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將衛青最初並非漢武帝的領兵首選

在漢武帝朝,有一位名人的經歷,為我們理解衛氏家族的地位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

此人名為主父偃,那是非常之有才,《史記·主父偃傳》的說法是:

所言九事,其八事為律令。

秦漢以律令治天下, 主父偃在布衣時所上的九條建議,有八條成為國策,可以稱作“國士”了,然而,在這之前的遭遇卻並不好,《史記·主父偃傳》:

孝武元光元年中,以為諸侯莫足遊者,乃西入關見衛將軍。衛將軍數言上,上不召。資用乏,留久,諸公賓客多厭之,乃上書闕下。朝奏,暮召入見。

這段話的重點是,主父偃開始時做的是衛將軍,也就是衛青的賓客,不想,衛青多次向皇帝推薦,漢武帝竟然不召見,等到他自己闕下投書,早上送上去,傍晚就召見了。

一代名將衛青最初並非漢武帝的領兵首選

電視劇《漢武大帝》中的主父偃

拆解一下,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衛青還沒有被任命為大將軍,其官職也無法確定,只知道他在建元三年至元光六年之間,曾任建章監、侍中,後來升遷為太中大夫。

按照《史記·外戚世家》的記載:

上憐之,復幸,遂有身,尊寵日隆。召其兄衛長君、弟青為侍中。

也就是說,衛子夫的長兄衛長君也與衛青一同被封為侍中,這個官職在漢武帝的時代是一個“加官”,加此官者可出入宮廷,擔任皇帝侍從。《齊職儀》載:

漢侍中掌乘輿服物,下至褻器虎子之屬。

也就是說侍中是皇帝近臣,掌管皇帝的車、轎、衣服、器物等,甚至還負責給皇帝端尿盆(褻器虎子),但也可以在備天子顧問的時候參與朝事。

就職務等級來說,侍中為加官,類似於後世的“御前行走”,衛青的本官建章監卻無從稽考,只能根據類似的職務進行推測,由於建章宮此時仍未修建,應只是上林苑中的一個離宮別園,參考東漢的“濯龍監、直裡監”,這個“監”按照《後漢書》的說法是類似《漢書》所說的“尉”,也就是具備一定軍事和監獄管理職能的職務,比如濯龍監雖然是東漢皇帝的“園”,但其中也有兵器工廠,秩四百石,

而衛青之後擔任的太中大夫則是秩比千石,掌議論,為郎中令(漢武帝還未改名光祿勳)的屬官,還是天子的近臣。

也就是說,元光元年主父偃投靠的衛青,應該已經是太中大夫的職位,但是,推薦人才這種正經事兒,漢武帝還根本不把他的意見當回事。

正如《史記》、《漢書》的《佞幸列傳》裡都寫到的:

衛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貴幸,然頗用材能自進。

衛青、霍去病皆愛幸,然亦以功能自進。

貴幸、愛幸或有之,信重則就那麼回事。

一代名將衛青最初並非漢武帝的領兵首選

電視劇《漢武大帝》中的衛青

真正的轉機,來自於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的馬邑之謀,《漢書·武帝紀》:

春,詔問公卿曰:“朕飾子女以配單于,金幣文繡賂之甚厚,單于待命加曼,侵盜亡已。邊境被害,朕甚閔之。今欲舉兵攻之,何如?”大行王恢建議宜擊。夏六月,御史大夫韓安國為護軍將軍,衛尉李廣為驍騎將軍,太僕公孫賀為輕車將軍,大行王恢為將屯將軍,太中大夫李息為材官將軍,將三十萬眾屯馬邑谷中,誘致單于,欲襲擊之。單于入塞,覺之,走出。六月,軍罷。將軍王恢坐首謀不進,下獄死。

這是一場以1個公、3個卿主導的大策劃,太中大夫李息和前面幾個比都是添頭,結果,讓人跑了……

四年後的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漢武帝改變了策略,《漢書·武帝紀》:

(春)匈奴入上谷,殺略吏民。遣車騎將軍衛青出上谷,騎將軍公孫敖出代,輕車將軍公孫賀出雲中,驍騎將軍李廣出雁門。青至龍城,獲首虜七百級。廣、敖失師而還。

《史記·衛將軍霍驃騎列傳》: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青為車騎將軍,擊匈奴,出上谷;太僕公孫賀為輕車將軍,出雲中;大中大夫公孫敖為騎將軍,出代郡;衛尉李廣為驍騎將軍,出雁門:軍各萬騎。青至蘢城,斬首虜數百。騎將軍敖亡七千騎;衛尉李廣為虜所得,得脫歸:皆當斬,贖為庶人。賀亦無功。

過往不少人都說衛青此時的職務已經僅次於大將軍,其實不然,這個車騎將軍的職位,應該與漢初類似,屬於臨時派將,他和公孫敖之前的職務都是太中大夫,不可能還沒有功勞就飛躍到九卿公孫賀和李廣之上,至於《史記》和《漢書》年份的差別,此處應該以《漢書》為確。

一代名將衛青最初並非漢武帝的領兵首選

電視劇《漢武大帝》中還未發跡的衛青

平心而論,此次出征的規模並不大,斬獲更是很一般,按照秦代的軍法,《商君書·境內篇》:

其戰,屯長百將不(也有版本寫作必)得斬首,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論,百將、屯長賜爵一級。

衛青帥10000騎兵出擊,按照百將(100人,姑且不考慮步兵騎兵編制區別了,騎兵比步兵同級編制小)也該有3300顆首級才夠升爵一級。可以說,此次軍事行動最大的價值,真是就是衛青在一群矮子裡襯出了能力,讓不滿三十歲的漢武帝又一次“賭贏了”。

按照《史記·外戚世家》的說法:

衛子夫已立為皇后,先是衛長君死,乃以衛青為將軍,擊胡有功,封為長平侯。

什麼意思?就是說,衛子夫登臨皇后寶座,因為長兄衛長君先死掉,才以“冒姓”的弟弟衛青為將軍擊匈奴。

《漢書·外戚傳》嫌寫得不夠明白時間關係,梳理了文字:


先是,衛長君死,乃以青為將軍,擊匈奴有功,封長平侯。

換句話說,漢武帝“擊胡”的首選,其實應該是“衛長君”,而非衛青,只是元光六年的戰場試煉表明,衛青才是真正的軍事幹才,緊跟著就開始大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