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腹心 多彩祕境 玉溪山水登上《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雲南腹心 多彩秘境 玉溪山水登上《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雲南腹心 多彩秘境 玉溪山水登上《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撫仙湖

什麼叫多餘?

這裡是雲南腹心之地

哀牢山、雲貴高原聳峙

珠江、紅河兩大水系漫散

碧藍的湖泊群如從天上落下的翡翠

鑲嵌在廣闊的紅土地

溫潤的氣候、肥沃的土地、豐富的物產……

從史前文明的曙光

到數千年來多民族的匯聚

一代代人們在這片膏腴之地上

創造著美好富足的生活和絢爛的文明

這裡有——

綿延的大山

高原、深谷、河流、森林、風光……

特色的民族

古城、古道、史詩、工藝、民俗……

這是一片多彩秘境

待你親身體驗

雲南腹心 多彩秘境 玉溪山水登上《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玉溪示意圖

玉溪像一個微縮版的雲南

山嶺、盆地、湖泊

相錯相伴

共同演繹出

多樣、多彩的地理地貌格局

雲南腹心 多彩秘境 玉溪山水登上《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層層梯田沿著山勢而下 攝影 / 羅涵

雲南腹心 多彩秘境 玉溪山水登上《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地質演化的精彩傳奇

玉溪,

地跨雲南中東部的高原區

與西部的橫斷山盆嶺區。

地勢西北高,東南低,

高者如主峰海拔3165.9 米的哀牢山,

低者如河谷海拔 327米的元江河谷。

在高低起伏的地勢之中,

蘊含著地質時代演進中的跌宕起伏。

雲南腹心 多彩秘境 玉溪山水登上《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玉溪以及雲南最古老的岩層在莽莽連綿的哀牢山,其主體由距今 26 億年至 16億年之間形成的變質岩構成,但這座山脈卻是伴隨著青藏高原的抬升,隆起於晚近地質時代。

雲南腹心 多彩秘境 玉溪山水登上《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哀牢山中遠山巍峨,白雲浮動 攝影 / 官朝弼

在南北兩大板塊的強烈碰撞下,青藏地區的地塊被向東擠出,在經過被擠壓束窄如蜂腰的三江並流區後,擠出的地塊向東南方向散開如裙襬,其中哀牢山為唐古拉山向南分支出的寧靜山 — 雲嶺 —點蒼山一派山脈的餘脈。雖為餘脈,但挾橫斷山之勢,依然巍峨高大。

作為紅河上游主幹的元江,緊貼哀牢山東坡、沿著紅河深大斷裂帶而行,如巨斧劃過大地,成為分隔雲南東西兩部分的“鴻溝” 。

雲南腹心 多彩秘境 玉溪山水登上《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紅河漠沙灣 攝影 / 郭建林

元江以西為滇西橫斷山區,山體走向呈西北向;以東為雲貴高原,由於受雲南山“字”形構造的影響,山體走向複雜,大體可分為南北向、西北向、東北向及南突的東西向,山體破碎。

地質時代的生命變化在撫仙湖東北岸的澄江帽天山裡有著深刻而精彩的體現,這裡是全球罕有的能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的古生物化石產地。

雲南腹心 多彩秘境 玉溪山水登上《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帽天山博物館 攝影 / 張本聰

保存在寒武系地層中距今約 5.3 億年的“澄江動物群” ,有 40多個門類 100 餘種化石,幾乎包括了今天地球所有現生生物門類的最早演化形式,是世界上僅有的三處最古老的保存有動物軟體組織遺蹟的化石產地之一,表徵了地球“ 生命大爆發”的最早起點。

雲南腹心 多彩秘境 玉溪山水登上《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湖盆交錯、山河掩映

哀牢山以東的雲南高原,

哀牢山以西的橫斷山南段,

盆地與山嶺相間交錯。

形成這種地貌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即地塊沿著斷裂發生抬升與沉降。

山是斷塊山,盆是斷陷盆,

山盆相伴,盆地匯水多成湖泊,

山嶺和盆地大都呈近南北延伸的長條狀。

雲南區域規模最大的斷陷湖盆群集中於滇中的昆明、 玉溪一帶和滇西的麗江、大理、祥雲一帶。滇中滇池、撫仙湖、杞麓湖、星雲湖、陽宗海、異龍湖六大湖泊中,撫仙湖、 星雲湖、 杞麓湖皆在玉溪境內, 陽宗海橫跨玉溪的澄江與昆明的宜良。

