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師兄弟 相煎何太急——孫臏和龐涓的故事

一、鬼谷子和他的學生們:

孫臏和龐涓是鬼谷子的學生。

鬼谷子是戰國時期的隱士,以居住地為名。鬼谷之地,山深樹密,幽不可測。看起來人不可居住,只適合鬼神居住,所以叫做鬼谷。

本是師兄弟 相煎何太急——孫臏和龐涓的故事

鬼谷子滿腹經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尤其擅長數學、兵學和占卜。慕名求學的弟子很多。鬼谷子來者不拒,去者不追。最為著名的弟子是:孫臏、龐涓、蘇秦、張儀。孫臏和龐涓結為兄弟,共學兵法,相當於現在的軍事學。蘇秦和張儀結為兄弟,共學遊說,相當於現在的外交學。他們都有膾炙人口的故事,今天講講孫臏與龐涓的故事。

本是師兄弟 相煎何太急——孫臏和龐涓的故事

二、龐涓下山:

龐涓,魏國人,聰明能幹,跟鬼谷子學習兵法三年了。有一次,他下山打水時聽說:魏國正重金聘請人才。龐涓心動,想去建功立業,擔心師父不允,躊躇著不知怎樣跟師父辭行。

鬼谷子察言觀色,早知其意。笑著對龐涓說:“你時運已到,何不下山去求取富貴呢?”

龐涓聞言,正中下懷說:“我正有此意,不知此次下山,能如願以償嗎?”

鬼谷子說:“你去採山花一支,我來為你占卜。”

所謂“人間四月芳菲盡”。黃河流域六月,正值炎炎夏日,百花已開過,山花難找。龐涓尋覓多時,才找到一支草花,他連根拔起,轉念一想:此花質弱身微,不成大器,便把花扔了。又仔細尋了一圈,一無所獲。只好找回剛才那支花,藏在袖子裡。回覆鬼谷子說:“山中沒有花了。”

鬼谷子問:“那你袖中的是什麼啊?”

龐涓只能取出袖中花,此花草本,離土多時,又經日曬,已經有些枯萎了。

鬼谷子說:“你知道這支花的名字嗎?它叫馬兜鈴,一開12朵,表明你有12年的富貴榮華;此花采於鬼谷,又經日曬而枯萎。鬼徬著委,是為魏。說明你將在魏國發跡。”

鬼谷子又說:“但是,你不該騙我說沒有花了,要知道欺騙別人,終究會被別人欺騙。”還有八個字,你要記住:“遇羊而榮,遇馬而瘁”。

本是師兄弟 相煎何太急——孫臏和龐涓的故事

孫賓送別龐涓,十分依依不捨。龐涓說:“咱倆是好同學,等我富貴了,我一定舉薦你。”

孫賓問:“此話當真?”

龐涓說:“當然了,如若失信,當死於萬箭之下。”

孫賓說:“多謝你的厚愛,不必用重誓。”

於是,二人緊握雙手,涕淚而別。

三、孫賓得到《孫子兵法》真傳:

孫賓是齊國人,是軍事家孫武的後代。鬼谷子見孫賓淳樸好學,就單獨召見孫賓說:“這是你祖父孫武所寫的《孫子兵法》十三篇。當年,吳越兩國爭霸時,吳王闔閭就是靠這部書贏的。可惜,越國攻破吳國都城,原書都被燒燬了。我和你祖父是至交,所以,求得其書。行兵佈陣的機密都在這本書中。多年來,從未輕授一人,今見你心術忠厚,特將此書傳教於你。”

本是師兄弟 相煎何太急——孫臏和龐涓的故事

孫賓帶書回去,晝夜研讀。還用石子樹枝在山地上擺陣演練。三天後,鬼谷子索回兵書,並逐篇提問,孫賓都對答如流。鬼谷子很欣慰說:“你能如此用心,你的祖父雖死猶生啊!”

四、龐涓在魏國當了大將:

再說龐涓,來到魏國,拜見魏惠王。正值廚師為魏惠王進奉烤全羊。龐涓見了大喜,心想:“我師父說遇羊而榮,一點不差啊。”

本是師兄弟 相煎何太急——孫臏和龐涓的故事

魏惠王知道龐涓是鬼谷子的學生,很仰慕地請教治國安邦的的學問。龐涓傾盡胸中所有,滔滔不絕地給魏惠王講了許多統兵打仗的見識。並信誓旦旦地保證:“如果用我為將,必能統兵橫行天下,戰必勝、攻必克。雄立於七國之中。”

魏惠王很高興,任命龐涓為元帥。龐涓也確實有些本領,在與周邊小國的戰爭中連連得勝,還打敗了強國之一齊國。魏國君臣都很尊重他,龐涓自己也沾沾自喜,得意非凡。

五、魏惠王求賢若渴

魏惠王一心想富強魏國,求賢若渴。聽說孫賓很有才能,就問龐涓:“聽說你的同學得了祖傳兵法,天下無比,你怎麼不為我推薦他呢?”

