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演員永遠都是演員,但有一種演員,最終活成了他們自己

2014年5月的勞動節,離夏天還有那麼幾天,張曼玉站在了草莓音樂節的舞臺上,

試著以一個音樂新人“復出”。

有些演員永遠都是演員,但有一種演員,最終活成了他們自己

有些演員永遠都是演員,但有一種演員,最終活成了他們自己

有些演員永遠都是演員,但有一種演員,最終活成了他們自己

草莓音樂節舞臺上的張曼玉

她衣著花哨,一股子朋克氣息,頭髮亂糟糟,幾乎遮住了臉。她要為大家獻上一曲搖滾版的《甜蜜蜜》,從來沒有人這麼惡搞過這首歌,對張曼玉來說,這也是第一次。

私下裡,她已經練了好幾次,她跑調了,但她沒有聽出來。“或許是壓力不夠,到了舞臺上就會好的。”她想。

結果,到了草莓音樂節的舞臺上,她唱的比日常練習時還要糟。

觀眾們的反應從一開始的萬眾期待變成了失望,這樣的演唱比鍵盤的電音聲線還要低八度。不僅一般觀眾們沒了興趣,歌迷們也沒了興趣。這與他們期待中的張曼玉差太多了。

或許,她一開始就不是唱歌的,她是演員。演員就是演員。

兩天後,她轉戰北京,繼續為歌迷們獻上曼玉式跑調歌曲。她這是怎麼了?是感情失敗後的過激反應麼?不,她並沒有過激。

她只是想做一個歌手。她換上了印花長裙,因為北京的天氣還有點涼,她又套上了黑色外套,依然搖滾範兒十足。

有些演員永遠都是演員,但有一種演員,最終活成了他們自己

有些演員永遠都是演員,但有一種演員,最終活成了他們自己

她笑著說,是啊,在上海的時候唱跑調了。這兩天,她一直在上網,看了好多如何唱才能不跑調的建議,但她不能保證這次開口就能唱好。“我演了20部電影依舊被媒體稱作花瓶,所以唱歌請給我20次機會。”

隨後,她開口了,調倒是沒跑,而是北京當晚颳大風了,級別六級,一時間飛沙走石。多虧老天爺,她為音樂節貢獻了第二次令人傷心的演出。

但這一次,沒人覺得音樂刺耳了。

這畢竟不是一場普通的即興演出,而是張曼玉在天命之年的大膽實驗,她打破了自我的限制,她在五光十色中的蹦蹦跳跳,她將手舉過腦袋,向淹沒在燈火中的大眾們致敬,讓他們跟自己一起High。

這一次,讀懂她的人發話了:“我不懂搖滾,但很敬重。我以為勇敢、突破、酷,就是搖滾的精神。她真的很酷!

一位女粉絲甚至說:“她就是我四十歲後想成為的女人!

這份勇氣,與30年前,張曼玉第一次參加“香港小姐選美大賽”時有什麼不同?唯一的不同,大概只有年齡的增長與老去的容貌。

1982年,張曼玉回香港度假。自從8歲與家人一起移居英國,她就很少回來了,她的童年是在英格蘭肯特郡度過的。儘管周圍都是英國人,但在家裡,她還是講了一口流利的粵語。高中畢業的假期裡,她去了倫敦,在書店裡做店員。

有些演員永遠都是演員,但有一種演員,最終活成了他們自己

早年的張曼玉

她回來,不過就是想給自己一段放鬆的時間。找個工作也不是不可能。後來,她還真的找到了工作,一家廣告公司看上了她,並讓她做兼職模特。她也不是很自信,廣告公司的人倒是挺看好她的。

1983年的一天,她看到了香港小姐選美大賽的廣告,上面寫著,只要選美勝出,就能獲得演戲的資格。

有些演員永遠都是演員,但有一種演員,最終活成了他們自己

1983年張曼玉參加香港小姐選美大賽

她很想參加,但不敢輕率報名。思來想去好幾天後,她還是報名了。因為她想演戲。她看了選撥資格,只要入選的,就算拔得頭籌,也有被留下,成為訓練生。也就是說,無論怎樣,只要走進這場比賽,她就有機會成為演員。

