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和多米尼加,兩國分割一島為何貧富差距嚴重?

lotea

加勒比海中的伊斯帕尼奧拉島(海地島)面積超過7.6萬平方公里,是僅次於古巴島的第二大島,這個島西邊是海地,東邊是多米尼加,形成了一黑一白,一貧一富兩個截然不同的國家並存的獨特現象。島西邊的海地了全球最不發達國家之一,非常貧困;而東部的多米尼加雖然沒有那麼富有,但是相對於海地還是發達很多,其人均經濟是海地的10倍。



西部的海地,是美洲最早獨立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黑人為主體的共和國。全國94%以上都是黑人。當年海地獨立以後,將殖民者的土地全部都分配給了黑人。然而,海地常年乾旱,各種自然災害不斷,而當地因為西方勢力的介入也是內戰不斷,經濟一直非常落後。


近些年,雖然海地也各種鼓勵吸引外國投資,但是海地本地治安環境惡劣,經常發生暴亂,讓大量外國投資者望而卻步。

島嶼東部的多米尼加,於1844年脫離海地的管制而獨立,混血佔總人口75%,白種人佔16%,剩下是黑人。多米尼加雖然經濟不發達,但是整體上也還算過得去。其製糖業在加勒比僅次於“世界糖罐”古巴。

上世紀後期,多米尼加大力發展旅遊產業,利用當地優美的自然風光吸引大量外來遊客。多米尼加雖然經濟比較落後,但是當地環境安定,而且消費水平也不高,所以其旅遊業蓬勃發展。遊客總量佔據整個加勒比地區的47%,算得上是加勒比海的“小康之國”。

最後,澹奕認為,造成伊斯帕尼奧拉島東西貧富差距巨大的主要原因還是社會環境。論自然災害,兩國同出一島;論資源,也並沒有多大差距。主要還是因為多米尼加社會更加安定,所以才能讓經濟發展起來。


澹奕

在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區,有一個面積僅次於古巴的第二大島,叫伊斯帕尼奧拉島,又名海地島或者西班牙島,中國人也許對這個名字比較陌生,但是在2010年這個島名卻傳遍了大江南北,那一年海地發生七級強震,二十多萬人喪生,八名中國維和人員犧牲,當時的電視畫面中不停傳出的是海地滿目瘡痍,家園盡毀,流民遍地的悽慘畫面。我們不禁要問,這到底是怎麼樣一個國家,在遭遇地震時竟如此不堪一擊?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說道說道萬里之外海地島的故事!



天堂與地獄並存

人們常常說海地島是被天堂和地獄分割的地方,西班牙人把東邊的多米尼加奉獻給了上帝,卻把西邊的海地送給了魔鬼。我們看一組數據就知道人們為什麼會這麼說了:2016年海地人均GDP不到800美元,多米尼加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海地是現在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日平均收入只有一美元,而多米尼加已經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平均收入是海地的八倍,旅遊業和農業發達,人民生活水平較高,嫣然一副加勒比明珠的姿態。現在只要從海地向東跨越一條筆直的看起來幾乎毫無意義的邊界線,人均壽命立馬增加13歲。


(海地的居民區)

海地全國75%的人口生活在赤貧狀態,只有20%的居民能用上自來水,文盲率高達80%,只有25%人算得上有個工作,失業率高達75%。海地槍支氾濫,犯罪率居高不下,殺人、販毒、搶劫、強姦、綁架司空見慣,在海地將近一半的婦女和女童都被強姦過,婦女以子女參加黑幫和賣淫組織而高興,時至今日,海地已經成為了危險和貧窮的代名詞,提到這個國家,自然而然就聯想到犯罪和貧窮。


(兩國國境線,海地一邊因為濫砍濫伐植被幾乎消失,而多米尼加這邊卻是鬱鬱蔥蔥的熱帶雨林)

兩國曆史淵源

海地島是當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地方,也是西班牙人最先殖民的地方,多米尼加的首都聖多明各就是當年哥倫布建立的,距今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是加勒比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城市。

(聖多明各)


(聖多明各)

海地島最初是由印第安泰諾人所佔據,後來西班牙人殖民基本毀滅了土著印第安人部落,海地島成為西班牙人的第一塊海外領地,隨著西班牙先後消滅阿茲特克和印加帝國,殖民重心逐漸轉向南美內地,海地島地位下降,歐洲海盜逐漸開始侵蝕這塊土地,其中以法國為主,17世紀,西班牙和法國簽署條約將海地島的西部地區劃給了法國,從此東西部便走向了不同的歷史軌跡。1804年海地在黑人革命英雄杜桑盧維杜爾

的帶領下成為了拉丁美洲第一個獨立的國家,創造了一段輝煌的歷史,而東邊的多米尼加也在1844年宣佈獨立。
(杜桑盧維杜爾)

天堂與地獄的背後

自從19世紀相繼獨立以來,在同一個島上,一條人為劃分的筆直的線分開的兩個國家在幾乎相同的基礎上分化出了一個天堂一個地獄,到底是什麼導致了這樣一個結果?

