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西安--兵馬俑(歷史傳說)

在陝西的西安有一個世界文明的景點,世界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秦始皇兵馬俑。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位於西安市臨潼區,距市區約35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陵墓(我國第一位皇帝,歷史考察通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陵園從秦始皇即位到去世修建時間達37年之久。陵墓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有內外兩城,南部是陵園的中心。內城方形,周長2525.4米,外城長方形,周長6294米,今墓冢為四方錐形,底部南北長515米,東西寬485米,高55米。


美麗西安--兵馬俑(歷史傳說)
美麗西安--兵馬俑(歷史傳說)​​​

著名的有美國前總統里根、克林頓,法國總統密特朗、希拉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德國前總統替爾佐克、前總理科爾,日本前首相竹下登、村山富市,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聯合國前秘書長加利等,數不勝數。

一號坑規模最大,呈長方形,是一個以戰車和步兵相間的主力軍陣。

二號坑在一號坑北側,平面略呈曲尺形,1976年發現,位於一號坑北側約20米處,是秦俑坑中的精華。

三號坑在一號坑西北,成凹字形,武士俑按夾道的環衛隊形排列,象徵古代的軍幕,是軍陣的指揮系統。

兵馬俑的歷史故事

據說秦始皇二十二歲統一中國後,就下令大規模地為他修建陵墓。因驪山風光秀麗,加上山陽產玉,山陰多金,金玉雙全,正符合他的迷信思想,所以他把墓地選在驪山北麓。他不僅從全國調來七十多萬“刑徒”,還從山東、河南等地徵來大量民夫。修建期間,秦始皇還下詔令李期提前徵集數千對童男童女準備為他殉葬。李斯見了詔書,嚇得目瞪口呆。他想,徵集這麼多人殉葬,必定會遭到百姓強烈反對。百姓一旦起來造反,秦朝江山難保。但如不照辦,得罪了春始皇,自己必死無疑。想來想去,只好上書說:“臣李斯,冒死直言,君徵如此眾多童男童女殉葬,必使天下騷亂,不如改用陶殉,以保大秦江山平安。”秦始皇覺得也有道理,就改變原意,立即下旨令李斯徵集全國能工巧匠,燒製規模宏大的出巡儀仗隊,而且要求燒製出的陶人陶馬要和真人真馬一樣大小。

幾天後,李斯從民夫中挑選出數百名燒製磚瓦的工匠,向他們宣讀了聖旨,命令他們按期燒好陶人、陶馬。如若不然,定殺不赦。

但是這些工匠只會燒磚瓦,誰也沒有燒製過陶人陶馬,他們試燒多次都沒有成功。一百多名工匠因此被砍了頭。在被殺的工匠中,有個老工匠想出一個辦法,在臨死之前告訴了他的兒子,要他單窯分段燒製。兒子含淚埋了父親後,便按照父親生前的囑咐,單窯單俑分段燒製,燒成以後再組合。採用這個辦法後,陶人陶馬終於燒製成功了。

試驗成功後,工匠們齊心協力,夜又繼日,把幾千件陶人、陶馬終於按期叢部燒製出來了,並按照李斯的要求,把這些陶俑排列成整齊的隊形。

秦始皇駕崩以後,秦二世胡亥繼承了帝位。他怕工匠們洩露墓中秘密,便暗地把秦始皇靈樞運入墓中,然後下令叫所有參加修建陵墓的人,一齊到墓中看戲,並領取賞金。可憐那些為修建秦始皇陵墓流血流汗的工匠、民夫和刑徒,全上了秦二世的當。他們剛剛走進陵墓,便活活地被封閉在墓中,成了殉葬品。傳說只有一個小夥子逃出來,他就是第一個把陶俑燒製出來的人。因為秦始皇陵墓裡的水道是他修砌的,所以當他見情況不妙時,便鑽進了水道,直到天黑時才逃出來。後來他流浪中關,依靠燒製瓦盆、瓦罐和瓦甕(關中放面的器具)為生。直到如今,這些陶製品在關中農村還很受歡迎哩。

兵馬俑的發掘故事

打井隊與“瓦盆爺”

1974年,當喧鬧的春天又一次來到驪山腳下的時候,西楊村一年一度的打井工程開始了。這天,生產隊長楊培彥和副隊長楊文學,來到村子西南邊柿園一角的西崖畔上。他們一會兒望望驪山的峪口,一會兒又環顧周圍的地形。用钁頭在一塊長滿刺薊的地面上,畫了一個大圓圈,這是為了隊上打井所確定的井口位置。

第二天,以楊全義為組長的6個青壯年勞力,就在畫圓圈的地點開挖了。

工程一開始挺順利的,可是想不到兩天之後就遇到了堅硬得像石頭一樣的土層;當挖到約3米左右的時候,又出現了一層厚厚的紅土。在3米深的土層下面突然出現紅土,這簡直不可思議。農民猜測說:“這莫不是先輩手裡的一個磚瓦窯吧?”