龐涓說:“我不是不知道孫賓的才能,可是,他是齊國人,父母宗族都在齊國,遇事肯定先為齊國,後為魏國。所以,才不敢舉薦。”

魏惠王說:“士為知己者死,何必非得是本國之人呢?”

本是師兄弟 相煎何太急——孫臏和龐涓的故事

龐涓暗自思量:“魏國兵權,只在我一人之手,若孫賓到來,必然與我爭寵。可是魏王有令,不敢不依。先讓他來,我再想辦法阻止他進用之路。”於是,修書一封,呈上魏惠王。魏惠王用駟馬高車、黃金白璧聘請孫賓。

六、孫臏下山:

孫賓下山時,鬼谷子也讓孫賓取山花一支,為他占卜。當時正值九月,孫賓見師父的桌上有一瓶黃菊花,就取出一支給師父看過後,又放回花瓶。鬼谷子說:“其一、此花已被殘折,不為完好,但性耐歲寒,經霜不壞,不為大凶;其二,此花供養在花瓶中,受人尊重,花瓶乃鐘鼎之物,當威行霜雪,名著鐘鼎;其三、此花再經拔出,恐怕你一時不能得意,仍舊歸瓶,說明你的功名終將在故土齊國。”

鬼谷子又說:“我幫你改個名,請在“賓”的左邊加“月”(肉)字。”從此,孫賓改名為孫臏。

鬼谷子是奇人異士,早就占卜到孫臏和龐涓的命運。也明明知道孫臏會受臏刑之苦,只是天命難違,天機不可洩露。於是,又送給孫臏錦囊一枚,吩咐道:“只有在為危難時,方可打開。”

七、孫臏和龐涓共同在魏國當大將:

孫臏只以為龐涓顧念同窗之情,引薦自己,非常感謝龐涓。被魏惠王重用後也經常與龐涓朝夕相處,研討兵法。

魏惠王為了檢驗孫臏的軍事才能,進行陣法閱兵。龐涓擺的陣法,孫臏都能瞭解,並說出破解方法。而孫臏擺的陣法,龐涓茫然不懂,但龐涓心眼多,先悄悄跟孫臏問好答案再回答魏惠王。魏惠王不知,以為二人都是軍事重才,非常高興。

但龐涓經過這件事後,非常有危機感,覺得必須加快除掉孫臏的計劃。

八、龐涓設計陷害孫臏

一次,龐涓在與孫臏喝酒閒聊時問道:“哥哥你父母宗族都在齊國,現在,你在魏國當官了,可以把他們接過來享福了。”

孫臏很傷感說:“連年戰亂,父母兄弟早去世了。只有個叔叔和堂兄,也失去聯繫多年了,不知還在不在人間。”

龐涓問:“哥哥不想念故鄉嗎?”

孫臏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只是現在已經做了魏臣,這件事就不要提了吧!”

半年以後,孫臏早就把這次談話忘了。有一天,有位山東口音的漢子來拜訪孫臏。自稱:名叫丁乙,是齊國人。為孫臏堂兄帶書信給孫臏。

信中說:叔叔已死,希望孫臏能回故鄉,重建孫氏家業。

孫臏見信,掉下淚來。他款待了送信人丁乙,並寫了回信。信中說:“自己十分思念故鄉,但現在已為魏國臣子,不能很快回去。等為魏國建立功勳,年老之後,再與堂兄相聚,歡度晚年。”

不料,丁乙根本不是齊國鄉親,而是龐涓的心腹。龐涓騙到回信,模仿筆跡,在關鍵之處改成:“在魏國做官是礙於情面,會很快回齊國,為齊王效力。”

龐涓將塗改過的信呈給魏惠王。誣陷說:“孫臏叛國,私通齊國。”

魏惠王大怒,龐涓假意勸道:“我們同學一場,我來處理,既不讓他危害國家,也成全了我們同學情。”

龐涓為何要為孫臏求情免死呢?當然是為了《孫子兵法》了!

