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智慧隨卦第十七

易經的智慧隨卦第十七

隨卦:亨通,有利於做大事,沒有災禍。

初九:人的官職隨著時間而變化,吉利。出門廣交朋友定能成功。六二:依附小人,就會失掉剛正的大丈夫。

六三:依附剛正的大丈夫,失去了小人,隨從於人,求而有所得。利於守居正道。

九四:追隨而有所收穫,有兇險。若在正道之中保持誠信,行為光明磊落,又有什麼災害呢?

九五:保持誠信於美善之道中,可獲吉利。

上六:不以精誠感化,只以拘禁,強求其跟隨,並使其隨從且系屬於己君王因興師討逆,祭祀於西山。

易經的智慧隨卦第十七

隨卦賞析

“隨”在漢語詞彙、成語乃至俗語中的應用都很廣,如跟隨、追隨、尾隨、緊隨、隨人、隨意、隨時、隨眾、隨從、隨軍、隨機應變、隨風使舵、隨遇而安、隨時隨地、隨風倒、隨大流、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等等。這些隨之義、隨之諺與其易理中的定位關係很大,對理解隨德也很有幫助。從隨的卦象是震下兌上看,也確有戰戰兢兢、和顏悅色、跟風隨上的樣子

1487年,孝宗朱佑樘即位後,致力於“更新庶政,大開言路”,因為孝宗知道至忠至誠地為天下百姓辦事才能贏得百姓的擁戴,不平凡的身世使他始終想到百姓的疾苦。孝宗即位伊始,一些奸佞相繼被懲處或罷免,同時他任人唯賢,籠絡了一批忠心耿耿的大臣,如王恕、馬文升、劉大夏、劉健、謝遷、李東陽等人。他們為孝宗勵精圖治立下了汗馬功勞。在群臣之中,孝宗最信任的是王恕,也因為有了王怒,孝宗才如虎添翼,雄風大振。王想也對新君的知人善任感激不盡,在職期間,除了仍能上疏抨擊時弊之外,他還先後向孝宗引薦了包括劉大夏在內的許多人才。其中馬文升是一位文才武略兼備的大臣,弘治二年(1489年),他由左都御史升任兵部尚書,並提督+二營團。馬文升到職以後,大力整軍,罷免了三十餘名不稱職的將校。有人伺機行刺馬文升,孝宗立即下令錦衣衛緝捕,並特撥騎士十二人,時時跟隨保衛馬文升。

孝宗一直把重用忠良之士作為治理朝政的保證,對於內閣大臣們的奏請和意見,孝宗初時儘管大多能聽從,有時也並非全都認可,但後來他看到這些人確實在用心輔佐,遂對其信任程度大為加強。凡閣臣們的奏請,無所不納,與他們的關係極為融洽。這使其在位期間的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的改觀,呈現出一派安定祥和的景象。

孝宗在減輕百姓負擔上也做了許多好事。他對每年奏報上來的因災免賦要求,幾乎無一例外地支持。不僅免除災區稅賦,還通過錢糧賑濟拯救受災的百姓。為了整治黃河以及江南的水患,孝宗令劉大夏坐鎮山東陽穀。劉大夏不負使命,歷時兩年,完成了多項水利工程,終於制伏了水害。奉旨到江南治理水害的工部侍郎徐貫,也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與此同時,孝宗繼續虛心納諫,鼓勵廣開言路的風氣,親近賢臣,遠離小人,勤於政事。弘治十年(1497年)二月,孝宗在後苑遊玩的時間過長,侍講學士王鏊反覆規勸,孝宗當時沒有接受,而是對誘導他玩樂的太監說:“言官指出這一缺點完全正確,是一片誠摯之情,完全是為我著想啊!”自此之後,太監也收斂了誘導皇帝玩樂的言行,孝宗不再到後苑遊獵尋歡。後來,王鏊升任禮部尚書。為了引導大臣們踴躍進言,孝宗還經常提起這件事情,讓人們知無不言。為打消言官的顧慮,他還明確要求閣臣們:“傳我的話給諸位言官,不必顧慮。”為了鞏固統治,孝宗如此虛心,只要是有利於國家和百姓的建議,孝宗紛紛採納,並積極實施。在明王朝歷代君主中是不多見的。就這樣,一大批賢良聚擾在孝宗周圍,形成了一個強而有力的統治核心。

孝宗的親賢遠佞、勤政愛民終於得到了回報,弘治時期社會穩定,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是明代一個難得的和平時期。他也因此而躋身於歷史上中興帝王的行列,被譽為“中興之令主”。作為一個皇帝,他沒有貪圖享受,而是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治理國家、安定百姓之上,這在歷代君王中也是少見的。

如今,雖然沒有皇帝這一特殊的階層,但領導者無處不在,尤其是在商業高度發展的社會里,個人的力量已經逐步顯得弱小和微薄,只有優秀的團隊才能最大限度地抵禦市場風險,也只有優秀的團隊才能從眾多競爭對手之中脫穎而出。一個有高度競爭力的團隊,包括企業,不但要求有完美的個人,更要有彼此之間密切的配合。無數的個人精神,凝聚成一種團隊精神,這樣的團隊才能興旺發達,所建樹的事業才會基業長青。

易經的智慧隨卦第十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