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物的醜陋:品行卑鄙的大思想家—培根

大人物的醜陋:品行卑鄙的大思想家—培根

弗蘭西斯·培根

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國唯物主義和近代實驗學的開山始祖。他在哲學上闡發了經驗論的認識原則,提出了一條全新的唯物主義認識路線,開創了以認識論為中心的哲學研究的新時代。他是認識到科學和技術可以改變世界的第一位偉大思想家,是代表著近代科學由中世紀脫離實際的抽象理論向注重應用技術的近代科學轉變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因而被1662年建立的皇家學會和法國啟蒙運動中的"百科全書"派推崇為思想上的導師。他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數百年來一直激勵著無數學者勤奮拼搏。培根在哲學與科學思想上的建樹,使他無愧地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值得紀念的偉大學者和思想家之一。

培根與歷史上大多數思想家的經歷有所不同,他還是個獲得過高官顯爵的政治家。他是一個講求實惠、熱衷權勢、貪戀高位的人。他曾以其特有的狡黠機敏,做出了種種有辱學者聖潔名聲的可恥行為,被時人稱為"人世間最聰明而又最卑鄙的人"。

培根生長在一個英國權貴家庭,父親曾做過掌璽大臣,在朝廷中頗有地位,也有較高的文化教養。培根自幼過慣了豪華奢侈的貴族生活,極為重視權力與金錢對人生的意義。成年後,他一心想在朝廷中謀求一個理想的官職。由於家庭的緣故,他與當時許多上層人物過往從密,這對他躋身於仕途是有利因素。1579年父親因病去世,這使他失去了政治上的強大靠山,也使他在經濟上陷入了困境。培根曾一再向身為財政大臣的姨夫博萊請求,要他幫助自己求得一官半職。可博菜卻另有個人的打算,他心想著提拔自己的兒子西塞爾,唯恐聰明機智的培根得到女王的重用會危及自己的利益,因而暗中極力阻止起用培根,使培根的升官夢長期不能如願。當培根得知事情真相後,對博萊父子非常怨恨,曾寫了《論殘疾》一文攻擊殘廢的表兄西塞爾的為人。培根在依靠親戚失望之餘,轉而向女王寵臣艾塞克斯大獻殷勤,靠自已的機巧和雄辨贏得了艾塞克斯的歡心和友誼。

艾塞克斯把培根視為自己最親密的朋友,屢次向女王舉薦培根,把自己一座價值2000的莊園贈給了培根。有一段時間,培根看上了一位富有的寡婦,請求艾塞克斯幫忙成全好事,但這位貴婦斷然拒絕了培根的求婚,嫁給了一位朝臣。培根為此又寫了一篇論不公正的文章,發洩不滿。培根自幼習慣於花天酒地的生活,入不敷出,負債累累,曾因負不起債務而入獄,又是艾塞克斯出面把他從牢獄之中解救出來。

培根很看重與艾塞克斯之間的友情,但他是以一種非常實際的眼光來看待這層關係的。對培根來講,這種關係與其說是建立在真摯情感基礎上的友誼,不如說是他把艾塞克斯這位權臣作為向上爬的一塊墊腳石。培根說:"世界上沒什麼友誼,平等的人之間友誼最少,但最終在治人者和治於人者之間有一種友誼,這是為了互相利用。"在這種實用主義的友誼觀支配下,培根不可能對艾塞克斯保持永久性的忠誠。1599年艾塞克斯失寵遭貶,第二年他率領為數不多的部下反叛,失敗被捕。在女王和朋友之間,追求權勢的培根選擇了前者。他主動請求參加對艾塞克斯的起訴,在法庭上以國家志願見證人、特別是被告密友的身份,指控艾塞克斯蓄意陰謀篡奪王位。當艾塞克斯舉出一些理由為自己謀叛辮解時。培根又予以嚴厲駁斥:"我還沒有在任何案子中看見有過這樣的恩惠給予任何犯人:這麼多的題外語,這樣片片斷斷提出證據,以及對這樣重大的罪惡昭彰的案子而用如此空洞的話來辨護。"他還竭力反對從輕處罰。結果艾塞克斯被處以極刑。因為在審判艾塞克斯案中有功,培根得到了女王1200鎊的獎賞。可培根對此並不滿意,他嘆息說:"女王給了我一些好處,可卻不象我所希望的那麼多。"

培根忘恩負義、落井下石的行為,使當時的許多人對他產生了惡感,也使他遭到了後人的嚴厲斥責。培根在《論善與性善》中說過:"過度地追求權力的慾望使天使墜落。"實際上他本人就是這樣一個墜落的"天使"。