意料之中,她獲得了香港小姐亞軍。

這一年,她又回到了英國,代表香港參加“世界小姐選美比賽”,入了前15名。

這些靠挑剔少女美貌的比賽,條件苛刻,總是比來比去,提升了一部分女孩的視野,卻也不斷地打擊著另一部分女性的信心。但總算是給了張曼玉一張演藝圈的門票。

從此,她成了王晶導演眼中的“一張白紙”:一看就是毫無經驗,毫無心機,性格比外形更可愛。

從此,她的工作,就是出演大量的電視劇,沒心沒肺地演一個又一個“花瓶”。

觀眾對她的記憶,只停留在美貌上。

有些演員永遠都是演員,但有一種演員,最終活成了他們自己

他們會說,“哦,那個小妞,挺美的,我記得她。”

具體記得什麼,就不清楚了。

沒錯,她是花瓶,是小妞,但更是一個貨真價實的拼命三郎。

在電視劇圈子裡玩膩了,她轉戰大熒幕。這時期她的電影是《青蛙王子》和《緣份》,一聽名字就知道她的角色是什麼樣的:還是花瓶,完美的延續了她在電視劇時期的風格。

有些演員永遠都是演員,但有一種演員,最終活成了他們自己

《緣份》電影劇照

有些演員永遠都是演員,但有一種演員,最終活成了他們自己

1985年《警察故事》電影劇照

成龍說,“她總是最早一個到,最晚一個走,非常敬業。”到了1988年,她的敬業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那一年,她貢獻出了12部電影。

儘管匆忙,成績華麗,她還是“花瓶”張曼玉。觀眾們絲毫看不到她的付出與辛勞,因為它們完全沒有表現在演技的提升上。

她的表演,就像一瓶白開水,儘管整個瓶子裡都是水,但它在遠距離觀察的人的眼中,還是一空二白。白開水畢竟不是酒,不會愈久彌香。

就連張曼玉自己也說,“我進入電影圈的時候,對我來說,拍電影就是個遊戲,我對它一無所知。

在她眾多的嘗試中,《旺角卡門》是個特別的存在,這部電影是王家衛的處女作。銀幕上,她是一個不起眼的鄉下妹,到香港找她的表哥阿華,阿華收留了她之後,她就住在阿華的家裡。

有些演員永遠都是演員,但有一種演員,最終活成了他們自己

《旺角卡門》劇照

這次,張曼玉第一次感受到了角色的深度。

她像一束不染塵俗的光,穿梭在表哥阿華與朋友阿友的世界中,而他們的世界裡充滿混亂,黑暗,不得已,無論怎麼努力都處在社會的最低端。

不再大叫,不再咋呼呼的蹦蹦跳跳,她成了自己肢體語言的掌控者。透過那不經意間的一次一次回眸,你看到了她的心,她的嚮往,她的執著。她學會了演戲,也將自己的被掩蓋的天賦釋放了出來。

“在王家衛之前,做演員對我來說,只是做出反應,無緣無故的喊叫,像個孩子一樣無節制的哭。到了《旺角卡門》,我找到了感情的切入點。從這裡開始,我知道該怎麼演了,開竅了。