尤其是雲南高原最深、 蓄水量最大的撫仙湖, 水波星燦,雲煙浮動。早在明代,才子楊慎便寫下 “澄江色似碧醍醐,萬頃煙波際綠蕪” ,對撫仙湖的澄碧清澈讚歎不已。

雲南腹心 多彩秘境 玉溪山水登上《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玉溪境內的湖泊以琉璃萬頃的撫仙湖為代表 攝影/黃勘凌

需要指出的是,玉溪境內的湖泊,皆屬珠江上游的南盤江水系,與雲南其他屬金沙江水系、瀾滄江水系的湖泊相比,具有不同的地理格局。

這些湖泊皆是沿近南北走向的斷層而成的斷陷湖,這些斷層為地震活動帶。但人們無需為此談“震”色變,在人類生存的歲月中,破壞性強震畢竟只是有較長間隔期的短暫事件;另一方面,正是漫長地質時期的地震與斷陷,造就了廣闊的湖盆平原,成為了自古以來的宜居之地。

雲南腹心 多彩秘境 玉溪山水登上《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風光旖旎的撫仙湖 攝影 / 趙建彪

這些斷陷湖盆的一側,往往都有壯麗高聳的斷塊山, 如滇池旁之西山, 洱海旁之蒼山,撫仙湖湖盆東西兩側就是斷層崖或斷塊山地分水嶺, 呈人字形分佈, 湖中的天然小島 —— 孤山就是殘留的小斷塊山。

由山向湖,你可以看到斷塊山 — 斷層崖 —山麓溝口洪積扇 — 湖濱沖積平原 — 斷陷湖盆的完整地貌組合。由此也形成了波光浩渺,山水相映,田園秀麗,山崖峻峭,雄峰屏列的獨特景觀,既可憑湖眺望,也可登高俯覽,多樣景觀層層遞進,極富觀賞性。

雲南腹心 多彩秘境 玉溪山水登上《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滇中膏腴之地

氣候溫暖、陽光充足、土壤適宜。

特殊的高原環境,

使原產於美國弗吉尼亞

優質菸草品種 —— 大金元,

在上世紀 40 年代,

由蔡希陶博士引種到雲南玉溪後,

就好像找到了它的伊甸園,

在玉溪生長得健壯茂盛。

金黃油潤的菸葉,其色澤、香味、厚薄度都臻於完美,從而使以玉溪領銜的雲南,發展成世界上最宜菸草種植的五大產區之一。

但如果你認為玉溪僅以菸草著稱,那就大錯特錯了。這裡自古以來便是物產豐饒的土地,有“ 滇中糧倉”的美譽。

玉溪之名,就是因橫貫壩子的州大河河水澄碧透亮、如玉帶潺潺流淌在萬畝田疇之中,故而得名“玉溪”。

雲南腹心 多彩秘境 玉溪山水登上《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群山之間的稻田 攝影 / 官朝弼

這裡擁有廣闊的湖盆平原,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大部分地區氣候溫和溼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在15.6℃ —23.8℃ 之間,年平均降水量792—943毫米。23個山間盆地(壩子)遍佈全市各地,紅土地上173萬畝耕地種植著從糧食、蔬菜到花卉等多種作物。海拔 1400 米以下的亞熱帶河谷,更是得天獨厚、全國少有的“天然溫室”,盛產甘蔗、芒果、柑橘、咖啡、蘆薈等亞熱帶作物和冬早蔬菜。

