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縣城一座千年古剎,你去過嗎?

安溪縣城一座千年古剎,你去過嗎?

“霧繞閬巖,人在空中攬勝;雲飄寶殿,客來天上燒香。”閬苑巖,坐落在城廂鎮同美村閬苑山頂。寺名取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的“閬苑有書多附鶴,女牆無處不棲鸞”。宋代朱熹標題“清溪八景”之一“閬巖夕照”即指此處。

閬苑風光別有天

閬苑山主峰海拔500餘米,因山勢似蹙浪而來,故又名浪來山。閬苑山脈自南安翔雲逶迤而來,至此驤首躡足,其勢有不可遏止者。左翼為鐵峰山,小說中宋大將楊文廣平閩南十八洞,其中的“鐵松洞”即在此。右翼與峨峰山、筆架山相連;面與觀音山、鳳山相望。

閬苑巖宇建在海拔400米處稍凹平處,是“沉風聚氣”的靈勝境地。巖宇依山而築,成“虎落山”單簷歇山頂構式,坐北朝南,寬深三間,還附設有四大將廟、山門亭閣、鐘鼓樓等。環顧四周,濃郁木蔭,宇舍隱約密藏在萬綠之間。

“千重碧樹鎖青苑,萬里雲山入畫圖。”站在門口庭板之上,憑欄杆處俯瞰,巨壑千仞,只見萬山朝奉,遠峰重疊,岫隙雲流;公路蜿蜒,藍溪如帶,高樓林立,風光如畫。村舍、公路、山徑,及至仙苑的碧溪,西來的藍水,都在腳下轉縈匯向古邑鳳麓之間。有聯曰:“襟兩水而帶龍湖,匯百澗而瀲灩東流。”一時眼界豁然,胸懷坦然。

巖寺周圍有許多美妙絕倫的自然景觀,霧繞閬苑、石徑通幽、花豔草翠、石筍孤峰。晨時,花開鳥鳴松竹滴翠;夜時,清風拂月細泉流水;晴時,石筍孤峰閬巖夕照;雨時,霧繞寶殿人間仙境。山美、水美、境美——無論何時,都能給人以最美的享受!

過化鴻儒標勝景

“閬苑何奇?唐士留詩,宋儒標景,元宦潑墨,明彥參禪,名臣、名僧、名流,登臨覽勝;巖峰獨秀,白茶無價,石筍凌雲,夕照燒霞,碧潭映月,好山、好水、好茗,激發豪情。”古往今來,文人墨客遊歷至此,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尤其是唐代詩人周樸、宋代理學家朱熹、明代刑部郎中秦鍾震等,他們的到來及題句,更增添閬苑巖之光彩。

閬苑巖北側有一峭拔石筍,石筍與石崖僅裂一罅,岈然成洞。相傳石筍之處,曾有住僧三人。這石筍高約五丈,天生兩朵夾石的中縫,僅留的一株白茶。傳聞夏至日正午的陽光和冬至夜子刻正的月華,光芒穿孔而入,蔚為奇觀。宋代朱熹標題“清溪八景”之一“閬巖夕照”即指此。從巖寺對聯:“紫陽標八景閬巖夕照其一;廣輿記萬山清溪勝地無雙。” “名標閬苑無雙地,景照夕陽第一山。”不難理解它何以列為“清溪(安溪)八景”之一。

閬苑巖歷史上曾因產白茶聞名,朱文公題寫“白茶特產推無價,石筍孤峰別有天”的門柱茶聯,點出此地白茶的珍稀寶貴,是研究安溪茶史的重要例證,具有較高的歷史和文化研究價值。

明代閬苑巖名揚邇遐,明萬曆甲辰進士、刑部郎中秦鍾震於壁上題迴文詩:“閬瀛到者誰遊客,好事春山高枕石。涼冷輕煙帶杖藜,蒼蒼倒影斜陽夕。”而清乾隆進士義徵縣正堂陳元錫遊歷至此題下《詠石筍》:“清溪山石無此奇,米顛得見應拜之……吁嗟乎,人以此石,無乃是仙佛詩心名士骨,英雄劍膽美人魂!”

古剎香火歷千年

巖宇始建於唐代,祀達摩祖師,古來香火旺盛,可謂歷史悠久。據介紹,最早巖寺十分簡陋,其巖址巨石相拱成殿,有“鬼子掀石”之傳說,五盞磷火,魔光燦爛之神話。

宋王象之著《輿地紀勝》有“浪來山”(閬苑)的記載。清乾隆版《安溪縣誌》載:唐普照禪師下錫於此。”“自李唐之後,巖寺迭新”。右麓產坑山(今叫炭坑內)“唐處士周樸居此。”又據《同美陳氏族譜》載:“故老相傳,樸常來寺與山僧粥食、對奕”,可見唐代即有閬苑巖。

千年古剎閬苑巖,幾經修葺,幾經重建。據《泉州府志·仙釋》載:“宋紹興四年(1134年)七月十日,雷火燒閬山,自夜達旦,鄉人異之,躋攀崖險,至石門人跡不到處,見白菊一叢,姜三叢,香爐一個,祖師在焉,遂即其地創廟宇。”說明宋紹興時原巖寺被雷火焚燬,並進行重建。

整個山脈尚殘存幾個山寨和民房遺址,從古磚瓦、陶瓷上鑑定,宋、元、明時這裡住有鄉勇和人家,他們信仰祖師,對寺廟定有修繕和管理。同美《王氏族譜》亦載:“其十四世善齋公,時任廣西南寧府稅課司大使,後調浙江寧波象山縣任正堂,於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桂月主持修建閬苑巖。”巖宇廳堂上有匾額一方題著“閬苑古地”,款寫:“同治庚午瓜月,生員陳廷瑞、育孔敬書同謝”。現存建築,乃1999年旅居新加坡的同美陳氏僑親捐資,及家鄉信眾積極集資,依原址重建。

巖宇同祀清水祖師,據說,元代至正二十年庚子(1360)永春小岵陳昆祿來安溪同美定居,是同美陳氏開基始祖。陳普足(清水祖師)正是陳昆祿的高祖叔。故先祖就親切地稱陳普足為“老三叔”。

每年,閬苑祖師迎春民俗,相傳始自元代,盛在明清。迎春訂在正月初六清水祖師出生之日。鄉人抬著閬苑祖師和清水祖師繞境,驅邪鎮魔,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合境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