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別人家的小孩搶自己孩子的玩具,要幫孩子搶回來嗎?

taooolu

其實對於

學齡前、甚至還沒上幼兒園的2、3歲孩子來說,在玩耍的過程中被推搡、被搶玩具,甚至兩個小朋友打起來,這些孩子間的衝突是經常發生的。

孩子的想法很簡單:

要是不影響自己玩,就不太在意;

要是對自己影響有點大,比如最喜歡的玩具被拿走了,那就只想去取回自己的東西、保護自己的利益。

為了這個目的,孩子會用上自己習慣的各種方法,比如大哭,比如跟爸爸媽媽告狀,讓爸爸媽媽幫自己搶回來,比如自己上手跟對方小朋友搶回來打架……

這些方法好不好呢?

不管是被搶了就大哭,還是跟大人告狀,還是打架,我們成年人知道:我們自己通常是不會這樣做的。因為這些行為不太符合現在這個社會的道德和規範。

只是對孩子來說,他們現在還小,即便這樣做了,大家都不會責怪,對孩子的寬容度會比較高。只要在孩子們漸漸長大的過程中,能慢慢改正就好了。

這其實也正是教育的意義之一: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地教會孩子,接受現有社會的道德規範與行為準則, 遇到了問題,能夠在規範允許的範圍內,做出合適的反應。

那麼,從這個意義出發,孩子的玩具被別的小朋友搶走了,大人要不要幫忙搶回來?這已經不是重點,我們教育的重點應該是:教會孩子,遇到這樣的衝突,可以如何解決,而且是用比較符合這個社會的規範和道德的方式來解決

所以,孩子要是遇上了被人搶玩具這件事,雖然會很傷心難過,但也正是一個練習處理矛盾和衝突的機會。

這是孩子的社交必修課,“社交”這件事真不能紙上談兵,孩子需要豐富的經驗來練就,所謂:發生才有機會。

因此,發生了“搶玩具事件”,如果不是太嚴重,大人可以先不介入,先觀察看看這兩個孩子怎麼樣去解決這個問題。

孩子的力量本身就不大,打一下碰一下其實並不會太危險。我們可以觀察等待,讓孩子自己想到解決的辦法、和別人相處的方法。孩子自己想到的一定比大人教的要好。

如果矛盾升級了,那家長肯定要介入,幫助孩子處理,具體可以這樣做:

第一、趕緊把兩個孩子分開。

分開孩子們是為了避免進一步的傷害,然後趕緊的去安慰玩具被搶了、被推搡了的孩子。他現在可是最需要愛的時候。

第二、說出他的情緒。

當你給孩子當下的情緒貼一個標籤,說出他現在是難過、是悲傷、是委屈,天然就有安慰的作用。你可以蹲下來,抱抱他:“寶寶玩具被搶了,媽媽知道寶寶現在可難過/委屈/傷心/生氣了!”

孩子在你的安慰下,會漸漸的平靜下來,好像沒什麼事兒了。但我知道,很多家長心裡還是有疑問的:我難道只要安慰他就可以了嗎?這不跟息事寧人差不多嗎?我家小孩以後不會有心理陰影嗎?

當然不是能只是安慰,我們要教會孩子合理地解釋這件事,還要利用這個機會,給孩子一個孩子正確的社交示範。很多時候,真正傷害孩子的不是這件事兒,而是大人對這件事兒的解釋

。所以:

第三、給孩子一個合理的解釋風格

孩子被欺負了,這肯定是件不好的、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我們就把它解釋為短時間、小範圍的、偶爾發生的特別事件,這樣能儘量減少這件事對孩子的心理造成的影響。我們可以說:

“今天我們遇到的這個哥哥因為太喜歡你手裡的小火車玩具,才跟你搶起來的。

言下之意:

明天我們就不會再被搶了;
下次遇到的不是這個哥哥,也不會被搶了;
如果不拿這個小火車玩具也不會被搶了;

有時候家長自己也很生氣,很容易脫口而出:

“這個哥哥怎麼回事,老是喜歡搶玩具打小朋友!”

一說“老是喜歡”,那被打了的孩子就會覺得:

“完了,自己好像要被這個哥哥搶一輩子玩具了!”

這就更可怕了,孩子可能覺得自己以後總是會被欺負。

第四、利用這個機會,教會孩子,除了搶,還有很多方法處理這個問題

“這是我的!”
“請你坐過去一點!”
“你去玩那個吧!”

前兩句語氣嚴肅、言簡意賅,有威懾力

後一句給對方提供了一個方法,有威懾力的同時,還很可能把對方的注意力轉移了。

千萬別複雜!字一多,威懾力下降,孩子還不容易學會。

要知道,這幾個句子,我們成年人看來簡單,但我們要教的是學齡前的孩子,要震懾的那個小孩,也是學齡前的孩子。

教會自己的孩子說這樣的句子,然後陪著你的孩子去和對方孩子說幾次

這是我的!
請你坐過去一點!

