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春天,遇見我的初戀——蘇州甪直婦女傳統服飾

在這個春天,遇見我的初戀——蘇州甪直婦女傳統服飾

在這個春天

遇見我的初戀

那穿著青蓮衫子藕荷裳的姑娘

在這個春天,遇見我的初戀——蘇州甪直婦女傳統服飾

走在甪直的小巷

經過煙雨水霧的村莊

我看見了一位姑娘

在這個春天,遇見我的初戀——蘇州甪直婦女傳統服飾

光潔白皙的臉龐

烏黑深邃的眼眸

相機摁下快門的瞬間

她揚起嘴角衝我笑了

泛著迷人

如同明媚的春光

灑滿心間

在這個春天,遇見我的初戀——蘇州甪直婦女傳統服飾

眨眼間她不見了

婉若我的幻念

步入澄湖的油菜花地

我看見了一位姑娘

身穿青蓮衫子藕荷裳

腳踩百納繡花鞋

穿梭在油菜花叢中

萬花都失了色

眨眼間她又不見了

婉若再次幻念

來到水八仙植物園

我看見了一位姑娘

撐著油紙傘

跨過木橋

走過長滿茭白的田埂

經過沿河的小路

停到我的面前

一顰一笑

一靜一動

美若天仙

牽動心絃

在這個春天,遇見我的初戀——蘇州甪直婦女傳統服飾

在這個春天

遇見身著青蓮衫子藕荷裳的姑娘

她,就是我的初戀


--------->>

蘇州甪直水鄉婦女服飾介紹

<

蘇州甪直水鄉婦女服飾又稱"青蓮衫子藕荷裳"。是蘇州以東吳縣甪直、勝浦、唯亭、陸墓一帶的農村婦女一直保留的傳統民俗服飾,她們以梳願攝頭、扎包頭巾(包頭巾是俗稱,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上報為包頭)、穿拼接衫、拼襠褲、柬倔裙、裹卷膀、著繡花鞋為主要特徵的傳統服飾頗具江南水鄉特色,獲得了蘇州"少數民族"之稱。

在這個春天,遇見我的初戀——蘇州甪直婦女傳統服飾

這種服飾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的稻作農業經濟初期。婦女在農田裡勞作時,經常受到水生動植物的侵害,於是將衣袖口和褲腳口製作得很小,只能勉強穿進去;在插秧、耘稻、收割的時候,婦女常常被風吹日曬,手腳沾泥,肩部、肘部和袖口等部位最易破損,於是包頭、裙、束腰、拼接衫等應運而生。

在這個春天,遇見我的初戀——蘇州甪直婦女傳統服飾

甪直水鄉婦女服飾的主要特點是顯、俏、巧,在用料、裁剪、縫紉、裝飾等方面都極其講究,拼接、滾邊、紐絆、帶飾和繡花等工藝的巧妙應用堪稱一絕,色彩上的組合也不拘一格。

水鄉婦女很重視願攝頭的梳理和裝飾,她們在烏黑的頭髮、碩大的發留、眾多的飾品之外,輔以精美的包頭巾和服飾,顯示出自己的心靈手巧和端莊秀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