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件高效化趨勢超預期 單晶及高效產品盈利性強

隨著價格下降,使用高效組件的經濟效益已經超過常規組件。市場需求也驗證這一觀點,單晶PERC、單晶雙面等高效組件在領跑者中佔比超過50%,部分龍頭企業組件招標已經全部轉向單晶及高效產品。下游高效化趨勢明顯,2018年擴產單晶硅片和單晶高效電池/組件的企業明顯增多,電池方面以單晶PERC 為主,這將推動組件成本進一步下降。性價比帶動需求,供給快速增長進一步保證高效產品的性價比。

高效組件經濟效益達到顯現拐點:高效組件相比低效組件的溢價體現在每瓦攤銷的組件面積相關成本減少與弱電增益上,隨著高效組件價格下降、與低效組件之間市場價差減少,經過我們測算,這一價差已小於高效組件溢價,使用高效組件的經濟效益已經達到顯現拐點。

市場需求已經驗證,高效化被下游所認可:第三批“領跑者”計劃中標結果已經全部公示,功率上看單晶310Wp 組件佔比最高;48 個項目中有35 個項目使用了單晶PERC 技術、33 個項目使用了單晶雙面技術,使用PERC 技術的項目規模達到73.13%,使用雙面技術的達到62.47%,高效組件成為主流。招標情況看,龍頭企業需求以單晶高效組件為主流,國家電投三年集採單晶比例不斷提高,18 年達到100%。

PERC 的產能將保障單晶的滲透率不斷提升: 2017 年底全球單晶PERC 電池產能超過30GW,根據目前擴產計劃估算,18 年底將超過60GW。PERC 的性價比在單晶上高於多晶(以成本測算),且PERC 技術在單晶上應用難度小,隨著單晶PERC 的設備成熟和國產化水平的提高,PERC 產品的應用加速將進一步推動單晶產品的需求。

單晶用的硅料門檻高於多晶用料:單晶用的硅料在品質上要求更高,成本控制難度也大於多晶。目前1 萬噸以下的產能在升級單晶上面臨挑戰,未來能夠生產單晶硅料的企業將會有明顯的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