九、孫臏受臏刑:

孫臏被判處於臏刑和黥面。臏刑是隋朝以前的一種酷刑,就是把犯人的膝蓋骨砍去。孫臏被劊子手綁起來,用尖刀剜剔下兩個膝蓋骨。臉上還被用黑墨刺上“私通敵國”四個字。孫臏疼痛難忍,昏死過去。

本是師兄弟 相煎何太急——孫臏和龐涓的故事

此時,龐涓淚流滿面地走來,親自為孫臏上藥、包裹。把他帶回家,抱進臥室,百般撫慰,無微不至地照料。並再三承諾:要照顧他一輩子。一個月後,孫臏傷口基本癒合,但再也不能走路,只能盤腿坐在床上,更不能行兵打仗,成了廢人。

孫臏非常感動,心想:危難見真情、患難識知己。還是老同學好啊!但是,孫臏自從兩腿殘廢以後,萬念俱灰,幾次想尋短見,都被龐涓勸阻。

十、孫臏為龐涓寫兵書:

有一天,龐涓又來看孫臏。龐涓說:“哥哥呀,你要振作起來,你雖然殘廢了,不能統兵打仗,但你能夠背下來《孫子兵法》,你可以結合你的用兵之道把它寫下來,著書立說,傳之後世,同樣可以萬代千秋、流芳百世啊!”孫臏也覺得很有道理,不禁點頭稱是。

自那天以後,孫臏起早貪黑,廢寢忘食,每天寫兵書不停。龐涓來的更勤了,噓寒問暖、一日三餐,極其豐富。還勸他當心身體,別太勞累。孫臏為了報答龐涓的“厚愛”,更加起早貪黑,想快點寫完,送給龐涓。幾個月過去了,兵書快寫成了,他也累脫相了。

有一位老守衛實在看不下去了,終於對孫臏說:“先生,你太仁厚了,陷害你的正是龐將軍啊!”然後把龐涓做的壞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孫臏。

老守衛的話猶如晴天霹靂,震的孫臏目瞪口呆;也猶如一瓢涼水,澆的孫臏透心涼。孫臏根本想不到龐涓的險惡用心。更想不到自己平日感恩戴德的好同學竟是殘害自己的奸詐小人。

本是師兄弟 相煎何太急——孫臏和龐涓的故事

十一、詐瘋魔孫臏逃脫厄運

孫臏終於明白師父為何要給他改名為孫臏了。也想起師父送給他的錦囊。打開一看,黃錦上寫了三個字:“詐瘋魔”。孫臏幡然領悟。

第二天,正在寫書的孫臏突然大叫一聲,昏倒在地,口吐白沫,四肢亂顫。醒來後,瘋魔起來,亂吼亂罵,抓起費盡心血寫成的兵書扔進火盆裡。立時,火焰升起,孫臏撲向火,頭髮鬍子都燒焦了也不知疼痛。書簡很快化為灰燼,無法搶救。

龐涓懷疑孫臏裝瘋,令人把他拽到豬圈裡。孫臏渾身汙穢不堪,披頭散髮,全然無知地在豬圈裡打滾,直怔怔地瞪著雙眼,又哭又笑,還撿起豬糞、泥土就往嘴裡塞……

從此以後,孫臏滿身糞水,到處亂爬。有時睡在街上,有時睡在豬圈。不管白天黑夜,困了就睡,醒了就又喊又叫,又罵又唱。龐涓終於相信孫臏真的瘋了。但還不太放心。命令專人監察,每天必須向他彙報孫臏的行蹤。

孫臏每日裝瘋賣傻,雖然痛苦如五內俱焚。但時時想著如何脫離魔爪。有一天齊國使臣淳于髡(kun)出使魏國。孫臏設法偷偷會見了淳于髡,對他述說了自己的悲慘遭遇。淳于髡早就久聞孫臏大名,愛惜他的才能,同情他的遭遇,就把他秘密藏在車中,帶回了齊國。從此改變了孫臏的厄運。

十二、好計策田忌賽馬贏齊王:

孫臏回到齊國,先隱居在齊國大將田忌的幕下。田忌發現孫臏身殘志堅、足智多謀,就很器重他。

當時,齊國國君齊威王很喜歡賽馬。田忌家裡也養了不少好馬。但是每次跟齊威王比賽都輸。有一次,孫臏去觀看賽馬,發現雖然田忌每場比賽都輸了,但就馬而論,雙方實力相差不大。於是,孫臏對田忌說:“下次賽馬,您只管下大賭注好了,我有辦法讓您獲勝。”

本是師兄弟 相煎何太急——孫臏和龐涓的故事

下次賽馬的時候,孫臏說:“這次,你用下等馬跟齊威王的上等馬比賽;用上等馬跟齊威王的中等馬比賽;用中等馬跟齊威王的下等馬比賽。”三場賽完,田忌以2比1贏了齊威王。獲三千兩黃金的賭注。

本是師兄弟 相煎何太急——孫臏和龐涓的故事

田忌把這次取勝的原因告訴齊威王,齊威王會見了孫臏,很賞識他。覺得他有大將之才,要拜他為主將。孫臏說:“我是殘廢人,當主將會令敵人恥笑,還是請田忌為將最妥當。”於是,齊威王任命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為他出謀劃策。

十三、圍魏救趙——桂陵之戰大獲全勝:

當時正值戰國中期,七雄並立,征戰頻繁。魏國是較強盛的大國,野心勃勃想稱霸一方。龐涓也想靠打仗提高身份和威望,於是興兵攻打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派田忌和孫臏率軍支援。

