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眼中的齊白石

徐悲鴻眼中的齊白石

徐悲鴻眼中的齊白石

齊白石與徐悲鴻舊照

“白石墨妙•傾膽徐君——徐悲鴻眼中的齊白石”跨新春大展2018年2月2日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展了。

徐悲鴻、齊白石同為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開宗立派的大家,兩人自上世紀20年代末相識後一見如故。兩人交往數十年,直至1953年徐悲鴻突然辭世。他們之間的情誼真摯深厚,惺惺相惜,成為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的一段佳話。

這次不僅展出了徐悲鴻紀念館藏齊白石精品畫作,還梳理、研究了北京畫院收藏的徐悲鴻致齊白石信札及相關物品,用一場展覽還原、細說了兩人交往的點點滴滴,每一件展品的背後幾乎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就讓我們通過一些圖先睹為快吧!

白石墨妙 傾膽徐君

徐悲鴻眼中的齊白石

白石墨妙冊(其二)十一開之一 齊白石 33×47.8cm 紙本設色 1948年徐悲鴻紀念館藏

徐悲鴻眼中的齊白石

白石墨妙冊(其二)十一開之四 齊白石 33×47.8cm 紙本設色 無年款 徐悲鴻紀念館藏

徐悲鴻眼中的齊白石

白石墨妙冊(其一)十一開之五 齊白石 33×47.8cm 紙本墨筆 無年款 徐悲鴻紀念館藏

徐悲鴻眼中的齊白石

白石墨妙冊(其二)十一開之九 齊白石 33×47.8cm 紙本設色 1948年徐悲鴻紀念館藏

“白石墨妙”源自徐悲鴻收藏的兩套齊白石冊頁《白石墨妙》,兩套冊頁裡集中了齊白石所擅長的花卉、水族、草蟲、蔬果等題材,每套冊頁十一開,堪稱齊白石藝術風格成熟期的精品佳作。徐悲鴻對這兩套冊頁視若珍寶,在冊頁封面上欣然題寫“白石墨妙”。“白石墨妙”這四個字可以視作徐悲鴻對齊白石繪畫最中肯的評價與認識。


徐悲鴻眼中的齊白石

春水綠瀰漫 齊白石、徐悲鴻 畫芯48×82cm 紙本水墨 約1940年 徐悲鴻紀念館藏

徐悲鴻眼中的齊白石

山水 齊白石 50×94cm 紙本墨筆 1935年 徐悲鴻紀念館藏

“傾膽徐君”源自齊白石的自作題畫詩“我法何辭萬口罵,江南傾膽獨徐君。”在這幅贈予徐悲鴻的山水畫中,齊白石深為自己有徐悲鴻這樣的藝術知己而欣慰,更為徐悲鴻力排眾議推崇自己山水畫風的膽魄而感動。

草廬三請不容辭 何況雕蟲老畫師

徐悲鴻眼中的齊白石

尋舊圖 齊白石 151.5cm×42cm 紙本設色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

老人這麼一說,倒把徐悲鴻說樂了,徐悲鴻告訴他:“您不需要講課,只要在課堂上給學生畫畫作示範就行了。”並保證說:“我在您旁邊陪著您上課。冬天,給您生個爐子;夏天,給您安一臺電風扇。不會使您感到不舒服。”白石老人這才答應到學校裡任職教課。

生我者父母 知我者徐君

徐悲鴻眼中的齊白石

奔馬圖 徐悲鴻 52×78cm 紙本墨筆 1938年 徐悲鴻紀念館藏

徐悲鴻眼中的齊白石

墨蝦 齊白石 24×29.5cm 紙本墨筆 1938年 徐悲鴻紀念館藏

由於教學改革的阻力,徐悲鴻只得辭去職務離開北平。雖然從此之後,齊白石、徐悲鴻兩人遠隔千里,但是卻絲毫沒有影響他們的交往,反而聯絡的更加密切。無論徐悲鴻走到哪裡,他與白石老人一直互通書信,往來不絕。

1938年,七十八歲的齊白石喜得貴子,遠在桂林的徐悲鴻專門創作《千里駒》為老人賀禮,而齊白石也精心繪製《墨蝦圖》一冊寄予徐悲鴻作為回禮。

徐悲鴻眼中的齊白石

信札 徐悲鴻 24x27.5cm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

隨著兩人交往日漸深刻,徐悲鴻對白石老人的晚年生活也是照料入微。而齊白石對徐悲鴻這種無微不至的照料也是記憶猶新,曾多次對身邊親友感嘆“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君”。

徐悲鴻眼中的齊白石

青蛙蜀葵 齊白石、徐悲鴻 101×35cm 紙本設色 1948年 徐悲鴻紀念館藏

齊白石與徐悲鴻兩人儘管人生背景各異,年齡懸殊很大,藝術風格也大相徑庭,但是卻絲毫不妨礙兩人至真至純的藝術交往,不妨礙兩人在傳統藝術探索創新的道路上肝膽相照。

好了,就介紹到這吧。喜歡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展覽截至3月1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