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何會進化出現在的身體比例?

吳堅信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從人類的演化進行分析。 人類的最早祖先是類人猿,森林古猿,它是我們人類和現在大猩猩、黑猩猩共同的祖先。



森林古猿身體比例

森林古猿大約生活在1300萬至900萬年前,體型矮小,身高只有半米多,體重11千克,四肢著地行走,前肢明顯長於後肢,加之用前指關節行走(前手指呈半握拳狀,關節面著地),所以呈半直立狀,腦容量只有160多毫升。 森林古猿基本棲息於樹上生活,靠其優勢的長臂,猶如長臂猿一樣,穿梭於樹林之間,靠樹葉或樹上的果實維生,很少下到地上活動。它明顯長的上肢為其生活方式提供了方便。另一個重要特徵是雄性體型遠大於雌性,甚至超過雌性的50%。 現在的大猩猩和黑猩猩都是森林古猿的後代,依然保持著這種體態特徵、行走狀態和樹棲生活方式。

大約在500多萬年前,由於非洲氣候乾冷,森林裡出現了空地,我們人類的祖先,第一個從樹上下到了地下,但依然保持著樹棲生活,由於基因變異,我們的祖先開始與黑猩猩”分道揚鑣”,從此與黑猩猩有了完全不一樣的演化軌跡 。 據在非洲埃塞俄比亞發掘的化石研究和遺傳學分析,最早能夠站立,兩足直立行走的類人猿是地猿,大約生活在440萬年前,人類學家將其命名為拉米達古猿(屬地猿始祖種),簡稱阿迪。




阿迪的身體比例

阿迪的體態特徵依然與現在的黑猩猩十分相似,身材矮小,約1.2米,腦容量僅僅400毫升,仍然是朝天鼻,即鼻端塌陷,鼻孔朝天,但它與黑猩猩有著根本的不同,就是她可以兩足直立行走,從而邁出了向我們人類演化的一小步,阿迪的這一小步,卻開啟了人類進化的一大步。

經過240多萬年的演化,在基因變異的前提下,經過自然選擇的作用,阿迪他們經過阿法南方古猿、能人階段進一步向人類進化,最著名的是出現在非洲的匠人,屬直立人種。 匠人生活在200萬~80萬年前,身材高大,約1.83米,身形修長,適合熱帶生活,頭大,腦容量明顯增大,約1000毫升,上肢明顯比下肢短,基本與我們一樣,主要在林間開闊地帶或稀樹草原生活,跑動更快,褪去了濃黑的體毛,皮膚黑色,鼻端隆起,更多捕獵,吃肉增多,學會了用火,吃烤熟的肉和植物的根莖,由於吃烤熟肉的增多,食量明顯減小,匠人胃也由桶狀變小,在形態特徵上,更加像人類。 後來匠人演化成海德堡人。其中歐洲海德堡人演化成尼安德特人,簡稱尼人。非洲海德堡人演化成智人。



尼人的身體比例

尼人與我們現代人的最近直接祖先,智人,雖然都由海德堡人演化而來,但二者在許多方面,表現明顯的不同。 尼人,身高1.65米,體型敦厚壯碩,小腿長於大腿,跑動不快,雖腦容量明顯大,約1750毫升,但語言能力弱,群體性不高,擅長獨立作戰,就是由於尼人的這些缺陷,後來被智人消滅或趕跑。

智人,繼承了匠人的優質基因,身形高大,腦容量雖不如尼人,但聰明,語言豐富,善於溝通,適於團隊作戰,擅長運動,更會製作精良的武器,所以,經過多次的戰爭,最終智人將尼人趕出他們的居住地,並被消滅。



人類演化與身體比例的變化圖

現在總結一下身體的比例與人類演化的關係。從森林古猿—地猿始祖種—阿法南方古猿—能人—匠人—海德堡人—智人,身體由矮小1.0米變得高大1.83米,腦容量由不足200毫升到1600毫升,上肢由長變短,由長於下肢到短於下肢,下肢由短變長,上身由桶狀變為倒三角狀等,由敦厚結實(尼人)變得高挑修長(智人)。頭顱由小變大,鼻端也由塌陷的朝天鼻變得突顯高挺,由濃密的毛髮變得光滑等。


賽翁

首先,人不是進化來的,而是一直都在退化。

挪亞時候的大洪水以前的人,亞當活了930歲,塞特912歲,以挪士905歲,該南910歲,瑪勒列895歲,雅列962歲,以諾365歲(並不是老死的,而是被神接走的),瑪土撒拉969歲,拉麥777歲,挪亞950歲。基本上都是八九百歲。

大洪水以後,人類的壽命急劇下降,閃600歲,亞法撒438歲,沙拉433歲,希伯464歲,法勒239歲,拉吳239歲,西鹿230歲,拿鶴148歲,他拉205歲,亞伯拉罕175歲。

通過古代的遺蹟如金字塔之類的,中國的中醫等學說,就能明白古人的智慧是遠勝於現代人的。雖然中間有斷層,在短期看來好像人類是在進步,但其實每一項進步都帶來一項問題。

即使是問題中提到的身體比例,也是人退化的一個證據,因為我們看到每一種動物,不管他們長什麼樣,從外形和功能上都是很完美的,而人類如果脫了衣服來看,其實都沒有什麼很完美的。

原因就在於人都是罪人,罪使人變醜,生病,甚至影響子孫後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