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麥幾月份的分櫱是無效分櫱?

收穫94826596

冬小麥幾月份的分櫱是無效分櫱?

農村每年都種冬小麥,犁地,施肥,播種,打藥,澆水,然後就等著收穫金燦燦的小麥,似乎很簡單;然而,有的人每畝地收穫小麥四五百斤,有的人每畝地卻能收穫四五百公斤。這是什麼原因呢?

種過麥子的農民都知道,決定冬小麥產量的關鍵因素是每畝地小麥的麥穗數量,以及麥穗的大小。麥穗越大,麥穗數量越多,小麥的產量越高。反之,則產量越低。

影響小麥穗多,穗大的原因很多;不一一贅述,本文只從冬小麥麥穗數量方面,和種地的朋友探討一二。

大家知道,小麥具有分櫱的特性,這是小麥高產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但是小麥分櫱後,有的是有效櫱,能夠抽穗,有的是無效分櫱,不能抽穗。不能抽穗的分櫱,會讓土壤裡的養分造成極大的浪費。朋友們,你看,僅僅是一個分櫱問題,就包含著許多學問,你清楚這裡面的門道嗎?

小麥分櫱具有明顯的規律性,第一,它受溫度控制,18℃到2℃之間,都會分櫱。高於18℃,低於2℃,則不會分櫱。因此,在具體生產過程中,小麥有兩個分櫱期:一個是年前氣溫在2℃以前這段時間。一個是小麥返青後,氣溫達到18℃這段時間。前文說過,小麥的分櫱有有效分櫱,有無效分櫱,那麼,哪個時間段的分櫱是有效分櫱,哪個時間段的分櫱是無效分櫱呢?

理論上,兩個時間段的小麥分櫱,都可能形成有效分櫱,也可能形成無效分櫱。但在具體種植過程中發現,年前冬小麥的分櫱大多是有效分櫱,年後冬小麥的分櫱大多是無效分櫱。




把握住了冬小麥的這個特點,我們就可以主動的採取措施,年前,促使小麥多分櫱,年後抑制它的分櫱。

那麼如何促進小麥多分櫱呢?

第一,因為冬小麥的分櫱和溫度有關,因此,播種時一定要把握好時間。

第二,播種的深度,也直接影響冬小麥分櫱的數量。播種的深度達到5釐米時,就會影響分櫱。7釐米時分櫱很少,甚至不分櫱。最適合的深度是4釐米。

第三,和用種量有關。用種量過高,小麥苗弱,分櫱很少。據實驗,畝用種量控制在24斤左右最好,能讓冬小麥發揮最大的植物潛能,達到畝穗數和穗大的豐產要求。



只要做到了上面的幾點,讓冬小麥年前達到分櫱數量,形成壯苗,年後的無效分櫱不用管他,冬小麥想不豐產都難。


老農說鄉村

冬小麥的分櫱一般有兩個高峰期,一個是在冬前。冬小麥從三葉期開始到越冬之前,都在持續的進行分櫱;第二個分櫱階段是從返青以後到拔節之前,一般在起身期達到最高峰。綜合來講,小麥從出苗後三葉期開始,一直到拔節期之前,只要環境條件允許,都可以進行分櫱。在北方地區,由於冬季嚴寒,氣溫降低,因此冬小麥都有一個越冬期。在越冬期小麥會停止生長,相對應的分櫱也會停止生長,也就是說分越冬期將分裂的持續期分為越冬前和越冬後兩個部分。

小麥分櫱能否能否最終成穗,主要看兩點,一是看小麥分櫱發生的時間,如果是春季分櫱一般都成不了穗,因為留給春季分櫱生長的時間不夠長。第二冬前分櫱能否成穗,主要看分櫱發生的早晚。播種較早的小麥,冬前分櫱會比較多,有的會發生三級分櫱,因此發生時間早,分櫱長勢好,就容易成穗,發生時間越晚,分櫱往往競爭不過發生早的一級分櫱,也就難以成穗。

從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小麥一定要適時播種,才能獲得比較強壯的分櫱和合理的群體。


南繁北育2017

您好,很高興為您回答!

小麥和水稻都具有分櫱(nie)的功能。冬小麥的分櫱節(是小麥,地下部不足1釐米的小節),對小麥的生長和後期的產量有著非常大的作用。

小麥的分櫱就是從分櫱節上生出的分枝,分櫱最終是否能發育成穗,要視種植環境和管理措施而定,絕非是用月份來衡量的,至少不完全是。

首先,我們應瞭解分櫱的重要性。分櫱後可以抽穗結實,為有效分櫱;有效分櫱是影響小麥畝穗數的關鍵因素。

可見,增加田間小麥的有效分櫱,對提高小麥產量是至關重要的。

分櫱枝是否發育成穗,需視環境條件(水、肥、溫度)而定。如播種密度適當,田間通透性好,小麥群體情況強,分櫱早發且分櫱期長;田間土壤又肥沃足墒,分櫱芽便可順利分櫱生長,順其自然的抽穗結實,它便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有效分櫱。

反之,小麥播種密度大不科學,田間廕庇不通透相互遮擋,分櫱晚或多級分櫱,分櫱期維持時間短等。一般這樣的分櫱,大多不具有孕穗結實的功能,多視為無效分櫱。

冬前從小麥分櫱開始,至年後拔節前都是小麥分櫱的時期。如何操作,就需要種植戶根據當地氣候,土壤肥力,來視情況管理、把控了(可見,田間綜合管理的重要性)。

一般冬前要促早分櫱,科學施肥,適當澆越冬水,及時保護

分櫱節防凍避免死苗。用適當的播種時期,來延長小麥的分櫱期,爭取冬前增加有效分櫱。返青後視情況,實行田間水分脅迫,減少、避免過多無效分櫱,從而減少土壤養分損失。

好,以上簡單總結,希望可以幫到您。歡迎更多的,具有相關經驗的朋友來留言,交流,補充。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