她決定將電影作為終生的藝術來追求,開始選一些能夠讓自己成長的電影。當然,張曼玉很幸運,她年輕時根本不用自己選電影,王家衛已經幫她選好了。

充滿濃濃回憶殺味道的《旺角卡門》結束後,她成為《阿飛正傳》的獨領風騷的女主角之一,而另一個女主正是劉嘉玲。

有些演員永遠都是演員,但有一種演員,最終活成了他們自己

《阿飛正傳》電影劇照

《阿飛正傳》是一場小人物的人生。他們都很年輕,都放蕩不羈,想要找個地方或者一個人的心靈來歇腳,又想大步流星的往前走。

停下是渴望,出走是使命,不過因為太年輕。

電影裡,張曼玉把痴情表現的一覽無餘。從這一刻,她才深深體會到,電影是需要全身心投入的。

一個演員,是需要發瘋的。你的每個眼神都需要發自內心,可你又不能百分之百的光展示自己,你必須成為那個角色本身,就像把肉與靈同時獻給自己的情人——相愛相殺的那種。

90年代,張曼玉的情人是《甜蜜蜜》,是《阮玲玉》。

有些演員永遠都是演員,但有一種演員,最終活成了他們自己

《甜蜜蜜》劇照

她是獨領風騷的一代影星,而整個電影行業興興向榮,發展迅速,但不像如今好萊塢這樣靠炫目技術賺錢,那時的導演與觀眾都很樸實,渴望更好的電影,渴望更真誠的製作,互相之間有種古怪的默契。

1992年,張曼玉拿到了她生命中第一個重要的獎項,柏林電影節最佳女主。張曼玉成了三大國際電影節上第一個獲此榮譽的亞洲女明星。是《阮玲玉》成就了她。

有些演員永遠都是演員,但有一種演員,最終活成了他們自己

《阮玲玉》劇照

但她沒有停住腳步,她才28歲,她還有精力追尋更具深度的表演。

她放棄了那些冷颼颼的文藝片,轉而選擇《新龍門客棧》,成了一個黑店老闆娘,風騷,浪蕩,義氣,卻又非常潑辣。

有些演員永遠都是演員,但有一種演員,最終活成了他們自己

有些演員永遠都是演員,但有一種演員,最終活成了他們自己

《新龍門客棧》劇照

黃建中說,“金鑲玉是我最喜歡的角色。沒有這個黑店老闆娘,整部電影就拍不下去,更沒有了生氣和野味。”

那一刻,張曼玉就是金鑲玉,是整片無聊荒漠上唯一的金色花朵,她殺人越貨的本事花樣百出,勾引男人的手段更是大膽出位,就算隔三差五就要把他們一個個全剁了,做成肉包子,還是讓人垂涎欲滴。

《新龍門客棧》就是武俠片中最偉岸的豐碑。從此以後,女人們無論嫵媚,妖嬈,還是毒辣、神經,都有張曼玉的影子,誰也逃不過。

張曼玉把別人繞了進來,自己卻說走就走。她完全是一個反主流文化的人。

有些演員永遠都是演員,但有一種演員,最終活成了他們自己

有些演員永遠都是演員,但有一種演員,最終活成了他們自己

《青蛇》劇照

1993年,她是《青蛇》裡不懂世事的青蛇,遊戲人間,不計後果,學著長大,卻讓別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之後,她又跑到《東邪西毒》裡,慵懶的靠在窗戶邊,自言自語地訴說著自己的情事。

有些演員永遠都是演員,但有一種演員,最終活成了他們自己

《東邪西毒》張曼玉的獨白

很多人都說看不懂《東邪西毒》,但看到張曼玉的獨白,你會發現,根本不需要去“懂”這部電影,它是一種存在,關於愛情,關於失去,關於陰差陽錯,關於所有人再回不去的情竇初開的年華。很多人只能用哭泣來懷念,而她說出來了你的心裡永遠說不出口的字字句句:

有些演員永遠都是演員,但有一種演員,最終活成了他們自己

《東邪西毒》張曼玉的獨白

當90年代溘然長逝時,誰也無法預料,那段時光是多麼寶貴。

但誰都看得出來,張曼玉成長為真正的演員了。她離現實更遠,超越了她自己,也超越了整個亞洲電影圈。

2000年,她用花樣繁多的旗袍征服了整個西方,《花樣年華》成了時尚中永恆的東方之美。

有些演員永遠都是演員,但有一種演員,最終活成了他們自己

有些演員永遠都是演員,但有一種演員,最終活成了他們自己

《花樣年華》劇照

而在2004年,她出演了自己的前夫導演的《清潔》,成了戛納的影后。

有些演員永遠都是演員,但有一種演員,最終活成了他們自己

《清潔》電影劇照

人生與電影一樣風光無限,是什麼感覺?

