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隱祕的雲南深山中,有一個喜歡弩的民族,這裡的男人離不開弩!

“這是一個喜愛弩的民族,特別是男人,無論做什麼都離不開弩,弩是隨身佩戴的物件。”

射弩教練鬱四益曾這樣說道,他所說的民族就是中國雲南的傈僳族。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傈僳族青年搬到城市居住,起源於公元前200年的弓弩文化正逐漸消失。

如今,這裡的人想將弓弩射擊發展為一項運動,吸引其他地方的愛好者,以此傳承傳統文化。

主要生活在山地、叢林地區的傈僳族,有著悠久的狩獵傳統,弓弩是他們的重要工具。

其弓弩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年。

如今,射弩也是傈僳族休閒娛樂的重要活動。

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初三,傈僳族男子都要舉行射弩比賽。

在隱秘的雲南深山中,有一個喜歡弩的民族,這裡的男人離不開弩!

傈僳族源於古老的氐羌族系,主要分佈在怒江、恩梅開江(伊洛瓦底江支流)流域地區,也就是中國雲南、西藏與緬甸克欽交界地區。

直到16世紀,傈僳族中的大部分人還過著狩獵採集的生活。

圖為一名傈僳族男子揹著自己的孩子,拿著弩進行射擊訓練。

在隱秘的雲南深山中,有一個喜歡弩的民族,這裡的男人離不開弩!

為了保護特色的弓弩文化,雲南當地政府表示會積極採取措施保護這項傳統文化。

所以,近幾年舉辦的弓弩比賽都提供了現金獎勵,旨在提高人們對這項運動的興趣。

圖為2018年3月29日,傈僳族射擊比賽中,一隻箭矢飛向靶子。

在隱秘的雲南深山中,有一個喜歡弩的民族,這裡的男人離不開弩!

圖為傈僳族射弩比賽中被擊中的靶子。

在隱秘的雲南深山中,有一個喜歡弩的民族,這裡的男人離不開弩!

傈僳族民眾在專門的訓練場中進行弩射擊訓練。

在隱秘的雲南深山中,有一個喜歡弩的民族,這裡的男人離不開弩!

弩與手拉弓射箭的弓箭不同,其使用機械發射,主要由弩頭、弩弓、弩機、弩箭組成,弓橫裝於弩臂前端,弩機安裝於弩臂後部,弩臂承弓、撐弦,使用者託持弩臂,扣動弩機扣弦發射。

製作優良的弩常被作為精美的工藝品。

在隱秘的雲南深山中,有一個喜歡弩的民族,這裡的男人離不開弩!

弓弩看似簡單,但其製作過程中的選材、設計、工藝各個方面都大有乾坤。

例如選材方面,弩頭常選用質地堅硬不易腐朽的酸櫟樹;

弩弓則選用韌性好的巖桑,甚至在選用樹木朝陽朝陰面時都有講究;

弩的扳機一般用牛筒子骨打磨切割製成;弩弦以前常用黃麻,現在多為不易變形的多股尼龍繩合成。

圖為傈僳族用來做弩機的牛骨頭。

在隱秘的雲南深山中,有一個喜歡弩的民族,這裡的男人離不開弩!

如今傈僳族仍生活在地處偏遠的山區、叢林,圖為通往傈僳族村莊的山路。

在隱秘的雲南深山中,有一個喜歡弩的民族,這裡的男人離不開弩!

圖為一名傈僳族男子在傳統射弩比賽中獲勝。

在隱秘的雲南深山中,有一個喜歡弩的民族,這裡的男人離不開弩!

雲南怒江地區大部分傈僳族群眾信仰基督教。

基督教和天主教在20世紀初由英法傳教士傳入怒江傈僳族地區。

圖為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一座教堂。

在隱秘的雲南深山中,有一個喜歡弩的民族,這裡的男人離不開弩!

隨著時代發展,傈僳族人的生活發生著改變,但依然保留著樸實的生活習慣。

在隱秘的雲南深山中,有一個喜歡弩的民族,這裡的男人離不開弩!

在隱秘的雲南深山中,有一個喜歡弩的民族,這裡的男人離不開弩!

在隱秘的雲南深山中,有一個喜歡弩的民族,這裡的男人離不開弩!

不過,弓弩在他們的生活中卻喪失了功能性。

高黎貢山旅遊度假區潞江鎮叢崗村的村民餘正啟說,傈僳族曾是非常喜歡狩獵的民族,以往家家都有弩。

近些年來,大家思想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徹底拋棄原來“靠山吃山”的想法,做起了小買賣。

圖為傈僳族村民經營了一家理髮店。

在隱秘的雲南深山中,有一個喜歡弩的民族,這裡的男人離不開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