第一、人口

海地的人口95%都是黑人,而這些人口基本上都是法國人從西非運來的黑奴的後代,受教育程度和人口素質較低,在這些人中多信奉伏都教,這個教派認為只有沒用的人才整天勞動,所以海地人一般比較懶惰,勤勞致富基本沒戲。多米尼加人口大部分是西班牙人的後裔,黑白混血和白人佔據大多數,人口素質比較高,受原始宗教影響小,相對來說更加勤勞。
(海地生活)

第二、政體

雖然兩國都是所謂的民主政體,但是海地自從獨立後一百多年來就一直處於動亂之中,領導人也沒有什麼作為,唯一一個比較有魄力的總統熱弗拉爾也在1867年的動亂之中被迫辭職,海地直到1996年才民主選出了自己的總統,經濟幾乎沒有多少發展。東邊的多米尼加雖然在最開始也不穩定,但是在20世紀初期經歷了美國軍隊的獨裁統治後,國內趨於穩定,在美軍撤退後逐步實現了自己的獨立民主,其後的政府充分利用了自身的優勢大力發展旅遊業和製糖業,實現了華麗轉身。
(多米尼加海灘)

第三、資源

海地面積只有多米尼加的一半左右,海地島西部平原較少,耕地有限,難以維持海地人口的高增長,導致了越窮越生,越生越窮的惡性循環。而多米尼加的沿海平原和高山谷地較多,適合種植面積也更大,人均耕地面積更是遙遙領先。在礦產資源方面,多米尼加的中部山脈地區一直以來都是優質黃金礦產地,在17世紀一直是西班牙人淘金的火熱之地。


軍史吐槽君

在加勒比海中有一個叫伊斯帕尼奧拉的島,該島是加勒比海僅次於古巴的第二大島,該島的西邊是海地,東邊是多米尼加共和國。兩國雖共享一島,但是兩國的貧富差距卻是十分的驚人。

海地東部與多米尼加共和國接壤,南臨加勒比海,北瀕大西洋,西與古巴和牙買加隔海相望,總面積27750平方公里,人口1085萬,黑人佔比達95%。2017年GDP是83.6億美元,世界排名135;人均GDP是771美元。

多米尼加共和國位於加勒比海伊斯帕尼奧拉島東部,西接海地,南臨加勒比海,北瀕大西洋,東隔莫納海峽同波多黎各相望,總面積48442平方公里,人口1065萬,以印歐混血人和白人為主。2017年GDP是748.7億美元,世界排名67;人均GDP是7030美元。

從兩國的基本數據來看,多米尼加共和國國土面積是海地的1.75倍,兩國人口相差不大,但是2017年GDP 不管是總量,還是人均,多米尼加共和國卻是海地的9倍,差距之大讓人難以理解。

今天銘蘇先生就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造成兩國貧富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

第一、海地治安條件差,多米尼加治安環境良好。

海地經常發生軍事政變,導致政權頻繁更替,政局不穩,社會混亂,再加上槍支氾濫,使社會治安狀況惡化,聯合國維和部隊長期駐紮該國。而多米尼加共和國國內政局穩定,社會治安狀況良好,而良好的社會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

因此前往該國投資和旅遊度假的人明顯多於海地。

第二、多米尼加國土質量優於海地。

海地山地佔全國面積的75%,僅沿海和沿河有狹窄平原,不利於開展經濟活動,然而卻有70%以上的人口從事農業,全國糧食都不能自足,足見農業生產效率有多低。多米尼加境內雖然也多山脈,但是山脈之間卻分佈著大量的谷地,這些谷地土壤肥沃,適合多種農業種植。同時還有加勒比海海岸線平原,平原內有許多甘蔗種植區。

總體來說,多米尼加的國土質量比海地好的太多,目前海地有上百萬人在多米尼加打工,從事各類農業種植活動。

第三、海地經濟發展質量比多米尼加差的多。

海地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基礎設施嚴重滯後,失業率高達75%,嚴重依賴外援。多米尼加目前形成旅遊業、出口加工業和僑匯三大經濟支柱,旅客量佔全加勒比海地區的47%,農業以種甘蔗為主,工業以製糖、捲菸為主。

第四、人口質量多米尼加優於海地。

兩國人口都有上千萬,但是海地的文盲率達到50%,也就是說海地有500萬人都是文盲;而多米尼加的文盲率只有10%左右。人口受教育程度直接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

而海地人口中95%的是黑人,黑人在受教育和參加工作的積極性大家都很清楚,難怪75%的高失業率,不知道他們一天閒著都幹嘛。多米尼加黑白混血種人和印歐混血種人佔73%,白人佔16%,黑人佔11%,不管是受教育程度,還是整體國民素質都高於海地。