幾次之後,你的孩子自己處理起這樣的衝突,會更有信心,他能在沒有家長陪伴的情況下,自己跟對方“談判”好。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們來說(學齡期孩子出現的校園欺凌是另一回事),語言的震懾力是很有效果的。

除此之外,還可以漸漸教會孩子說下面這些句子:

“我過一會兒借你玩一下”
“我用我的小汽車和你換,好不好”
“你等一會兒再來問我要”
……

如果孩子能使用這些商議性的句子,主動提出建議,能那再遇到孩子間的小矛盾和小衝突,他就知道,除了打架,還有好多更好的處理方式呢!

沒必要哭,沒必要害怕,沒必要找爸爸媽媽,自己就能解決。

有任何育兒問題,可以在評論裡留言,我真的真的會回覆哦。快關注我吧!


Carrie萌育兒研習社

看著自己寶寶玩得正好的玩具被搶走,家長心裡難免覺得不平。放任不管覺得寶寶受委屈,介入又覺得有點小題大做,爸爸媽媽到底該怎麼處理才好呢?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寶寶對失去玩具並沒什麼太大的反應,經常會轉身拿起另一個玩具又繼續開心地玩去了。這是因為寶寶的物權意識是逐漸發展起來的,只有在建立了物權意識之後,寶寶才會對“我的”產生認知,失去時才會有情緒的變化。所以如果寶寶沒什麼反應,家長其實完全可以不用理會。 如果寶寶反應比較強烈,萬一孩子被搶,他自己去索要,家長也不要為了面子去阻止孩子保護自己心中所愛,如果對方小朋友強勢,那麼家長就需要適當干預一下。但干預並不是幫寶寶搶回來,當寶寶失去自己的玩具時,我們可以轉移注意力,用其他的玩具或小零食吸引寶寶轉移注意力。家長應該充分表達對寶寶情緒的理解,告訴他“媽媽知道你的玩具被搶走了很難過!你很喜歡那個玩具對嗎?”同時通過撫摸或擁抱來安撫寶寶,讓寶寶在被理解當中發洩情緒,並慢慢平復下來。對於寶寶來說,在他還幼小的時候,你是唯一會保護他的人。如果連你都不向著他,還會有誰會向著他呢? 在寶寶之間的社交上,並不存在真正的惡意, 而只是各自都沉浸在自我世界裡而已。所以家長不應該用成人的思維來看待寶寶的行為,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只充當寶寶衝突時的調解員,負責把他們分開就好。給寶寶足夠的安撫和共情,剩下的交給寶寶自己面對。你會發現上一分鐘還在哭鬧爭奪的兩個人,下一分鐘已經各玩各的就像不曾發生過爭搶一樣,寶寶的世界其實是很簡單的。在平時的時候,不要總是所有的東西讓寶寶獨佔,可以多和寶寶玩你一個我一個的遊戲,多告訴寶寶“可以給媽媽也玩一下小兔子嗎?”或者“媽媽也想嚐嚐寶寶的點心” 讓寶寶逐漸習慣分享,這對與寶寶儘快適應和小朋友的相處是有好處的。


愛吃草莓的小西柚

我的態度是不幫孩子搶,孩子可以自己搶。

孩子自己能不能保護自己的玩具,這屬於一個階段性的問題。

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我也一直很擔心。孩子的玩具被人搶,孩子只知道跑到我跟前哭,邊哭邊訴說著玩具被搶的事實。而我會帶著他,去找搶他玩具的小朋友,會跟搶他玩具的小朋友講道理,會給小朋友說的很明確,這個玩具是某某小寶寶的,不是你的,你要玩他的玩具要跟他商量,沒有經過他的允許,不能搶他的玩具。要麼就兩個人一起玩。都是經過兩個小孩同意的,自己只做引導。當兩個小孩分開後,我會很認真的跟自己的孩子說,以後遇到這個這樣的問題,孩子應該怎麼做,應該怎麼說,應該怎麼保護自己的玩具。

現在孩子上幼兒園了,接觸的小朋友會更多一點,完全可以分得清什麼是我的,什麼是你的。當別的小朋友搶他玩具時,他會一把推開別的小朋友說:“這是我的,你拿你的玩。”現在我基本上不用做引導。孩子可以很好的保護著她的東西。我只需要看到孩子沒有因為玩具打架哭鬧就可以了。

孩子到一定階段可以分的清:你的我的,大家的。所以家長不用太過於擔心。孩子每一個階段和每一個階段的心理狀態是不一樣的。


臭屁屁媽媽

像這種情況應該所有媽媽或爸爸都會遇到,處理方式也會因各自性格不同而不同,結果也會因為處理方式不同而不同,有的小事化了,有的和平解決,有的矛盾升級……


我覺得這種事情我們應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首先想想搶玩具的孩子,看看他家的大人是否在身邊,是否阻止或給予批評,因為孩子本身可能不知道搶玩具是不對的,需要父母的引導,搶可能是一下子的事,如果父母沒有關注孩子,那就會錯過引導的機會。

我不會輕易去批評別人的孩子,因為我覺得孩子本身不懂事,需要大人的引導,如果他的父母不在身邊,我會告訴他:“搶玩具是不對的哦,如果你很喜歡玩,可以跟這個小朋友商量一下,這樣不是很好嗎?”我這樣做過很多次,一般孩子們都是很開心的解決。



如果孩子還是不肯把玩具還回來,那我也不會強求,我道理會跟他講明,然後告訴我的孩子:“他搶玩具是不對的,媽媽批評了他,如果你喜歡的玩具,下次自己要看好,不要讓別人再搶走了,媽媽相信你可以做得到,同時你也不可以去搶別人的玩具哦,要不然別人就會跟你一樣難過!”