在伊麗莎白女王時代,培根想盡了一切辦法求取高位,但始終未能如願,只得到了一個沒有實權厚祿的女王私人法律顧問的頭銜。1603年,女王去世,與艾塞克斯關係密切的蘇格蘭國王詹姆士一世繼承英國王位,培根心中又燃起了更強烈的升官慾望。因為在他的宦海生涯中,這無疑又是一次天賜良機。儘管他在艾塞克斯案件中的表現對新國王不無壞印象,但培根析信自己的智慧可以彌補這一不足。他不斷給新國王寫信,還給那些能夠影響新國王的人們寫信,其中包括那些在艾塞克斯案子中受審而現在被重新重用的人。他知道詹姆士非常喜歡奉承,就對之極盡阿諛諂媚之能事。他肉麻地讚頌詹姆士:"天稟資質既優美絕倫,學問造詣又淹貫博通"、"自從基督降生以來,世上的君主,論文藝的優美,論學問的宏博,不論在神學方面、俗學方面都趕不上陛下的精通豁達",而"陛下的臣民中沒人比我更渴望犧牲自已,粉身碎骨為陛下效勞的了"。他還力主蘇格蘭與英格蘭合併,給詹姆士冠以"大不列顛王"的尊號。功夫不負有心人,培根終於博得了國王的歡心,於1607年被委以副檢察長的重任。

培根對於權位的追求是貪求無厭的。當上副檢察長以後,他又開始窺視著更高的目標。他先是去巴結詹姆士的寵臣桑末塞伯爵,當發現伯爵即將失寵後,就馬上與其中斷關係,轉身投靠包金漢公爵。這時,他比從前更不顧道義與原則,更加鮮廉寡恥了。他放棄了在伊麗莎白時代反對增加國用的主張,轉而維護王室專利特權,宣揚它是加強國家經濟的有效辦法。他還贊成詹姆士判處反對其繼承王位的若萊爵士死刑,附合詹姆士同英國強敵西班牙聯盟的錯誤主張,聽任包金漢公爵干預司法。他這一套不顧廉恥的做法使他飛黃騰達。他先後擔任檢察長、樞密院顧問和掌璽大臣。

1618年英國大法官病危,早已垂誕這個王國最高官職的培根感到又有升官的良機了。他日夜守在大法官的病榻前,默默地祈禱喪禮的到來,並且天天向國王報告這個奄奄一息的人的病情。他所盼望的時刻終於臨近了,他在給國王詹姆士的信中寫道:"您可尊敬的大法官,我親愛的朋友,捱不過今天了……現在我懇求陛下,讓我直陳目前的真實情況:如果你任命科克勳爵為大法官,那伴隨著您的只有不幸……如果您選擇霍巴德勳爵,您的王權將會被破壞……。但如果我是這個人選,作為一個公正的法官在黨派之間公平地行事是我最起碼的責任。我將是您委派的忠實的監督者,您的人民中的一個熱情的信徒和推進您的神聖權利的機器。"不久,培根如願以償,當上了大法官,同時被封為維魯蘭男爵。兩年後,又得到聖阿爾本斯子爵的封號。

樂極生悲,正當培根盡情享受成功的歡樂之際,厄運降臨到了他的頭上。1621年,英國下院提出了令人震驚的指控:大量證據表明,大法官弗朗西斯·培根有收受賄賂的劣跡。開始培根對此並不在意,他向包金漢公爵自我表白說"我知道我有兩隻乾淨的手和一顆純潔的心,同時我敢說,我有一所可供朋友和僕人居住的乾淨的住室。不過約伯(《聖經》記載的一個不近邪惡的人)本人或任何人做最公正的法官,如果遇到有人對他們搜求罪狀一如人們對我的時候,那他們也會暫時顯得很醜惡,特別是在一個矛頭指向高位、控訴成為時髦的時代為甚。"但是他接受賄賂確屬事實,無法抵賴,而對於代表神聖法律的大法官來說,這些事實是難以做出息事寧人的合理的解釋的。培根受賄的消息披露之後全國輿論譁然,人們強烈要求懲辦品行不端的大法官,儘管培根向國王提出要求庇護也已無濟於事。是年5月3日,英國上院通過了對培根的宣判,判處他監禁、付罰金4萬鎊,永不許擔任公職。

培根遭受彈劾,實質上是議會與國王矛盾的表現。議會在專利權問題上對國王積怨甚深,而培根因維護王室專利權而得到國王重用,因而成為議會集中攻擊的目標,成了國王對抗發展資本主義的這一時代要求的犧牲品。對於一向主張社會進步的思想家培根來說,這種下場是很富諷刺意味的。後來,國王雖然很快從倫敦塔中放出了培根,但他的政治生命就此永遠結束了。伴隨而來的還有,他的妻子與他的感情開始破裂,他的經濟生活也因失去高官厚祿而陷入了困境。

但是,培根不失為一個偉大的思想家,當他在仕途上完全失敗後,並未因此而失去生活的信心。這反而促使他從政治與學術的兩難選擇中超脫出來,全身心地投入了新的探索真理的歷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