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老夫子講解:易經是怎麼通過卦象來占卜的?

朱熹老夫子講解:易經是怎麼通過卦象來占卜的?

《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經典,被後人譽為群經之首,中華文化的總源頭。它的哲學思想包羅萬象,奧妙無窮,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易經》在古代也長期被用作卜筮,或者說,它本來就是一本卜筮之書。流傳至今的《周易》,包括“經”和“傳”兩部分,其中“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每卦由六爻組成),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各卦各爻及其後面的卦辭爻辭,是占卜者判斷吉凶、預測禍福的依據。

朱熹老夫子講解:易經是怎麼通過卦象來占卜的?

那麼,《周易》的作者(相傳是周文王)是根據什麼來寫這些卦辭爻辭的呢?

易傳《繫辭上》指出:“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宋代大儒朱熹註釋說:“象者,物之似也。此言聖人作易,觀卦爻之象系以辭也。”

朱熹老夫子講解:易經是怎麼通過卦象來占卜的?

這就是說,卦象爻象是自然萬物的象徵,如乾卦象天、坤卦象地等,《周易》的作者正是通過觀察卦爻之象,來寫卦辭爻辭的。同時“剛柔相推”(陰爻陽爻的相互作用)又產生變化,在各種變化中,有“得失之象”,由此產生或吉或兇的後果;又有“憂虞之象”,由此產生或悔或吝的後果。也就是說,卦辭爻辭中所出現的“吉”、“兇”、“悔”、“吝”等斷辭,是按照卦爻所包含的“得失”、“憂虞”的象徵寫出來的。

朱熹老夫子講解:易經是怎麼通過卦象來占卜的?

舉例來說,比如“泰卦”,其卦辭雲:“泰,小往大來。吉,亨。”

朱熹註解認為,泰卦是由乾、坤兩個單卦迭合而成的,乾下坤上。乾代表天,坤代表地,本來天在上地在下,而在這個卦中天在下地在上,這就意味著天地二氣相交會,相交會就相通,所以稱它為“泰”。“泰”有通的意思。這自然是好事,所以為“吉”為“亨”。

朱熹老夫子講解:易經是怎麼通過卦象來占卜的?

另外古人以陽為父、陰為母,父大母小,陽大陰小(乾大坤小),故卦辭中的“小”、“大”即指陰陽而言。又上卦為外,下卦為內,代表天、本來在上的乾(大),現在在下,即由外到了內;代表地、本來在下的坤(小),現在在上,即由內到了外,所以卦辭說“小往大來”。

同時朱熹還認為,泰卦是由歸妹卦(如下圖)變來的。歸妹卦的六三爻與九四爻互相交換,即成為泰卦。這種互換,也是外卦陽爻來到內卦,內卦陰爻出往外卦,也是“小往大來”的象徵。

朱熹老夫子講解:易經是怎麼通過卦象來占卜的?

既然陰去陽來,這個卦就具有了陽剛的性質。根據“乾卦”卦辭,陽剛的性質為“吉”為“亨”,所以泰卦也以“吉亨”為斷辭。

這樣,如果你通過用蓍草或後世的金錢卦等占卜工具求得一“泰卦”,則表示你所問之事為“吉”為“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