如果是現場我一般是這樣處理,有時候我是不參與,任由孩子們自己去,過後我會跟我的孩子探討這個問題,問問他為什麼不敢去搶,問問他的想法,然後會告訴他:要保護好自己的東西。我是絕對不會替孩子去把玩具搶回來的。


囉嗦育兒

這真的是一個尷尬的問題,我自己也有孩子,也會遇到這種情況。

說句心裡話,誰也不願意見著自己的孩子被欺負,我是希望我的孩子自己去搶回來,並且搶贏,也許有人會說我心胸狹隘,但是我們沒有做錯,彼此玩自己的玩具,是對方來搶,只要我們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別去搶別人的就好,別人來搶我們的我們沒義務讓著你。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如果孩子的父母都在身邊,玩具被搶了,自家孩子比較老實,只會哇哇哭,不會去搶回來,大人都在身旁的話就不光是孩子的事情了,可以嘗試用來玩笑的口吻說:“你看,妹妹都在哭了,把玩具還給妹妹好嗎?”,這時候旁邊孩子的大人應該就會讓自己的孩子把玩具還回去了。

一般家裡有兄弟姐妹的都比較會搶東西,獨生的因為平時在家沒有人跟著搶,所以比較老實。


細節品味人生

你好,看到這個問題,我忍不住上來叨叨兩句。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在帶娃過程中也經常會遇到這種問題。別人家的小孩能像自己家孩子的玩具。或者,我家的小孩去搶別人家孩子的玩具。



那麼我通常的做法就是,我基本不管。

因為,搶玩具這個行為,可能在大人的,眼裡特別的嚴重。但在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的眼裡。他就跟吃喝拉撒一樣正常的很。特別是對於很多年齡很小的幼兒而言。他基本沒有這個意識。

幼兒根本就分不清楚哪個東西是他的,哪個東西是別人的。他去搶別人的玩具的出發點就是覺得那個東西好玩。

所以對於此大人不要過分的大驚小怪。對於別的孩子來搶自己孩子的玩具,只要孩子不哭不鬧,就留給孩子自己解決。

如果自己的孩子搶別的孩子的玩具。如果對方孩子,不吭聲,家長沒意見。也還是留給孩子自己處理。

當然,如果對方家長有意見,或者出現哭鬧的情況,家長需要適當干預的。


幼師向陽

我不會親自幫他搶回來。畢竟,大人不能跟孩子計較。

但我會陪他一起,讓他自己把玩具要回來。



我會告訴他

1、玩具是自己的,只有自己有權決定怎麼玩。搶玩具是不對的。

別的小朋友如果來搶,先警告他,不要搶玩具。

如果對方硬要搶,那我們就再拿回來。

2、別人的玩具,我們也不能搶。如果想玩,可以試試拿自己的玩具去換。

如果對方不願意換就算了。媽媽看到同樣的玩具會買給他。

所以,我家兒子一直界限很分明。




涼涼和小溪

前兩天還真的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隔壁一個孩子(平時很少在一起玩)來我家就拿走了我兒子的玩具跑了我兒子見了想拿回來(我兒子一週七他兩週多)追過去那男孩的媽媽在身邊剛開始的時候還有對他兒子說:把玩具還給弟弟可是他兒子不肯還跑開了,見他孩子跑開她一直對她兒子說 他不會搶你的我頓時覺得很無語搞得好像我兒子搶了他的玩具。看著孩子這樣我想大人心裡多少會挺自己孩子感到委屈 我是很希望我兒子自己去要回來,最後我只能跟我兒子說借哥哥玩會 孩子畢竟太小不知道對錯但是大人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大人的放任會讓小孩成為習慣。


夏糖52235088

如果是大孩子強搶,小孩子沒有反抗能力的,我一定會制止。說道理的話,家長是孩子的鏡子,我用行動告訴她,別人不可以搶我們的東西。但如果是年齡相仿,都一兩歲,這個年齡段不懂搶不搶,他們只是感興趣就去拿,我會勸孩子要不要讓小朋友玩一會。當然孩子不同意,我也不會強迫。


Lily0826

看兩個孩子的年齡大小,如果大的搶小的,適當干預別讓大的在搶玩具時由於推搡等動作弄傷或弄疼小一點的孩子,但不鼓勵搶玩具,適當教育要是大寶寶搶自己寶寶的玩具,搶不過放手,已免受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