第5天,更奇異的景象出現了。正在掄著钁頭的楊志發,忽然在靠井筒西壁的腳下,發現了一個圓口形的陶器。“啊,一個瓦罐!”他驚叫了一聲。

最後挖出來的根本不是一個瓦罐,而是一個“瓦盆爺”。用普通話說,就是挖出了一個陶製的神像。

“西楊村挖出了神像”的消息,在方圓村子不脛而走,人們紛紛前來圍觀。年輕人打趣地說:“這可真應了1958年的那首民歌,挖到龍王爺的水晶殿上了。”老年人橫看豎看說:“這一定是地下的十八羅漢!”……

正在大家為這剛出土的“瓦盆爺”鬧得滿天神佛的時候,公社一個叫房樹民的水保員前來檢查打井。

“怎麼你們這口井打了這麼多的日子,還沒有打出水來?”水保員問。

“你看,我們打出了這麼個玩藝。”幹部社員指著一個俑頭給他看。

“啊,這是什麼?”水保員開始也愣住了。但他在仔細觀察了一下打井的現場後,很快地叮囑說:“這個井暫時不能再打了。”

“你們看,這些方磚不是和始皇陵附近出土的秦磚一模一樣嗎!”這個略具考古知識的水保員,第一次把這些陶俑和5裡之外的秦始皇陵聯繫在一起了。

“很可能是國寶”

接到水保員的電話後,縣文化館的3位同志當即飛車趕來。有一個約40歲左右的,名叫趙康民,就是專管文物的。他仔細地查看了這些“瓦盆爺”後,果斷地說:“什麼瓦盆爺,很可能是國寶!”說著,他取出自己隨身帶來的一疊麻紙,細心地將比較完好的俑頭、俑身和俑腿全部包紮了起來,放上車子。然後囑咐幹部、社員,要他們用蘿篩將井口旁那堆混有陶俑碎片的紅土,全部篩過一遍,以便將每一塊碎片都收集起來,連同弩機箭鏃隨後一併送交縣文化館。始而好奇、繼而高興的社員們,在送趙康民回縣的時候,禁不住紛紛問道:“這些玩藝是不是秦代的呢?”趙康民興奮地說:“現在還很難說。如果是秦代的話,那就是千金難買!”

第二天,裝滿6架子車的陶俑碎片,到了臨潼縣文化館。於是,全世界所有博物館都罕見的第一批特大陶俑的修復工作,就在著名的驪山華清池旁這個小小的文化館陳列室的一角開始了。

把一塊塊碎片找到一起,按照原來的茬口用樹脂膠又將它粘合起來,即使是姑娘的繡花也不能比它更細緻。這位年輕的考古工作人員夜以繼日地摸索著,細心地工作著,他要用自己的雙手把文物修復,待弄清個究竟後,再具文上報。就這樣,使得這個重大文物發現的消息,在兩個多月的時間內,還不為外間所知。

“連我自己還沒有完全弄清它,該怎麼上報?”年經的考古人員也不無道理。

“陝西省臨潼縣驪山腳下的秦始皇陵附近,出土了一批武士陶俑。陶俑體高1.68米,身穿軍服,手執武器,是按照秦代士兵的真實形象塑造的。

“秦始皇陵周圍以前曾出土過陶俑,但都是一些體積不大的跪俑,像這種真人一樣的立俑,還是第一次發現。特別珍貴的地方,在於這是一批武士。秦始皇用武力統一了中國,而秦代士兵的形象,史書上未有記載。這批武士陶俑是今年三四月間,當地公社社員打井時無意發現的。從出土情況推測,當時陶俑上面蓋有房屋。後來被項羽焚燒,房屋倒塌,埋藏了兩千多年。這批文物由臨潼縣文化館負責清理發掘,至今只清理了一部分,因為夏收,發掘工作中途停止了。……”

迅速採取措施

這則內部情況一經印發,毛主席、周總理以及中央有關部門的領導同志,很快地得知這一重大消息。僅僅幾天工夫,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同志的親筆批示就到了國家文物局:

“建議請文化局與陝西省委一商,迅速採取措施,妥善保護好這一重點文物。”

對這一重大發現還矇在鼓裡的國家文物局的領導幹部和工作人員,看到這個批示後,都彷彿有一種“失職感”。他們趕忙拿起電話筒和陝西省文管會進行聯繫,豈知陝西省文管會也是一片茫然!於是,7月6日,國家文物局文管處的處長陳志德等,便攜帶李先念副總理的重要批示直飛西安。

陳志德等到達西安後,席不暇暖,在和陝西省委的有關領導同志交談後,第二天就由省文管會的同志陪同,來到了現場。經過小規模的開掘,又有一批武士俑屹立於土坑之中。專家們一到現場就驚異得不可名狀。儘管他們經常天南海北的奔波,對文物的見識與閱歷堪稱廣闊,但此刻當他們站在這些“陶俑巨人”面前的時候,激動得不知說什麼好了。

這次考察,正式確定了由陝西省委指派有發掘工作經驗的同志,組成考古工作隊,繼續對現場進行認真的清理和發掘。根據這個決定,7月15日,由陝西省文管會、考古研究所等單位組成的秦俑考古隊,來到了西楊村。就從這一天起,國際考古史上壯麗的一頁揭開了。
美麗西安--兵馬俑(歷史傳說)美麗西安--兵馬俑(歷史傳說)

美麗西安--兵馬俑(歷史傳說)美麗西安--兵馬俑(歷史傳說)
美麗西安--兵馬俑(歷史傳說)美麗西安--兵馬俑(歷史傳說)
美麗西安--兵馬俑(歷史傳說)美麗西安--兵馬俑(歷史傳說)
美麗西安--兵馬俑(歷史傳說)美麗西安--兵馬俑(歷史傳說)
美麗西安--兵馬俑(歷史傳說)美麗西安--兵馬俑(歷史傳說)
美麗西安--兵馬俑(歷史傳說)美麗西安--兵馬俑(歷史傳說)
美麗西安--兵馬俑(歷史傳說)美麗西安--兵馬俑(歷史傳說)
美麗西安--兵馬俑(歷史傳說)美麗西安--兵馬俑(歷史傳說)
美麗西安--兵馬俑(歷史傳說)美麗西安--兵馬俑(歷史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