綜上,一個國家要想經濟發展的好,需要具備適合的發展政策,穩定的政治環境,良好的社會治安,高素質的勞動力,可供開發的資源等因素。從總體上來說,多米尼加各方面都比海地有更大的優勢,所以比海地富裕也是自然的。


銘蘇先生

很高興為你解答。它們兩國都位於海地島上,這兩個國家的經濟雖然但不算富裕,但是單單兩國相比,經濟還是相差巨大的:多米尼加人均GDP大約為6700美元,摺合成人民幣在42000元左右,而另一邊的海地的人均GDP約為740美元,兩者相差9倍之多,這確實是比較奇怪的現象。



兩國雖然處於一個島上,人口構成和宗教信仰卻不太相同。多米尼加的人口以黑白混血種人和印歐混血種人為主,佔比73%,純白人佔比19%,純黑人佔比11%。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其中90%以上居民信奉天主教,其他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和猶太教。



海地,人口構成主要是黑人,佔比95%,黑白混血人種和白人後裔佔比5%,官方語言為法語和克里奧爾語,居民大多信奉羅馬天主教的佔80%,信奉新教的佔5%,其他人信奉耶穌教和伏都教。




介於雙方的自然環境和歷史背景差不多,但是雙方在人口構成上還是有挺大差別。或許,黑人兄弟對於建設富強國家的慾望並不太強烈吧……


鐵腕時局

一個海島,2個國家,經濟相差十倍不止,怪不得海地人感嘆:西班牙人來海地島,把東部的多米尼加奉獻給上帝,把西部的海地交給魔鬼。如今,海地一貧如洗,整個國家陷入絕望,而多米尼加則欣欣向榮、健康發展。多米尼加4.8萬平方公里,1065萬人口,人均GDP近7000美金,而海地2.7萬平方公里,1085萬人口,人均GDP僅僅700美元。

海地其實在西半球是一個極具榮耀的國家,它是世界上第一個獨立的黑人國家,也是拉美第一個、美洲第二個獨立國家,1804年就建立了共和國,它是由當初島上的黑奴反抗法國殖民統治而成立的國家,而且,相對東邊的西班牙殖民地多米尼加,它的條件要更好一些。

原本海地整個島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只是後來西班牙把西部一塊後來讓給了法國,法國從非洲引進大量黑奴來發展農業,經過100多年的經營,海地成為法國農業最發達的殖民地,黑人也越來越多。

1804年海地獨立之後,黑人佔了95%以上,他們把西班牙殖民者都趕了出去,土地分配給了黑人,但是它此舉使它喪失了大片海外市場,原先殖民者的優勢資源都沒了,建國之後,在土地分配、權力分享等方面內部意見不合,國家迅速陷入動亂,海地自1804年起,200多年,一直陷入頻繁的內戰和政變之中,幾乎就沒有穩定的時候,加上資源貧乏、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頻發,200多年來一直非常貧困,2010年席捲全國的海地大地震更是徹底摧毀了這個國家,有20多萬人死亡,至今重建工作困難重重,國家陷入絕望。

而多米尼加,雖然獨立之後也是經常經歷內戰和獨裁統治,但1960年代之後漸趨穩定,多米尼加國民70%以上是混血兒,還有16%的白人,黑人只佔十分之一,西班牙殖民統治留下了不錯的底子,加上國內自然資源非常豐富,風景優美,在旅遊業、出口加工業等帶動下,多米尼加的經濟狀況一直都保持較好的形勢。


雲中史記

海地本來是法國殖民地,是當時全世界外銷白糖最多的地區,相當富裕,但是財富都被法國人掠奪。

海地革命成功,驅逐法國人後,西方強盜集團集體抵制海地產品,包括白糖,海地經濟從此陷入困境。

後來美國給海地帶去“民主”以後,海地從此陷入貪腐混亂,越來越糟。

多米尼加政府也不是好鳥,但是沒有海地那麼爛,也沒有被西方強盜集團抵制。


mimidustie

黑人佔多數的有幾個富的,海地黑人佔全國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多米尼加屬混血人種,黑人比例佔百分之二十以下,雖然不是最發達國家,對比海地還是富多了,海地經過多年天災人禍折騰的差不多了,天災地震頻發,人禍杜瓦利埃父子獨裁多年,暴動騷亂不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下降,多米尼加相對社會穩定,經濟民生比海地好不少倍。


歸家的綿羊

兩國為什麼相差這麼多呢?原來,海地島最初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後來殖民體系崩潰。島上原來的黑人奴隸建立了海地國。他們各方面都落後,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外援生活。而多米尼加是原殖民地統治的延續,是原殖民者的後裔,他們即繼承了原殖民者的物質資源,也繼承了原殖民者的文化和科學技術。所以二國才有了那麼大的差踞。隨著人類整體的進步,相信以後這種情況會有所改步。

歡迎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