田忌起兵,打算直奔趙國解圍。孫臏勸阻道:“我們長途跋涉、將士疲憊,獲勝機率小。現在魏國精銳之師已經出去攻打趙國,國內空虛。我們應該避實擊虛、攻其必救、誘敵就範。”

本是師兄弟 相煎何太急——孫臏和龐涓的故事

於是齊軍揮師直搗魏國首都大梁。魏惠王十萬火急命龐涓統兵回救。龐涓接令後,不得不放棄趙國,拋棄輜重,晝夜兼程回師。

本是師兄弟 相煎何太急——孫臏和龐涓的故事

孫臏判斷魏軍回師必經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當魏軍長途跋涉行至桂陵時,早已埋伏此地的齊軍以逸待勞突然出擊,截擊戰打的很漂亮,魏軍潰不成軍,龐涓隻身逃回魏國。

這就是著名的圍魏救趙之戰。這種避實擊虛的戰法為歷代軍事家賞識,列為三十六計之一,至今仍有生命力。

本是師兄弟 相煎何太急——孫臏和龐涓的故事

十四、反間計孫臏再次失去兵權:

狼狽不堪的龐涓逃回魏國後,得知跟自己打仗的是孫臏,一方面害怕的坐立不安,一方面又恨的咬牙切齒。他利用反間計使齊威王以為田忌孫臏企圖謀反,削去了他們的軍權。龐涓得知自己反間計成功,大喜道:“孫臏不在,我可以橫行天下了!”

不久,齊威王病逝,齊宣王繼位。齊宣王得知田忌孫臏二人蒙冤,恢復了他們的職位。

十五、增兵減灶——馬陵之戰龐涓死於亂箭之下:

魏國繼續彰顯國威,在龐涓的帶領下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孫臏再一次運用圍魏救趙的策略,這次來了個“圍魏救韓”。龐涓聞訊,暴跳如雷,大罵孫臏狡猾,發誓與齊軍決一死戰。於是,怒氣衝衝率軍回師迎戰齊軍。

孫臏得知龐涓到來,制止了田忌迎敵的打算。田忌不解說:“以逸待勞,不是上次成功戰法嗎?”

“此次不同,龐涓懷忿怒、挾氣勢而來,若正面交鋒,我軍縱勝,損失亦大,不如如此這般......”孫臏小聲說出了計策。

再說龐涓率軍氣勢洶洶趕回魏國卻撲個空,齊軍已撤離。龐涓決心與孫臏拼個你死我活,拼命追擊。路過齊軍安營紮寨的地方,發現營壘佔地很大,埋鍋造飯的灶跡竟有10萬之多。龐涓吃了一驚說:“齊軍人數眾多,我們不可輕敵。”第二天再見齊軍營寨,只剩5萬灶。第三天再見齊軍營寨,只剩3萬灶。龐涓大喜:“齊軍厭戰,聞風喪膽,恐怕已逃亡過半了。”於是,丟下步兵和輜重,披甲執戈,親自率二萬輕騎,日夜兼程、追擊齊軍,想活捉孫臏。

本是師兄弟 相煎何太急——孫臏和龐涓的故事

可這是孫臏的增兵減灶、設伏聚殲的作戰方針。孫臏掐指一算:龐涓應該在夜晚時分經過馬陵道(今山東郯城縣馬陵山)。就在馬陵道設下埋伏。馬陵道是夾在山澗的峽谷,進易退難。孫臏刮下一棵大樹的大片樹皮,用黑炭寫下六個大字:“龐涓死此樹下”。然後,在附近安排5000弓弩手。吩咐道:“只要樹下火光起,就一齊放箭。”

龐涓趕到馬陵道時,天色已晚。前方有報:“有斷木塞路,難以前進。”龐涓只以為是齊軍設的路障,命士兵都去搬開障礙。忽見一顆大樹刮白的地方隱隱有字跡。龐涓點亮火把,親自上前辨認樹上之字,等到看清,立即大驚失色:“我中計了!”話音未落,萬箭齊發,齊齊射向龐涓。龐涓渾身上下,像個刺蝟,栽倒在地,嗚呼哀哉了。

本是師兄弟 相煎何太急——孫臏和龐涓的故事

鬼谷子當年說過“遇馬而瘁”。今龐涓果然死於馬陵道。從龐涓出仕魏國到馬陵身死,剛好12年,正應了鬼谷子的“花開12朵”之說。

十六、魏國挫敗、齊國崛起

齊軍在桂陵之戰、馬陵之戰中都大獲全勝,軍威迅速壯大,很快成為數一數二的強國。而魏國連連遭受重創,從此喪失了獨霸中原的能力。開始尋求聯盟以抗擊齊國、秦國的夾擊,開啟了戰國後期合縱連橫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