雲南腹心 多彩秘境 玉溪山水登上《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滇中文化秘境

從農業的繁盛、聚落的形成、

早期文明的曙光、民族的遷徙,

到商貿的交匯融通,

滇中六湖所在的玉溪壩子上,

演繹著一出出紛呈的精彩。

這裡是雲南早期古人類生存繁衍的家園,例如撫仙湖畔的江川甘棠箐舊石器遺址。

這裡更是湮沒了 2000 多年、神秘絢爛的先秦至漢的古滇國文明的搖籃,例如撫仙湖畔的江川李家山遺址。

雲南腹心 多彩秘境 玉溪山水登上《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霞光與燈光交映下的現代城市路網 攝影 / 張本聰

這裡出土的牛虎銅案,既是古滇國青銅器的巔峰之作,也是世界罕見的青銅藝術珍品。以滇中六湖為中心的古滇文化、唐宋時期以洱海為中心的南詔 — 大理文化,堪稱雲南古代文化的耀眼雙璧。

玉溪恰好處在雲南中部的腹心地帶,北鄰昆明,是滇中通往滇南、滇西南以至越南、老撾、緬甸等地的要衝,歷史上是許多民族遷徙的通道,也是諸多族群選擇定居的場所。立體變幻的山川湖原,滋生出了依附不同地理環境的、斑斕多樣的民族文化。

新平、元江境內的花腰傣,因哀牢山和紅河河谷的隔離環境,成為別具一格的傣族分支,他們和其他傣族的習俗一樣,喜居於低海拔、濱岸親水的河谷平壩。哈尼族在元江河谷選擇比傣族村落更高的坡地聚居,由此也創造出了令人歎為觀止的梯田耕作方式與景觀。 雖然目前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哈尼梯田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內的元陽等地,但整個哈尼梯田景觀帶無疑也包括了玉溪境內的元江一帶。

雲南腹心 多彩秘境 玉溪山水登上《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花腰傣服飾 攝影 / 官朝弼

玉溪下轄的易門、峨山、新平、元江等縣,是雲南彝族的重要聚居區,彝族也是玉溪境內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他們或居於滇中高原海拔較高的山原區,或居於元江河谷兩岸的半山區。 峨山境內從唐代的彝族嶍峨部落到明清兩朝傳襲十三世的嶍峨祿氏土司,長達 780 多年,是玉溪境內較典型的彝族社會與歷史的標本。

忽必烈率軍徵雲南,滅大理國,在杞麓湖畔的通海縣河西鎮曲陀關,設立臨安、廣西、元江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駐紮重兵。元亡後,曲陀關及周邊的蒙古族人集聚於杞麓湖畔的鳳山之麓,使這裡成為現今雲南蒙古族最大的聚居地,並以此建立了興濛濛古族鄉。這裡的蒙古族自稱卡卓,數百年來與當地民族交融,經歷了由牧而漁而農的轉變,但又存留了蒙古族的語言、服飾以及那達慕等習俗,形成獨特的蒙古族卡卓文化。

歷史上因商貿、征戰、為政等,內地漢族移民也不斷進入雲南及玉溪,他們多居於湖泊周邊的平壩,農耕發達、漁業興盛、中原文化氛圍濃厚,也使湖濱地區名人輩出。憑藉富有的陶土、煤等礦藏,以及由內地帶入的陶瓷技術,這裡還形成了以玉溪窯、華寧陶為代表的獨特陶瓷文化,它與遍佈玉溪的少數民族陶文化交相輝映。

雲南腹心 多彩秘境 玉溪山水登上《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一點濃一點淡的青山環抱著撫仙湖 攝影 / 張本聰

撫仙湖是雲南高原尚未被汙染的一泓碧水,紅河河谷有著以雲南特有的綠孔雀為旗艦物種的多樣性生物群落,哀牢山也是尚存有原始森林生態系統的綠色寶庫;而千年的茶馬古道翻越莽莽哀牢、跨過滾滾元江, 串起了一個個古城、 古鎮、 古村,山間湖畔保留著多民族的原生態文化,梯田上回響著淳樸的古歌 …… 玉溪恰如一幅雋永的畫卷,值得人們細細欣賞與感受。而如何保護與養育這些自然資源、傳承古老多樣的歷史文化,將是我們面臨的考驗。

範曉,地質學家,四川省地礦局高級工程師

《中國國家地理》簽約作者

雲南腹心 多彩秘境 玉溪山水登上《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審核:楊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