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們的嫡庶之分為什麼如此之大?

小主們的嫡庶之分為什麼如此之大?

前文《清宮戲裡的嫡庶之分,真的有那麼大差距嗎?》一文,談到中國古代的嫡庶問題,其實並沒有電視劇裡表現的那麼嚴重,並在文章末尾處說到這種電視劇創造的“嫡庶之分”並非是中國歷史上存在的,而是李氏朝鮮的歷史觀念。有很多朋友給我留言,對此事有不小的興趣,想讓我再次發文專說該題,其實我對李朝的歷史並不很熟,就此問題特意請教了我們所對李氏朝鮮有比較深入研究的桂東師弟,獲悉了原委。

小主們的嫡庶之分為什麼如此之大?

小主們的嫡庶之分為什麼如此之大?

朝鮮半島在古代一直是中華文化的鐵粉,很多禮儀、文化都學自中國,嫡庶之分這種宗法制度自然也不例外,尤其中國自宋代以來,出現了程朱理學,強調“克己復禮”,主張“存天理滅人慾”,是以禮制作為一切行為的最高準則,也就是說不可以以人為本,而要以人文秩序為本,不要說為了禮制,人有多難受,禮制大於天,那都是應該的。

小主們的嫡庶之分為什麼如此之大?

小主們的嫡庶之分為什麼如此之大?

但發展到明代,以王陽明的“心學”為代表的對儒家思想的新的註釋在中國漸漸興起,這是一種異於朱子之學的思維,認為禮是外化的,心才是主旨,“吾心”即是良知,即是禮。這樣一來,對於“存天理滅人慾”的思維有了不小的放鬆,禮制綱常雖然依舊是人們的行文準則,但不再捆綁地那麼緊了。與此同時,在把“禮”外化了之後,王陽明還提出了“至樂”的思想,雖然他說的這種“至樂”超越於老百姓一般理解的“七情之樂”,但在一定程度上,把壓制人天性的精神桎梏放鬆了,多少有點類似於同時代歐洲的文藝復興,所以在晚明時才有可能出現《三言二拍》、《金瓶梅》這樣的世俗文學作品。那麼三綱五常一類的禮制,至此時便基本不再發展了,有些還稍有放鬆,嫡庶之分這樣的宗法制在後來自然也就沒有太大的變化。

小主們的嫡庶之分為什麼如此之大?

不過在李氏朝鮮,對於王陽明的心學卻非常抵制,他們還是一如既往地遵循程朱理學,這種思想的分野也正是出在中國明代心學大發展的正德、嘉靖年間,也就是他們的中宗時代,而且越走越遠,還有不少李朝的士大夫認為明朝是世風日下。嫡庶之分的宗法制,作為禮制的一種重要表現,在當時的思維之下,於此時開始了與中國的不同發展,且越演越烈。禮制的地位越高,嫡庶的分別也就越大,把禮作為至高無上的行為準則,宗法制就越嚴苛,更何況那些嫡出的掌權人,有了這樣的理論基礎,他們又是既得利益者,對於這樣的禮制就更加推崇,漸漸地,李朝社會也就發生了變化。我們看到很多韓國的古裝戲裡,庶出的子女當丫鬟伺候人,這類現象就是在這樣的變化下慢慢形成的。

小主們的嫡庶之分為什麼如此之大?

李氏朝鮮的嫡庶思想雖然源於中國,但在明代開始出現了區別,這其實是始自對儒家思想認識上的巨大分野。一方主張放鬆桎梏,一方則要把“存天理滅人慾”堅持到底,所以在中國明清的歷史上,嫡庶之分便不再發展了,而朝鮮則發展到了庶流毫無地位可言的地步。那麼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清宮劇裡,把嫡庶之分說的天大,實在是把屬國的思維強加在了天朝的腦袋上,張冠李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