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是氣體組成的嗎?

幻雲迷霧

說起科學,很多人就犯怵,原因是科學的發現,常常會違揹人的直覺。比如,太陽如此巨大,又這麼沉,大家會認為是密度很高的物質組成的。然而,雖然科學家還沒辦法去挖一勺太陽到實驗室分析,但遠遠地通過光譜測量,科學家發現,這位寬容大度的王者,居然是由比空氣還輕的氣體組成的。

太陽上,約75%是氫,25%是氦,金屬元素僅佔約0.1%。氦在太陽上佔四分之一,但在地球上卻很稀少。而且,在很長時間內,人類甚至不知道地球上有這種元素,這還要感謝一位名為儒勒·詹森的科學家。1868年發生了一次日全食,這位科學家在觀測太陽的吸收光譜時,檢測到一條新的光譜吸收線,說明太陽上富含能夠吸收這種光的元素。這種新的元素,被命名為氦(helium),源於希臘語中的太陽“赫利俄斯(Helios)”。

很多人到旅遊景點都是各種買買買,但買回家後往往都扔在一旁,再也不看一眼。親愛的朋友,我並不建議你在太陽上購買任何紀念品——我甚至不想要提成。我可以負責地告訴你,不要買任何紀念品——因為在太陽上看起來不管多麼奇幻的東西,即使沒有被海關沒收的話,回到地球就也都黯然失色了。

剛剛說過,太陽上還有0.1%的金屬元素,它們洩漏了太陽的身世奧秘。太陽其實並不是宇宙中第一代形成的恆星,而是誕生於一顆超新星爆炸。太陽屬於第二代恆星,不僅燃燒氫,而且還燃燒氦和金屬元素。而第一代恆星是不會有這些金屬“渣渣”的。

在太陽過去50億年的生涯中,約一半左右的氫已經被消耗;隨著時間的推移,核聚變反應繼續進行,較小的原子將合併成更大的原子,較輕的元素也就被轉化成較重的元素。而所謂的金屬元素,也是通過核聚變,由能讓氣球飛起來的氫原子轉化而成的。不過,天文學上所謂的金屬,並不是你的不鏽鋼飯盒或手機電池,其實並非真的金屬,而是比氫和氦更重的元素——上次帶團太陽遊的時候,曾經有人騙我買過一個很貴的金屬保健洗腳盆,回地球后我在批發市場看見了同樣的盆子,而價格顯然要低得多。


火星叔叔鄭永春

太陽屬於恆星,根據光譜分析,它主要由氫和氦兩種元素組成,所以太陽主要是由氣體組成的,而為什麼與地球不同呢,這主要是因為氫是宇宙形成之初最先出現的元素,所以整個宇宙佈滿氫元素,在經過其他恆星作用以及超新星爆炸之後,其他元素才被創造出來。

在太陽系的形成之初,當時我們的太陽系還是銀河系邊緣的一團星雲,因為剛好隔壁的一個超新星爆炸才推動了太陽系內的星雲的集結,而最初較輕氫元素最容易吸引,而且數量也最多,所以很快就聚集了一大團的氫星雲,最終在自身重力下內核塌縮,氫元素間摩擦力產熱聚集越來越多,於是在高壓高溫下,太陽最終開始了恆星間常見的核聚變反應,之後就成為了我們常見的太陽。


新皮蛋

很多人都說,太陽是一個氣態的大火球,主要氣體物質是氫和氦.
然而,深刻的科學研究表明,事實並非完全如此;
太陽有三層結構,從裡到外分為:光球、色球層、日冕層;
我們平時肉眼看見的太陽,是光球.而色球層、日冕層要藉助科學儀器才能觀察到.
科學研究表明,太陽光球、色球、日冕三層的物質密度顯著不同.
最新研究表明,太陽的光球主要是固態物質為主,色球層主要是熔融(液態)物質為主,最外層的日冕層才是氣態(等離子體)物質為主,主要成份是氫和氦


苦澀的眼淚29

太陽是由熾熱氣體組成的,主要成分為氫和氦,能量主要來自內部的核聚變。由裡到外分別是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平時可見光主要來自光球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