張曼玉說,“沒有什麼感覺,我想休息了。

蝴蝶已經破繭而出,需要休息了。於是她推掉了賈樟柯的《刺青》,推掉了許鞍華的《妾的女兒》。她對文藝片已經沒了動力,她不知道是否還能爆發出真正的演繹才華。她已經40歲了。

有些演員永遠都是演員,但有一種演員,最終活成了他們自己

老了之後的雞窩頭

《紐約時報》採訪她,她說,“從整個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我沒有真正享受過自己的生活。我在一年之中拍攝10部電影,片場和汽車成為我睡覺的地方。現在,我雖然已在電影界獲得一些成績,但我覺得,如果從現在開始還不能為自己活著的話,就有些晚了。

做了半輩子的演員,如今她最想扮演的,是自己。你可以說她任性,說她不自量力,但不得不佩服她的勇氣。

她選擇了音樂,選擇了即興表演。

有些演員永遠都是演員,但有一種演員,最終活成了他們自己

張曼玉與她的樂隊成員

因為在舞臺上,你就是一個人,縱然臺下無數觀眾,只要一開大燈,一切就消失了,你只能看到你自己,看不到更遠的黑暗。嘲弄,喝彩,鼓掌,支持,都不見了。像是進入了自己心靈的黑洞,被巨大的旋風拍打著,不斷剝離著那不屬於歌手的那部分自我。

這個過程無疑是痛苦的,像是重裝上陣,重頭來過。像是感情,初見,熱戀,分手,然後再次陷入別人的懷抱,每一次都需要無上的勇氣。

但張曼玉從未退縮過,容顏不斷老去,她卻更自信了。

有些演員永遠都是演員,但有一種演員,最終活成了他們自己

“人不是一定要美,而是要有意思,做人做事有意思。我覺得美不是一切,它很浪費人生。美要加上滋味、加上開心、加上別的東西,才是人生的美滿。”

她向人們證明,她不僅擁有電影,還可以擁有其他。她可以是影響全球時尚界的十大明星張曼玉,更可以是跑調女王張曼玉。

50歲,她的人生有了新宣言:我做我喜歡的事,你別管。

她說到做到。2007年,她交了新男友,她毫不忌諱的承認:“我是個愛情至上的人。

為了與男友住在一起,她搬到了北京。

有些演員永遠都是演員,但有一種演員,最終活成了他們自己

每天,她與男友的日常就是走路或者騎自行車,在北京胡同裡繞來繞去。她還打算去做地鐵。

“這麼多年的明星生活,我發現自己離真實的生活太遠了。這樣下去是不對的,我需要這些經歷去積累人生。搭地鐵,我看到了別人的生活,這就是收穫。”

因為愛,她演出了《清潔》,但選擇與前夫一起成就電影。

因為愛,她選擇了北上,也不管自己是否適應北方生活。

而這份愛中,也包括她對自己,對生活的非凡的熱情。

謝霆鋒的《十二道鋒味》開播許久,多年不在熒幕上出現的張曼玉又冒出來了,這次她化身“吃貨”,陪謝霆鋒逛遍了倫敦。

有些演員永遠都是演員,但有一種演員,最終活成了他們自己

張曼玉與謝霆鋒

再次與男友分手的她,從未參加過真人秀,卻玩兒得遊刃有餘。她在雙層巴士上吃塗了厚厚一層黃油果醬的麵包。走過咖啡店,又與謝霆鋒點了巧克力咖啡——上面有一層滿滿的巧克力和黃油。她享受生活的標準是逛遍各種美食集市,把所有熱量爆棚的食物都嚐個遍。

有些演員永遠都是演員,但有一種演員,最終活成了他們自己

與謝霆鋒一起,她在塗鴉

她說,“我只是喜歡演戲,不喜歡做明星。”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輕鬆,愉快,不斷滿足著突如其來的願望。

如今她老了,有的人只看到了她臉上的皺紋,看她的骨瘦如柴與煙不離手。她卻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她的爆炸頭,她對亞文化的熱衷,她那散發著搖滾精神的酷,超越了年齡與性別的限制。

有些演員永遠都是演員,但有一種演員,像張曼玉,最終活成了他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