不同的商業模式,收購帶來的風險遠大於收益

阿里巴巴和亞馬遜的商業模式不同,阿里主要是偏向於平臺,通過搭建用戶和商戶之間的橋樑,收地租,本身是平臺行為;

亞馬遜的商業模式是通過自營品牌結合自營電商、庫存來實現其商品的售賣,主要的電商收益來源為商品的差價。

而Alibaba和亞馬遜都有對方所需要的,在亞馬遜看來,她最需要的是阿里巴巴的支付寶,對於阿里巴巴而言,她最需要的是亞馬遜的自營物流、倉庫等等,所以,這麼看來,如果亞馬遜要收購阿里巴巴的話,阿里巴巴的平臺對於亞馬遜而言反而成了拖累,最有用的是阿里巴巴的支付,所以收購之後,要把其他的資產全部剝離掉,那麼實際上收阿里巴巴帶來的風險太大,而收益太小。

當年,亞馬遜打算收購噹噹,也是因為噹噹和亞馬遜一樣,都屬於自營商品的一塊,當然也都有自營物流和倉儲。

二、亞馬遜現在沒機會,也沒能力收購阿里巴巴

和99年阿里那會不一樣的是,現在的阿里已然成為了一個龐然大物,包括電商、支付、金融、新零售、雲計算、大數據等,成為了一個超大的集團,以亞馬遜目前的體量,雖然亞馬遜的市值高於阿里巴巴,但是自由現金流和資金儲備而言,是完全沒有能力收購阿里巴巴的,即使亞馬遜向銀行大量舉債和大量引進戰略投資者,這門生意而言也是非常的不划算的,亞馬遜不瞭解中國市場,也不瞭解中國格局。


關注一朝深度,瞭解行業和事物背後的本質。


sesameYang

亞馬遜現在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電商公司了,你問的其實是亞馬遜為何不收購阿里巴巴,成為全球電子商務的寡頭,利用寡頭優勢,擊垮其他電商企業。形成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壟斷企業。清楚明瞭了吧。不能收購的原因如下:



1.監管意志:這兩家公司,早已經上升為國家的戰略,阿里巴巴背後的投資,國家資本越來越多,尤其金融體系。這兩家公司併購,不單牽扯雙方國家的商務部要進行審批,當年可口可樂併購匯源,商務部就沒有同意。我們商務部肯定不會允許一個國外的公司來收購我們這麼大企業。

2.用戶數據:阿里巴巴還涉及很多會員信息,信用體系,大數據,金融數據,雲計算。現在法院執行老賴的系統已經與各大互聯網企業鏈接上了。這麼多的數據外流,監管機構不可能同意。我們老百姓應該也不願意。



3.反壟斷法:全球經濟環境下已經完全實現了,完全市場經濟法,這樣的企業併購,給壟斷性和市場自由經濟都會造成巨大的傷害,不單監管機構不同意,國際貿易也不會同意。

4.公司戰略;阿里巴巴以電子商務體系,發展了雲計算,互聯網銀行,支付系統,大數據等等產業鏈。亞馬遜也依託電子商務,自營品牌是其主要戰略,這裡面還有物流體系等環節,整合起來需要大量的成本。不說監管機構,單公司項目和戰略方向,有重疊,有差異,兼併合作就是難以逾越的鴻溝。

5.實際控制人:阿里巴巴的實際控制人馬雲和亞馬遜的實際控制人貝佐斯,這兩人都是人中龍鳳,人中翹楚。觀念,理念,價值觀也不相同,兼併合併都不符合兩個人的利益和定位。

總結:這樣級別的企業併購在企業史上還沒有存在過,一個國家內部都沒有發生過,更不用說跨國企業了。未來地球村,沒有國家權力,疆域限制了,也許會有併購的可能。看起來好遙遠哦。


我是李合偉:伯樂創投俱樂部創始人,創投商學院首席講師,著作《覺悟行果創業論》。幫助過300多位創業者創業成功。期待與您分享交流~~~


合偉說

有些情況不是個人和本人說了算的?比方馬雲收購美國匯款公司。美國的匯款公司也樂意賣給馬雲。馬雲定金都交了。可是美國政府阻止這場交易。以對國家構成安全為由阻止收購和被收購。害的馬雲白交幾億定金。


三少41105193

看到這個題目我差點笑了!一口水差點噴在桌子上。

亞馬遜憑什麼收購阿里巴巴?收購要有買有賣。亞馬遜一年營業額才多少,他的市場份額是多少?有多少人用?要收購阿里巴巴,天大的笑話

亞馬遜2017年全年淨收入為30億美元,合每股6.15美元,全年收入為1779億美元;

阿里巴巴2017年12月31日,阿里巴巴第四季度營收為830.28億元(127.61億美元),同比增長56%。淨利潤為233.32億元(35.86億美元);

也就是說,阿里巴巴的淨利潤為亞馬遜的4-5倍。而且對於電商來說,營業額沒有什麼參考價值,要是按照亞馬遜的算,阿里巴巴還有幾萬億交易額。


如果從電商這一單獨領域來看,阿里巴巴早已經超過了亞馬遜


經過一下意淫以後,我發現題主的問題,可能是“為什麼亞馬遜早期不收購阿里巴巴?”


因為亞馬遜成立的早,於ebay是一批的,在阿里巴巴出現以前就已經是巨頭了,當時亞馬遜的確有實力收購阿里巴巴,因為當時阿里巴巴才剛剛興起;

又何止亞馬遜?多少企業錯過了阿里巴巴?聯想、雷軍?多不勝數,亞馬遜只是其中一家而已。

這又讓我想起了馬雲的那句話“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

這句話正好印證了阿里巴巴的成長過程;

阿里巴巴剛建立的時候,大家都看不見未來的發展,所以沒人投阿里;

阿里巴巴開始有了一點收入的時候,大家又看不起阿里,淘寶剛起來的時候大家也看不起:免費怎麼能行?遲早要死。

淘寶開始風靡的時候,大家蒙圈了,什麼情況,EBAY也蒙圈了,什麼情況。

等大家回過頭來一看:嗯,這是一家好公司,哎,怎麼買呢?對不起,不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